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一對「70後藝術家」夫婦的家:14坪老房翻新後「重拾生機與活力」,古色古香「超有Feel」,網:太會裝飾了!

蘿拉(Lora)和米哈利斯(Michalis)今年都已四十多歲,但身為藝術家的二人,卻從未感覺自己步入中年,仍感覺自己像年輕人一樣,思維活躍、靈感充沛,對于生活亦是如此。

在2021年下半年,夫妻倆做出了翻新老房的決定,兩人一起設計、裝修,讓這個始建于70年代的老房,重新煥發出生機與活力。

這是一個怎樣的小戶型設計,改造前後又有何區別呢?一起來看看吧~

裝修前後的戶型變化

其實,改造前的房屋大多時候,都被蘿拉和米哈利斯當做工作室,只提供簡單的居住功能。

▲改造前的戶型

▲改造前的裝修

改造前的戶型,可以說在裝修方面並沒有什麼亮點。

這棟70年代的老房,原本是商業建築,一樓的「門臉房」是一個古董店,上層雖然逐漸被改造成了民居,但夫妻倆之前也並沒有花大心思去裝修和改造,而是把它當做一間工作室。

與此同時,室內的空間格局也只是進行了簡單的劃分,用玻璃隔斷分隔出客、餐廳以及臥室的兩個大區域,其它空間相對零碎化,看上去更像一間辦公室而不是住宅。

屋內的裝修和設備也老舊不堪,給人一種破舊衰敗的感覺,無論是從色彩設計、裝飾設計,還是採光通風上來說,都做得非常一般,而夫妻倆這次的翻新改造,便是針對這幾點進行。

▲改造後的戶型

改造過後的戶型,可以說變化非常大!

整體格局取消了中間的玻璃隔斷,並將原本的臥室一分為二,靠窗一側仍是臥室,另一側則設計了弧形的開放式廚房,和更大的衛浴。

客廳和餐廳也進行了清晰的劃分,客廳位于大空間內,緊鄰陽臺,餐廳則被挪到門後方,就連房屋中間的礙事兒的承重柱,也在夫妻倆巧妙的設計下,變成了劃分空間的裝飾物。

至于屋內的整體設計,則由原本的「破舊風」變,成了現在具有古典和輕奢格調的風格,搭配無主燈的設計,照明光感更加均勻柔和,一掃屋內原本破敗陰暗的樣貌。

入門的玄關和卡座餐廳

咱們先從入門的玄關說起。

一進門的位置,並沒有刻意劃分玄關的空間,而是在進門右手邊的位置做了一個收納兼換衣櫃,一來方便進出家門時更換衣物和鞋子,二來也可以收納一些日常雜物。

蘿拉夫妻感覺最成功的設計,就是將這根位于房屋中間的承重柱,巧妙融入到了裝修中,很自然地分隔出了玄關區域,化解了位置上的尷尬。

▲角落的卡座餐廳

餐廳被夫妻倆挪到了一進門左手邊的位置,利用卡座式沙發和一張小圓桌,打造出一個四人位的用餐區,充分節省了室內空間。

與此同時,一旁半透明的小屏風也非常引人矚目,它由夫妻倆親自設計,用交錯的鏤空方格板,呈現出十字星的造型,再加入燈光後,大大提升了餐廳的氛圍感和明亮度, 不得不說,這對夫妻真的太會裝飾了!

▲餐廳的小吊燈

此外,餐廳的簡約小吊燈、牆壁上的塗鴉文字,以及被黃銅包裹的屋頂,也都是餐廳區域讓人眼前一亮的裝飾,相互搭配,讓空間內呈現出自然雅致又頗具輕奢感的氛圍。

簡約的客廳設計

屋內的客廳裝飾同樣簡約大氣。

▲展示櫃當做隔斷

為了不影響採光和通風,餐廳與客廳之間的隔斷用一組展示櫃來代替,並在左右兩側都留出了可供人行走的通道,讓動線更加合理。

原本承重柱非常突兀,但在重新刷漆並加入燈帶照明後,反而變成了空間內的裝飾盤,這裝飾手法也算得上是化腐朽為神奇!

櫃體分為三層,上面可放置裝飾品,中間可提供置物功能,最下面則滿足了隱藏收納的需求。

進入客廳中,沙發的擺放位置也很講究,緊靠隔斷櫃的雙人位沙發,是夫妻倆從老房子裡搬出來的,這次重新放在櫃子後面,風格和尺寸都剛好合適, 既不會顯得不和諧,又不會影響到通往客廳的動線。

縱覽整間客廳,個人感覺點睛之筆當屬這組「懸浮式」設計的沙發,它和懸空櫃的設計理念差不多,都是嵌入牆體,而後在下方加入氛圍燈,帶來一種輕靈簡約的視覺觀感。

當然,打掃衛生也非常方便。

考慮到夫妻二人平日裡的生活習慣,客廳並沒有安裝電視機,正對沙發的是通往臥室的長虹玻璃門,我們稍後再說。

哦對,屋外還有一個空間寬裕的開放式陽臺,並沒有封入室內和客廳直接打通,目前被夫妻倆當做一個養花、吹風、曬太陽的休閒空間。

重新規劃的臥室

與客廳相鄰的,便是重新設計後的臥室了。

▲門後便是臥室

整個臥室的區域,被夫妻倆用半透明的「長虹玻璃」門窗圍起,廚房的櫥櫃也隨著這弧形的設計延伸,成為家中最吸睛的一處裝修。

這種弧線的設計與房間中的承重柱相呼應,巧妙中和了空間內的生硬感,讓戶型格局渾然天成。

拉開兩扇玻璃門,即可進到臥室中,雖然空間比之前小了很多,但溫馨感卻有所提升。

▲夫妻倆的臥室

臥室內,一張大雙人床位于中間,兩側剛好留出了可供行走的通道。

同時,裝飾簡單卻充滿活力,窗前的紗簾既保護了隱私,又不會影響到採光,再加上床頭的氛圍燈帶,讓小小的臥室倍感明亮。

除了床榻的空間,臥室翻新的重點放在了旁邊通頂的大衣櫃上。

▲通頂衣櫃

仔細觀察這組衣櫃,大家會發現它其實還是蠻特殊的,夫妻倆是先做了底櫃和開放式的掛衣區,填補了弧形的空間,而後再安裝櫃門,將臥室重新變成方正的格局。

尤其這兩扇櫃門,其實採用的是日本的「和紙」材料,能讓櫃內的照明燈朦朧映射出來,為臥室裝飾增添美感。

開放式廚房的弧形櫥櫃

臥室外是延續弧形設計的開放式廚房。

▲弧形櫥櫃

弧形的櫥櫃和臥室外壁完美契合,將檯面空間盡可能延伸,增加廚房的切菜和操作區。

在檯面下,櫥櫃底部也設有一組組的收納抽屜,即便沒有安裝吊櫃,收納空間也完全足夠。

雖然廚房空間顯得有些狹窄,但相對之前的戶型來說,功能已是非常完善,夫妻倆在這裡進行簡單的烹飪完全沒問題。

灶台用電磁爐代替,洗碗機、冰箱、烤箱等廚電也都嵌入到了底櫃中,讓櫥櫃形成一個嚴絲合縫的整體,乾淨又整潔。

藏在黑色面板後面的衛浴

廚房背面的黑色面板後,隱藏著衛浴和浴室。

實話說,黑色的面板和銅色的封頂搭配,給空間增加了視覺落點。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在這對夫妻的家中,黑色的運用總是恰到好處,既不會讓人覺得壓抑,又給家中帶來了些許沉穩的感覺,符合古典風的設計理念。

▲推開門便是衛浴

走到隱藏在門後的衛浴中,真的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燈光在鏡面的反射下,將這個小衛浴照得亮堂堂地,雖然是「暗衛」的格局,但也絲毫不覺壓抑。

浴室用玻璃隔斷進行簡單的幹濕分區,石紋的背景也很雅致。

最後,夫妻倆利用冗餘區域嵌入洗手台,同時在鏡櫃後隱藏收納區,讓衛浴兼顧美感和收納功能。

文末總結

這對70後夫婦的家雖然只有14坪,但在兩人巧妙的格局改造和裝飾設計下,卻帶給人一種優雅古典的氣息,顯得高級感十足。

或許,就像文章開頭所說的一樣, 兩人正因為對生活有著無限的靈感和希翼,才能將這套破舊的老房,變成一個古典優雅、細節滿滿,而又充滿溫馨感的家,這種態度值得令人稱讚

你喜歡這對中年夫婦的小家嗎?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