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會因為不順心而譴責孩子,對孩子發脾氣。其實這樣的教育方式存在著一定的錯誤,盡管有的時候的確是孩子出現了較大的問題,使得我們無法收斂自己的態度。
很多時候我們也是一片茫然,為什麼孩子不順心就發脾氣呢?好端端的孩子為什麼變成這樣了呢?
這里就不得不提到「喪失感」,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之所以不聽話就是被慣壞了。其實并非如此,當孩子存在喪失感的時候也會變得叛逆和不順從。
所謂的的喪失感,指的是當孩子經常遭到打擊和侮辱的時候,心理會出現創傷,在一定程度上會有短暫的抽離。故而孩子會在充滿「喪失感」的時候,發脾氣,吵鬧,失聲。
1. 年幼時的譴責造成的心靈傷口
孩子之所以擁有喪失感,可能是因為作為父母的我們,在孩子年幼的時候不斷的譴責而造成的。孩子的抗擊打能力本身就弱,在聽到我們不斷地譴責聲以后,本能的產生一種抗拒。
雖然我們覺得這種情況并不需要在意,可是在孩子的心中卻造成了陰影。這種譴責而造成的內心傷口會持續一輩子,孩子因此而變得愛發脾氣。
2. 孩子在外界被欺負
我們不排除一種因素,孩子在外界的時候受到欺負,從而形成的喪失感。在校園的生活,乃至在外界的生活,這都是我們通通無法預料的。
也許今日的孩子跟其他小朋友吵架,變得被動,所以心情不好了。也許明日在外界被人欺負了,所以又受到打擊了,這種情況在每個孩子身上都會發生。心理素質差的孩子,自然是挺不過這一關的。
3. 難聽的話刺激到了孩子
當我們口無遮攔的時候,孩子也會記在心里。我們并不知道某些話語刺激到了孩子,引起孩子的亢奮和憎恨。
所以平日說話的時候也需要注意,可就算我們注意了,也不代表外界的人們會對自己的行為注意。
孩子很容易受到他人的感染,導致自己的情緒化比較嚴重。大部分孩子之所以擁有「喪失感」和語言上的刺激有著莫大的關系。
在了解了喪失感因何形成之后,我們就應該了解一下喪失感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影響。
從表面上來看,因為喪失感的存在孩子的情緒變得不樂觀,而且經常會發脾氣,沉默,寡言。
其實這些情況只是我們了解的其中一部分,內在的情況才是最為嚴重的。如果不能夠有效的了解喪失感所帶來的影響,也就無法根治孩子的心理創傷。
1. 孩子的自卑心理嚴重
擁有喪失感的孩子自卑心理都是比較嚴重的,在他們接受打擊之后,打擊會形成一種負面心理,時刻影響著孩子的發揮。
所以一旦孩子在正當場合發揮失利,就很有可能是喪失感引出的問題。喪失感會在孩子的行為中充分的展現,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了喪失感以后孩子的能力逐步降低,而且心靈變得更加脆弱的原因。
2. 互動中存在壓迫心理
當孩子存在喪失感的時候,就會很容易在互動中存在壓迫心理。他們不愿意與外界接觸,尤其是子啊同齡人的眼里,他們的表現往往是最差勁的。
盡管孩子想要沖破這層阻礙,可是他們卻沒有辦法做到。習慣性證明喪失感會對交際存在抵觸,抵觸越大,證明喪失感越強烈。
3. 睡眠質量降低
喪失感會使得孩子的精神情緒不太好,睡眠質量降低就是最好的體現了。當孩子不斷地被壓迫的時候,身體就會產生本能的排斥,于是在休息的時候就會有著巨大的不適應感。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孩子們往往沒有什麼精神頭,做什麼事情都是無精打采的,略微被動。
關于喪失感的危害簡直數不勝數,所以千萬不要讓孩子存在喪失感,不然他們的生活就會出現很大的影響。
如果不希望孩子的生活變得惡劣的話,我們需要從這幾個方面入手,來讓孩子的喪失感逐步消除。
當孩子存在喪失感的時候,我們最主要的做法就是降低對他們的呵斥,只要能夠把規定的任務做完,我們就不需要讓孩子進行高負荷的工作。
我們需要給孩子一些自由的時間,讓他們獨立的完成一些事情。就算是他們想要放松,想要快樂,我們也是不具備資格約束的。
如果總是約束孩子的某些行為,使得內心無法釋放的話,那麼形成的壓迫感會使得他們的人生越來越被動。通過溫柔的呵護來填補曾經受過的傷害,是最聰明的教育方式。
盡可能滿足孩子的需求也是降低喪失感的一種辦法,只有讓孩子真真切切的被滿足,真正的感受到快樂,才會進一步化解心內的創傷。
就算是不滿足孩子,也不要一口拒絕,更不要批評孩子,這都會使得壓迫感變得越來越嚴重。如果孩子本身就有心理障礙的話,那麼我們應該逐步入手,去體諒孩子,關心孩子。
就像是孩子如果是因為被欺負而發生的壓迫感,我們需要當面把欺負他們的對象教育一頓,讓孩子清楚的意識到威脅已經消除了,這樣就很能夠減少孩子的喪失感。
喪失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一個良好的辦法去應對孩子的喪失感。所以父母一定要多多觀察自己的孩子,注意他們的行為。
一旦發現亂發脾氣等癥狀,一定要盡早教育,不然時間久了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陰暗。
今日話題互動:如果說你的孩子一不順心就發脾氣的話,你會打算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