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一個內心富足的孩子,就藏在家庭10個生活細節里
2024/03/11

上周,小外甥女寧寧過8歲生日,姐姐和姐夫邀請我前去參加。

那天姐姐家來了不少人,還有寧寧的幾個要好的同學。

精致的蛋糕端上桌,所有人簇擁著寧寧唱著生日歌,吹滅了蠟燭。

那一刻,我看到小家伙眼里隱約閃著淚花,臉上揚起了燦爛又明媚的笑容,那是我從來沒見過的。

想起知乎上看到一個女孩分享了自己的經歷。

10歲時,她過生日第一次收到了姑姑送的洋娃娃,很開心。

可是媽媽讓她還給姑姑,說:「沒必要,小孩子要什麼禮物。」

于是她含著淚把娃娃還了回去,從此她再也不奢望過生日了,整個童年對她來說都是灰暗無比。

很多家長可能不理解儀式感在孩子心中的重要性,認為:

「小孩子,過什麼節日?」

「搞那麼多形式主義干嘛,太浪費錢了......」

但儀式感對孩子來說,絕不單純是去完成一件事,而是和生命中重要的人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這會讓孩子深深體會到,自己是被愛的,是被人珍重的。

每個開朗、陽光、內心富足的孩子,背后一定有個充滿愛與儀式感的家庭。

以下10個家庭小小儀式感,推薦給各位父母。

01

偶爾準備一個

下班小驚喜

有一位爸爸,每天下班都會給女兒帶個小禮物。

有時候是單位食堂的小酸奶,有時候是一個橘子或者蘋果。

偶爾他還會去打印一張女兒喜歡的卡通人物,或者去超市買點女兒愛吃的零食。

雖然都是稀松平常的小東西,卻次次都引得女兒開心得直轉圈。

對于孩子來說,不管東西昂貴或是便宜,只要父母特意送的,他們就可以一整天充滿歡笑和期待。

這正是家庭儀式感的魔力——在日常生活中悄悄播下快樂的種子,讓孩子在愛與驚喜中茁壯成長。

02

每天晚上

全家人一起用餐

如果問童年記憶最深刻的畫面是什麼?

我想很多人的答案都會是——放學回家,媽媽系著圍裙在做飯,爸爸則在一旁幫忙搬桌拿碗;

在溫馨的燈光下,縹緲的熱氣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邊吃邊說,邊說邊笑。

是啊,對于孩子來說,熱鬧的餐桌,就是父母愛的傳遞,也是最幸福的時光。

所以,哪怕再忙,也別忘了和家人在一起,享受一粥一飯。

香港前特首林鄭月娥平日工作繁忙,卻很少缺席兩個孩子的一日三餐。

她說,「只有餐桌能讓一家人聚在一起,坐下來好好地聊聊天。我們通過餐桌了解彼此的近況,并因此更加理解對方。」

一家人圍在一起,吃著熱氣騰騰的飯菜,聊著有趣的見聞,傳遞著彼此的愛與關懷,就是最踏實的時刻。

03

重視孩子的每個生日

以及重大節日

我前公司的部門總監,年輕有為、風趣幽默、熱愛生活,特別令人羨慕。

一次集體活動中,他和我們分享了他的童年。

他出生在一個普通的三線城市,父母是普通職工,工資微薄,但卻沒有錯過任何一個重要日子。

六一兒童節的時候,他的媽媽會給他親手做專屬衣服,還繡上他的名字。

他生日的時候,他的父母會叫上他的小伙伴來家里,一起慶祝。

正是因為在這樣幸福有愛的家庭里長大,他的心里灑滿陽光,也更加懂得熱愛生活。

父母一定要格外重視孩子的生日,以及一些重要的節日,或是成長節點。

當孩子被祝福和受到關注時,他們會感到自己是特別的、重要的,并且是被愛和接受的。

這種美好的情感體驗不僅會成為難忘的回憶,更會塑造一生的心理健康和自我價值感。

04

每天睡前

陪孩子聊天10分鐘

有位作家在回憶自己的過去時,覺得童年時最溫馨的回憶,便是睡前和媽媽聊天的時刻。

母親會在睡前走進她的臥室,拿著一杯牛奶,放在她的床頭,微笑著問她:

「寶貝,今天有什麼開心的事情要講給我聽嗎?」

她說,其實都是一些零碎的事情,可是現在回憶起來,卻是滿心的幸福。

睡前的時光其實是表達愛的「黃金時間」——

父母可以借此和孩子聊天,了解孩子的日常,傾聽孩子的情緒,表達對他的關心;

或者給孩子講睡前故事,并互道晚安,再加上一句「媽媽愛你」……

這些小細節會讓孩子感受到愛的流動,內心充滿安全感。

05

帶孩子一起去超市采購

一位網友講述:

自己小時候特別排斥跟大人去逛超市,因為每次看到喜歡的零食,總會被大人無情拒絕。

「這有什麼好吃的?」「能不能懂點事,少花點錢!」

長期以往,他的內心愈發匱乏,總有種淡淡的自卑。

試問,哪個孩子不想和父母一起逛超市,跟父母撒嬌說想吃這個果凍、那個薯片,再把喜歡的零食、玩具統統帶回家呢?

所以,沒事就帶孩子去超市,盡可能地完成他們的心愿吧。

這種無條件的偏愛足以溫暖孩子的整個童年,乃至整個人生。

06

每次重要考試后

都要準備一份小禮物

看過一個視訊,女孩一次期中考試不理想。

回到家中,爸爸不但沒有責罵她,還笑盈盈地讓她在桌前坐下。

隨后,媽媽亮出準備好的驚喜:

原來,為了安慰失落的女兒,她特意買了好幾樣女兒愛吃的甜品。

女兒看著一桌子甜品,再也忍不住了,感動地哭了起來。

我建議,每次重要考試之后,父母都可以準備一些小禮物。

考得好了,禮物代表著對孩子辛苦努力后,取得成績的嘉獎和肯定;

考得不好,就是對他失落心情的安慰,鼓勵他們重振旗鼓、繼續前行。

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知道,父母對他的愛是無條件的,而不是用分數來衡量的。

如此,孩子的心態才能放松,心無旁騖地為自己的夢想而奮斗。

07

每周舉行一次

家庭茶話會

猶太人家庭里,他們會把周末的安息日,定為全家聚餐日。

當天的重點不是吃飯,而是大人小孩盡情暢所欲言:

尤其是父母,要多傾聽,少打斷;多表達,少指責;多自省,少說教。

我們同樣也可以借鑒這種方法,安排每周一次的家庭茶話會。

可以和孩子聊聊大到世界局勢、智能時代;小到學習上遇到的問題、與朋友的矛盾,瑣碎的日常等,并且站在孩子的角度幫孩子分析、解決問題。

孩子會在一次次的茶話會中,感受到父母對自己濃濃的關心和愛護。

這有助于加深與孩子間的情感鏈接,建立親密的依戀關系。

讓孩子知道,自己是被愛著的,從而由內而外生出幸福感、安全感和富足感。

08

每個月都有一次

家庭活動日

每一個幸福的孩子背后,都有著愿意花時間和精力陪伴孩子的父母。

這種陪伴不是督促或說教,而是全身心投入,一起做孩子喜歡的事情。

如果平常工作繁忙,那我建議每個月可以有一次family day。

全家可以一起提前計劃下次活動日的行程。

到了這一天,大人拋卻工作,小孩拋卻學習,全家集體出游,去爬山、去野營、去博物館,或者一起吃著零食、窩在沙發里看紀錄片。

《時代周刊》里有一句話:

「孩子們都喜歡不期而至的驚喜,但對可預測的、能期盼的家庭活動更是記憶深刻。」

豐富多彩的活動,以及和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可以喚起孩子對生活的期待和熱愛;

也讓他們認真地去過好生命里的每一天每一刻。

09

每年帶孩子回一次老家

還記得我們小時候的假期嗎?

三五成群撒丫子跑到田野間,在清澈的小溪中摸魚、玩水,總是玩到一身泥巴才回家。

可現在的孩子呢,長期生活在鋼筋水泥的牢籠中,逐漸失去了活力,也失去了童年本該有的快樂。

所以,我覺得父母可以趁假期帶孩子一起回老家看看;

可以讓孩子親近自然,和小伙伴一起玩水、嬉鬧,聽聽蟬鳴鳥叫,在田野間盡情釋放自己;

也可以參觀老家村口的老樹,品嘗新鮮的瓜果,親手打一桶井水,感受難得的煙火氣。

看看山川河流、鳥雀歸林、炊煙裊裊,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悠閑的幸福。

10

每年都和孩子拍照留念

國外有一位爸爸,15年來,他每年都會和女兒在紐約街頭的同一個地方擺同一個姿勢拍照。

從蹣跚學步的小女孩,到亭亭玉立的大姑娘,15張照片,見證了女兒的成長。

而爸爸頭上逐漸稀疏的白發,也在訴說著歲月的無情。

每次拍照都讓女兒感受到滿滿的幸福:

「爸爸抱著我拍照時,幸福的心都快要跳出來了。」

拍照不僅僅是一種紀念,更是一場愛的儀式,讓孩子知道,家人才是永遠在你身邊的人,也是最值得珍惜的人。

所以,每年都別忘了和孩子拍照留念,這會在今后的許多年里,賦予孩子滿滿的能量。

時間如潮水,流淌的愛意早在一張張照片中悄悄定格,溫柔了時光。

《時代周刊》有一篇文章,講的是「終其一生,孩子最能記住父母的5個時刻」。

其中一個,就是家庭生活的儀式感。

中國人是不擅長直接表達愛的,儀式感卻給了我們另一種表達愛的機會。

一頓溫馨的晚餐、一份小禮物、一個晚安吻、一個擁抱......都能讓對方感受到你對他無聲的愛。

儀式感,是一個家庭的高配,也是給孩子最好的「富養」。

孩子小時候接受到的儀式感,是照亮他未來幸福的一束光。

愿每位父母都能用儀式感,往孩子心間注滿幸福,讓他一生都能從童年汲取到愛與力量。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