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你會幫孩子請假出遊嗎?我投反對票
2023/08/16

孩子在課間請假,只是寫張假單這麼簡單的事情嗎?

我們不能只站在家長的角度考慮事情,要抽離本位主義,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他們在課間請假要面對的身心壓力,尤其是要安排帶孩子出國旅遊卻與月考撞期時,更要慎重安排。

我建議可以從下面幾個面向,評估孩子對于課間請假的視角與內心想法。

一、孩子要補功課、補考試。

孩子難免會生病,會遇上婚喪喜慶的事需要出席,甚至是代表學校去校外參加比賽等,所以需要請假。

一般來說,只請一天假,如果有家人幫忙代交作業或聯絡簿,班上同學可以幫忙抄寫聯絡簿等,如此即使孩子在家,也能無縫接軌地完成作業。即使當天有考試,明天上學再補考即可。

但是請假出國,往往動輒超過三天,孩子要補寫很多作業,還要補考。出國玩一趟,大人的心思可能都還在旅遊地流連忘返,更何況是孩子?但他除了要面對一堆的作業和試卷,可能還會因為同學延誤拿到月考考卷而受到排擠與怨懟,這些狀況,家長可以感同身受嗎?你能責怪同學對他冷嘲熱諷,或是其他情緒性的投射嗎?

如果是參加親友的海外婚喪喜慶,這樣千載難逢的機緣,要跟孩子講解清楚,讓他知道是慎重地去參與家族的重要活動,而不單單是去玩樂與放鬆,其他同學知道實情也較能理解和接受。

二、學習上的斷裂與不連結。

孩子請假,在大人眼裡看起來也許只是小事,但是要面對後續狀況的卻是孩子。

曾經有次寒假我們全家出國旅遊十天,竑勳的美語課因此請假兩次。回國後不久小考,他因沒有考過八十五分的門檻而補考,後來的補考也沒過,把老師嚇了一大跳。

這就是因為請假沒上到的課,造成學習上的斷層。

學習是一條不能間斷的路,在路上不要讓孩子留下太多不懂得的小洞與疑惑,這樣他拼湊出的知識,會因無法連結與活用,而失去學習的效能與想要持續的動力。

延伸閱讀:

三、價値認同的混淆與錯亂。

不是只有自己的孩子請假出國玩會受到影響,其他同學和老師也會受到請假同學的牽累。

某次清明連假四天放完後,我去學校代四年級的課,發現班上有三個同學請假。

班導師說:「一個生病,兩個出國去玩。那兩個同學的成績都不好,學習狀況也不理想,回國還不知道要補多久才可以跟上來。放四天連假不出國,等開學了才請假,真不知道家長到底怎麼想啊!」

家長的工作壓力的確很大,但孩子的學習以及與同學相處的壓力,家長應該多一些在乎和尊重,這樣才可以真正幫助孩子提升學習成效。

寒暑假的團費確實貴很多,一家四口就可能比平時要多付萬餘元。但是當我們只在乎花多少錢,而不在乎價格之外所產生的副作用影響時,那不是灌輸孩子「金錢至上」的觀念嗎?

學校是一個群體互動、共同學習的單位,一個人請假,表面上看來只是個人的行為,但老師必須額外幫他補課,同學必須幫他做分配到的打掃工作,或是學習心情會受到影響等,是牽一髮而動全局的。

就像之前某壽司店舉辦名字中有「鮭魚」兩字就可以免費用餐的活動,居然真有人為了吃免費壽司而去改名。這看起來好像是他個人的選擇與行為,但他改名卻花費到戶政人員的人力和資源,因為免費也可能造成壽司店的食物被浪費等狀況發生。這並不只是改名吃免費壽司這麼單純的事件,而是價值認同的混淆與錯亂。這個社會事件,家長可以趁機給孩子機會教育聊一聊,看看孩子的想法是否「把偏差的思想行為當有趣」。

四、孩子其實並不喜歡請假。

大家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當孩子生病了,家長會希望他待在家裡好好休息,但是孩子卻覺得自己的身心狀況都還可以去學校上學。非到萬不得已的狀況,孩子其實並不想缺席。

如果你的孩子常常希望你幫他請假,甚至覺得能請假出國玩最好了,這是父母需要關心的情況。孩子是不是在學校遇上了什麼麻煩事想逃避,還是孩子的學習態度不積極與不熱忱?又或是孩子的學習成就低落而不想面對?

在學校可以積極健康學習、與師生和諧互動的孩子,基本上還是比較喜歡上學的。

若是孩子喜歡請假,其實是冰山露出一角的訊號,父母要慎重對待。

五、旅遊前可先徵詢孩子的想法。

在孩子唸小學後,我們安排旅遊時,都會先徵詢孩子的想法,一方面顯示對他的尊重,另一方面也讓孩子有參與感。

當孩子越大,就越不喜歡「被決定」。做父母的,也要教會孩子做選擇、做判斷與做取捨。安排一趟全家出遊,要注意的事項很多,當孩子被邀請參與其間,可以學習到考量家人的不同需求,包括金額花費、時間安排、地點設定、行程規劃等,這些遠比出遊可以學習到更多。

讓孩子多參與討論家裡的活動,這樣不但能讓他們的應變能力與思考面向更多元,也是家長對孩子的賦能與尊重信任,對親子來說是雙贏的事。

延伸閱讀:

六、不需刻意買禮物或名產分享。

買禮物與名產,是出遊的樂趣,卻也是種壓力。

以前,我們家也會在外出旅遊後買小禮物送老師,買名產請同學吃,但幾次下來,孩子們都說:「其他人出去玩後回來都沒有送,我們也不用啦!」

送禮或請吃零食特產,都是孩子自己要去學校處理的事,如果孩子不願意再做,我們當然也不能勉強。而且,也不該因此給其他同學或家長產生互相比較的壓力。

總之,孩子受教育的權利與義務,都是他們自己承擔的事,父母不應該越俎代庖地去質問老師或同學跟孩子的互動。父母只需要關心與鼓勵孩子保持學習的熱忱及交友的善意,讓孩子用自己覺得適合的方式在學校度過學習的時光,同時支持與配合學校行事曆的安排,不在課間隨意請假,這樣就是給孩子最好的協助與穩定。

愛孩子,就不要讓他們成為眾矢之的

孩子在校園現場,除了學習知識與人際相處,其實他們也會觀察與比較,為什麼在月考請假出遊的孩子特別讓人排斥呢?因為請假學生的月考分數不但會被打折(有的學校會打九折,有的打八折,各校不一定),同時也會拉低全班成績在班際上的排名,更會讓其他同學延後領到考卷,並連帶影響其他孩子在安親班等學習進度,是牽一髮而動全局的效應。在群體生活中學習的孩子,其實很害怕特立獨行而成為千夫所指。下次要幫孩子請假前,請盡量避開學校重要行事曆上的日期,讓孩子可以正常參與校園活動。

延伸閱讀: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  》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