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帶妞妞去找好友玩,見到她今年剛考上重點國中的兒子壯壯,印象中他一直矮矮胖胖,十分可愛。
沒想到小伙子一下子長大了,個頭也竄了不少,目測得有一米七多。
好友補充說:一米七五了,比我都高出一頭多了。
我一邊感慨,這孩子長的真快,真高。忙向好友請教,娃怎麼躥的這麼高?
要知道,好友個頭并不高,老是自嘲自己是「哈比人」,160cm不到;她老公雖然比她高點,但是男的不顯個,也就僅僅170cm。
父母兩個人都不高,13歲的孩子身高卻有175cm,是怎麼做到的?
在某乎上看到一個帖子《父母個子不高,孩子卻都是大高個》,下面跟帖留言的很多:
有的說,自己身高158,老公165,公公160,兒子16歲就178了;
有的寶媽說,自己身高162,老公身高169兒子,16周歲凈身高已經1.85了;
也有女孩分享,媽媽只有一米五八,爸爸只有一米六五,自己卻一米七的身高。
以前有種說法「父挫挫一個,母挫搓一窩」。說的就是父母的身高直接影響孩子的身高長勢。
很多身高有著先天「缺陷」的父母,養娃就比較焦慮,恐怕孩子成為「三等殘廢」。
基本上在孩子「追高」的路上,也是一路奮勇前行。
影響孩子生長發育的因素很多,諸如遺傳、睡眠、運動、營養等等都會對孩子的身高起到制約作用。
影響孩子身高的內外部因素有很多,其實,歸根結底,就是先天和后天兩大因素。
第一,先天遺傳方面數據顯示,孩子身高很大一部分受遺傳因素的影響和制約。
遺傳可謂一個潛在因素,一般來說,父母個子高,孩子大機率低不了;父母如果個子比較矮,孩子的身高就需要人為干預。
孩子成人后的身高公式如下,大家可以參考算下:
男孩遺傳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2+6.5cm女孩遺傳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2-6.5cm第二,后天養育影響調查研究,近35年中,在全世界身高增幅排名中,我國男性身高增長幅度排名第一,足足有9cm;而女性也不差,身高增長幅度排名第三。
每年公布的最新兒童身高標準,都會有所變化。
就拿國家衛健委發布的《7歲以下兒童生長標準》,6歲9個月的小朋友來說,對照之前舊版身高標準,平均提高了1.2厘米。
除卻先天遺傳因素,父母想讓孩子長高,需要抓住3個長高關鍵期:
l 3歲前,注重養護寶寶出生后的頭三年,是身高發育的飛速期:其中,第一年生長速度最快,從出生時的標準身高50cm左右,平均第一年會增長26cm;
第二年約12cm,第三年約8cm。
這個時期,父母的精心養育、孩子的充足睡眠和營養充分都非常重要。
l 7—12歲,突增階段7—12歲學齡期,這個時候的孩子在小學階段,正是孩子生長的發育期;
平均每年身高會增長5—8cm,逐年會略有下降,對孩子最終身高影響會占比30%。
l 12—18歲,沖刺階段進入青春期后,孩子身高還會做最后的沖刺。
在骨骼線還沒完全閉合之前,孩子都有長高的可能。女孩一般一年可增長8—9cm;男孩會增長9—11cm。
在孩子長高這件事情上,可謂「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只要堅持正確的方法,就一定會有所收獲。
好友說壯壯先天身高優勢不足,她一直比較操心孩子身高的事。
如果是女孩,身材嬌小點,也無傷大雅,小巧玲瓏、乖巧可愛都可以形容;男孩身高如果不過175cm,她覺得以后成家立業都會受此影響。
因此,在孩子上小學的時候,她就經常去醫院定期體檢,測骨齡、咨詢兒科醫生,還嘗試要不要給孩子打「生長針」。
兒科醫生建議說,孩子各項指標都很正常,骨齡和身高匹配值都不錯,不建議花高價格進行專門刺激,有時候反而效果不佳。
醫生建議她從根本上抓孩子的身高,保證優質睡眠、保證充足運動、保證營養均衡,再抓住春秋兩季長高的黃金期,這樣想不增高都難。
① 保證充足睡眠
根據生長激素分泌曲線圖,每天會有兩個高峰期,一個是早上5—7點,一個是晚上10點—凌晨2點。
這兩個時間段孩子最好是在深睡眠中度過,才會分泌出更多的生長激素。
好友說壯壯在小學階段,基本上作業都在學校的大小延時寫完了,晚上回到家做會運動、讀會書,基本上保證九點半之前就能上床睡覺了。
② 保持戶外運動
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使得孩子的骨骼得到更好的發育,延緩骨齡的生長年限,推遲骨骼線閉合時間。
尤其抓住春秋兩個大好季節,俗話說「春季長高季,轉骨趁秋天」。
春天和秋天,溫度適宜,戶外運動機會多,孩子 「見風長」,都是身高猛躥的黃金季節。
讓孩子多在野外兜兜風,做些跳躍式、引體向上的運動,多曬太陽,促進營養吸收,孩子自然長高個。
③ 及時補給營養
還有,就是食補攻略。
幫助孩子長高,最關鍵的一項,就是要保障膳食均衡,孩子吃的好,滿足身體發育所需營養。
這是后天長高因素中,這是最重要也是最容易把控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