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孩子是否自律,取決于你的「這3個教育習慣」,戳中千萬父母!
2024/03/07

如何教育好孩子,一直都是教育中最重要的課題。

記得俞敏洪校長說過一句話:

「一個人在18歲之前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的影響占比超過60%,學校教育占30%,社會教育占10%。」

孩子之間的差距,其實是父母的差距。

父母不給孩子做好榜樣,很多教育都是無用的。

知乎上,有個問答曾經被無數次引用。

問題是:父母對孩子的三觀形成,到底起到多大影響?

底下一個高贊的答案是:20多歲時,我突然發現,我抱怨的內容,語氣,神態,和我的家人一模一樣。

你怎麼樣,孩子可能就會是什麼樣。

你想讓孩子養成自律的好習慣,殊不知,正是自己親手毀掉了孩子的自律;

戳中了無數父母最隱秘的痛點。

想讓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父母就要讀懂這3個教育習慣,給孩子自主權、選擇權才會激發孩子內在動力。

久而久之,孩子一定會養成自律的好習慣。

過度的自由,是父母的教育無力

「給孩子自由」這句響亮的口號,正在改變著無數父母的育兒觀念。

然而,現實情況卻是,很多父母正在把「放任不管」看作是給孩子自由。

過度的愛,是父母的溺愛;過度的自由,是父母的教育無力。

最「坑害」孩子教育的三碗雞湯,你一定聽過:快樂教育、釋放孩子天性、自由教育。

倘若你真的按照這種育兒方式去教育孩子,一味順從孩子,釋放孩子的天性;

非但沒有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反而讓孩子變成了熊孩子。

這幾年「熊孩子」一詞大熱,只要一談到熊孩子,肯定每個人都會說一番血淚史。

比如,2018年,湖南益陽12歲少年弒母案,現在回憶起來,仍舊令人瑟瑟發抖。

案發原因疑似男孩抽煙被母親打后,不滿母親管教太嚴,心生怨恨,持刀行兇。

透過這個孩子的生活軌跡,我們看到了他從小生活在爺爺奶奶身邊,沒有人管教,「自由」野蠻成長。

曠課、抽煙,小小的年級就沾染了社會之氣。

弒母的起因,是媽媽發現孩子抽煙,批評了他,一怒之下還摔了孩子的手機。

憤怒的孩子,舉起屠刀,對準了生他的親媽。

這,只是給孩子自由過度而引發的一場人間悲劇。

不得不承認的一個現實是:給孩子自由過了頭,正在慢慢毀掉孩子的自律。

給孩子自由,不是讓他去做任何想做的事情,任意妄為,而是要讓孩子學會在安全的范圍內、一定規則下,盡可能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而那種假借釋放孩子「天性」,給孩子「自由」的教育方式,其實就是親手在斷送孩子的后路。

因為,在孩子心智尚不成熟,各種行為習慣建立的關鍵期;

過度的給予孩子自由,縱容他的行為,只會將孩子推向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深淵。

有邊界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有規則的愛,才是智慧的愛。有邊界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給孩子愛與自由并不是問題,問題是家長該如何給予孩子真正的自由。

除了給孩子立規矩,讓其守規矩之外;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則,那就是,我們要對孩子的行為和活動進行細致的觀察,及時調整我們的育兒方法。

1、 觀察孩子的行為

觀察孩子的每一個行為、每一個舉止動作和每一個表情,并深入思考這些行為、動作、表情所暗藏的孩子發展的需求和特點。

在這個基礎上,再給予孩子正確的干預和引導。

比如在蒙台梭利教室中,蒙台梭利老師就要學會觀察:

觀察孩子行為中的有序和無序狀態,觀察孩子怎樣對待周圍環境及環境中的物品;

觀察孩子怎樣重復做一項工作,觀察他們在重復工作過程中的表情、行為變化,觀察孩子怎樣嘗試介入其他孩子的活動等等。

對待孩子的成長,我們的任務就是冷靜地觀察,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讓孩子在有規則、有準備的環境下,順其自然、自由成長。

2、給予孩子選擇的機會

這不能碰、那不能做,孩子做什麼事都畏手畏腳,就會逐漸失去對很多美好事物的興趣。

蒙台梭利博士強調,成人應為兒童提供自由活動的場所,為兒童精心創造一個特殊的環境;

使兒童在這一特殊的世界中能夠充分自由的活動,進行自我訓練和自我發展。

這種特殊環境對于孩子來說,首先是非常愿意接受,并能通過與環境的交互作用,從中獲得主動的發展。

其次,環境中滲透著教育,孩子可以通過選擇取舍、動手操作,積累掌握某種經驗或技能。

在家庭生活中即使不懂蒙台梭利教學原理,不會創設環境,但抓住三個主要原則,只要孩子不違背,就可自由選擇。

這三個原則是:不傷害自己、不破壞環境、不打擾他人。

父母的不自律,只會毀掉孩子

有人說,父母也是分層級的。

最底層的父母,是對孩子放任不管。高一層級的父母,是對孩子無限的溺愛。

再高一層級的父母,是對孩子過于嚴格,從來不顧及孩子的感受。

而最高級的父母,則是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用言傳身教去影響孩子的三觀,彼此相互成長。

育兒先育己,始于陪伴,忠于教育,形成于三觀。

雖然,我們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但我們可以選擇和孩子一起成長,彼此成就。

我相信,自律的父母,往往能養出更優秀的孩子。

而父母的不自律,只會毀掉一個孩子。

教育孩子的實質在于教育自己,作為父母只需為孩子做好榜樣。

蒙台梭利博士就曾經指出,「自律不可能通過命令、說教或任何一般的維持秩序的手段而獲得。」

采用各種強迫手段培養孩子的自律,是不能持久的。

培養自律必須有一套完整的行為做準備,它絕對不會憑空產生,所以,蒙台梭利教學中孩子的自律是以間接預備的方式完成的。

在所有標準的蒙台梭利教室,我們給孩子預備的環境都是優美的、有秩序的,而且都是現實生活中真實的器具。

比如小桌子、玻璃水杯、剪刀、盤子等,都是依據孩子的使用尺寸而定做的,在這樣的現實環境中,會加強孩子對事物的認知和動手能力。

再比如讀書,任何一個愛讀書的孩子,都不是「逼」出來的,而是有一對同樣熱愛讀書學習的父母。

在父母的影響下,孩子自然就會跟著模仿。

任何一個自律的孩子,都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得益于父母的言傳身教。

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過:「榜樣對兒童的心靈是一股非常有益的陽光,而這種陽光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替代的。」

楊絳先生也說:「好的教育,榜樣的力量很重要」。 

家長用自己的行為引領孩子,比講千百遍道理更有說服力。 

如果想讓孩子多讀書、多運動、不過度沉迷于手機,那麼,下班回到家中你就要把電子產品收起來,和孩子一起看書,一起談論各種各樣的話題。

用榜樣的力量,潛移默化影響孩子。

蒙台梭利博士在《童年之謎》中寫道:

成年人有權利決定兒童的教育方式和成長環境,成為他們的塑造者。

對于一個家庭來講,父母是樹根,孩子是花朵。

如果花朵有問題,多半是樹根也有問題。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照出了父母的問題。

很多時候,父母沒有自律,孩子當然更加隨意了。

為人父母,一定要擺正位置。吸收性心智,最好的教育,一定是榜樣的力量。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