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白巖松:優秀的孩子,都是「陪」出來的,這4個「黃金法則」,父母拿來就能用!
2023/11/03

心理學教授吉爾博特說:

「十年以后,你不會因為少做一個項目而遺憾,但你會因為沒有多陪孩子一個小時而遺憾。」

錢沒了還可以再掙,時間錯過了就真的再難彌補了。

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之前在節目上談到「是否會讓孩子住校」時,就曾斬釘截鐵地表示:

「打死我也沒讓我的孩子住校,就算我和妻子為此會很辛苦,比如早晚要接送等,可能會付出很多,但人生不正是這樣嗎?」

孩子的成長是一條無法回頭的單行道,如果父母不能及時給予陪伴,不僅會讓原本親密的親子關系變得陌生,也會把孩子變更好的可能一并抹除。

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永遠是有限的,父母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負責人。好孩子是管出來的,優秀的孩子是陪出來的。只有家庭教育發揮了作用,孩子才能成長的更加健康和優秀。

 01 

真正優秀的孩子,都是父母陪出來的

美國的一個教育機構曾經做過一個調研,主題是「哪些因素促使孩子在學習能力測試上得高分」。他們驚訝地發現,智商、社會條件甚至經濟地位,都不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影響最大的是父母的陪伴,所有得高分的孩子都經常與父母一起吃晚飯。有句話說:

「每個孩子都有成為優秀人的潛質,是父母日常不同的教育,賦予了孩子不一樣的人生。」

「家庭教育最為重要的是陪伴,從兒童期到青春期,都要陪伴孩子們共享快樂時光,與他們一起歡笑、一起成長。」

即使工作再忙,他也會盡量抽出時間,多陪伴孩子。

正如英國教育思想家托馬斯·阿諾德所說:

「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無聲的老師、自覺或不自覺的榜樣,強有力地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到中學畢業,大部分時間都是生活在家里的,而這段時期,正是培養他們三觀、塑造他們性格最關鍵的時期。

父母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就要先成為什麼樣的人,沒有什麼比父母的言傳身教更有用的教育方式了。熱愛讀書的父母,培養出眼界開闊的孩子;喜歡運動的父母,培養出身體健康的孩子;懂得溝通的父母,培養出自信樂觀的孩子;堅持自律的父母,培養出獨立堅強的孩子。養育孩子如同種一棵樹,當種子被埋進土里,它只靠自己是無法生長的,陽光、雨露、空氣的「陪伴」缺一不可。父母之于孩子,就如同這三者。只有在父母的陪伴下,孩子才能健康茁壯的成長。

 02 

陪伴≠陪著,錯誤的陪伴方式,會毀掉孩子的一生

《家庭親子陪伴白皮書》顯示過這樣一個數據:在陪伴孩子時,有49%的家長從不參與孩子正在做的事。其中,47.6%的家長會「兼職」做家務,38.4%的家長會經常「看朋友圈、刷微博」。

這種陪伴缺少愛的流動,只是一種「形式陪伴」,對孩子來說只是一種干擾。有人說過這麼一句話:

「我國大部分孩子是有父母的‘孤兒’,盡管有父母陪伴在身邊,但是卻沒有傳遞內在心理支持的正能量。」

《解碼青春期》里說:

「父母只有讓孩子感受到真心,才能收獲孩子的真心。」

孩子是很敏感的,你的陪伴是否用心,他們很容易就能發現。

即使不能時時在身邊,但只要父母肯下功夫,依然可以做到陪伴孩子。教育是有時效性的,珍惜父母還能發揮教育作用的時間段。不要等到父母的「有效期」過了,再來后悔自己錯過了陪伴孩子的最佳時間。

 03 

父母掌握這四個黃金法則,孩子健康又自信

作家饒雪漫說過:

「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教育不過是不同方式的陪伴。」

家長一定要注意,陪伴也是講究方法的。

低質量的陪伴,不僅起不到效果,還會使整個家庭陷入無意義的內耗。高質量的陪伴,才能讓孩子感受到愛的同時,讓家庭氛圍也變得溫馨和睦。

1.穩定情緒,是提高陪伴質量的前提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

「孩子就是父母情緒的接收器,當父母不安時,孩子就會立即警覺,當父母放松時,孩子立即感到愉悅。」

家長每天忙于工作,疲于奔命,情緒上自然是緊繃的,就像一個即將爆炸的火藥桶。在面對頑皮或是不聽話的孩子時,稍不留神就會爆發,在責罵中很容易傷害到孩子幼小的心靈。長此以往,孩子在家中會變得越來越膽小、內向,產生很多負面情緒,影響身心健康。因此,父母在與孩子相處時,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在爆發前好好想想,你每天之所以這麼辛苦,不就是為了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未來嗎?那就好好呵護、陪伴著孩子,不要讓他還未長大,就先接收到來自父母的惡意。

2.積極互動,是搭建親子關系的橋梁

在育兒界,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名詞,叫做「黃金一小時」。即在孩子睡覺前的一個小時,家長若是能與孩子進行互動,將會有翻倍的效果。這個詞套用在其他幾個時間段也同樣適用,例如送孩子上學的路上、接孩子放學回家的路上等,時間雖然不長,但能對親子關系起到良好的維護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首先,互動的內容應是孩子喜歡和感興趣的,例如有沒有遇到有意思或者困難的事,聽聽孩子的想法,不要急于詢問學習進度,會導致孩子的分享欲驟減;其次,互動的過程應該是無雜念的,即父母一定要放下手機、放下不太重要的事,專心的與孩子交流,給予積極的反饋,才能讓這個互動真正產生效果。家長一定要明白:高質量的陪伴,不在于時長,而在于是否走心。

3.深入交談,給彼此充分了解的機會

猶太人有一種特殊的教育方法叫「海沃塔」教育。指的是父母在與孩子聊天時需要關注的三個焦點,包括傾聽和表達、探索和聚焦、支撐和挑戰。在猶太人家庭里,他們會把每周末定為家庭聚餐日,在當天的餐桌上,重要的不是吃飯,而是與孩子間的深度交流。只傾聽,不評判;只表達,不指責;只反思,不說教。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與支持。我們同樣也可以借鑒這種方法,根據空閑時間,安排每周一次或每月一次的家庭談心日。在談心日當天,父母和孩子暢所欲言,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真誠坦然,彼此信任。只有真正進行了深入交流,父母和孩子才能做到相互理解,互相體諒。最好的家庭教育,永遠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為更好的人。4.適當留白,給孩子自我探索的空間美國精神病學家威廉﹒哥德法勃說: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當成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給他們以無限的愛。父母和孩子之間關系如友,這才是親子關系的一劑良藥。」

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他們開始渴望獨立,想要擁有自己的空間,這是再正常不過的。

但比較可悲的是,部分家長或是出于擔心、或是想要控制,遲遲不愿放手,導致親子關系緊張,甚至釀成悲劇。家長一定要懂得換位思考,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人,也有自己的隱私,也需要被尊重、被平等對待。其實,學會放手也很簡單。進孩子房間時敲敲門,等孩子同意了再進;不隨意翻孩子的東西;尊重他的交友權,允許他和朋友出去玩;認同孩子的愛好,不要唯學習論……給孩子一個游刃有余的機會,也是給彼此一個進退自如的空間。

▽很喜歡波蘭作家顯克維支的一句話:

「如果每個孩子都能有一只溫柔的手在引導他前進,而不是用腳去踢他的胸脯。那麼,教育就能更好地完成它的使命。」

父母就是孩子的命運,父母的眼界決定著孩子的未來。趁還有時間,多陪陪孩子吧。不要等到一切已成定局,再來感嘆時光錯付。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