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孩子們的學習從線下搬到了線上,為了能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父母們也是絞盡腦汁。
前幾天就有一個朋友向我吐槽,她的男孩現在上初二年級,眼看著馬上升入高中,想著孩子整天在家上網課,就將家中采光最好,房間寬敞的房間布置一番作為了孩子的書房。
在家上網課期間,全家人也都盡量保持安靜,生怕打擾了孩子學習。本想著為孩子提供了如此舒適又靜謐的學習環境,孩子便會專心得上課。
可現實卻完全相反。
一次我的閨蜜悄悄得將書房的門推開了縫隙,想要查看孩子學習情況,沒想到看到的不僅是孩子在上課時不認真聽講東張西望,下課后更是無心向學躺到床上悠閑得玩起了手機。。。。。
看到這一幕的她,直接就火冒三丈,隨即便將孩子嚴厲得責罵了一頓。
她想想自己小時候只有小小的書桌學習卻十分認真。而孩子現在有了專屬書房反而愈發不自覺了呢?
你家的書房就是最好的學區房
韓國首席媽媽全惠星的家中有6個子女,全部哈佛耶魯畢業并且身居要職,一個家庭培養出6個學霸絕對不是空穴來風,在他們家中擺放了足足17張書桌,可見這秘密就藏在這書房的打造里。
如果用行為心理學來解釋學霸的養成,那就是環境會觸發特定的行為。
斯坦福大學專家福格曾經提出一個行為模型,一個人要做出某種行為必須具備3個條件:有足夠的動機,有做這個行為的能力和環境的提示。
當家中客廳有台電視,那麼每次回家就會糾結要不要打開看一小會兒。而當減肥的時候看到一包薯片,也會猶豫是否打開品嘗一下。也許一個人暫時克服了一時的沖動,可在其中卻消耗了大量的意志力。
如若一個沙發周圍擺放了許多書時,坐在沙發時就會第一時間想到看書,這就是提示的價值。
而選擇看電視還是看書并不需要與自己較勁,只需家中的環境稍作調整,孩子便會從一邊看電視一邊自責狀態,轉變為積極的學習和成長。
日本有位厲害媽媽,不僅將自己的三兒一女全部培養進入東京大學,而且是考取了難度系數最大的東大理三醫學部,這就相當于我們考高時,需要學生考取700分以上的成績才能夠被錄取。
在日本,平凡又普通的家庭竟然培養出四位學霸,自然受到了大量媒體的關注。后來受邀做客一檔綜藝節目,主持人對佐藤亮子一家進行了采訪,才明白了孩子如此優秀的底層邏輯。
向佐藤家一眼望去,一樓沒有餐廳和電視,只將四張書桌和一個塞滿書桌的書架擺放在客廳。
在孩子出生之前,媽媽便已經買了300本書,將書架裝滿。
她還說道:「在他每個孩子三歲前,都會為他們讀超過10000冊繪本,聆聽10000首童謠。平均下來也就是一天10本書,10首童謠。」
在座的主持人不免好奇得問道:「為什麼會選擇一萬這個數字呢?
佐藤解釋道:「因為一萬這個數字本身就代表著量達到一定得積累,無論在什麼領域,經過了一萬次的腳踏實踐的實踐和努力,都會實現爆發式的成長,收獲卓越的成績。」
當孩子長時間沉浸在被書環抱的氛圍中,不經意間書籍不僅豐富了孩子的內心情感,更提高孩子的思考能力.
俄國著名思想家別林斯基曾經說過:「好的書籍是最寶貴的珍寶。」
那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讀過的書,會成為他們成為參天大樹的養分,為他們更為優秀的自己助力。
父母榜樣的引領,藏著孩子自主讀書學習的秘密
韓國首席媽媽全惠星在面對記者的采訪中,她曾分享了培養孩子們的心得體會,并說道:「無論在家中的哪個角落都存在著學習的氛圍,當孩子眼中只能看到書桌和正在學習的家人時,他們就會覺得學習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畢淑敏曾經說過:「讓孩子愛上閱讀,必將成為父母最劃算的投資。」
可當父母享受當下的閱讀環境并且成為其中一員時,孩子便會在父母的引導下感受到讀書學習的樂趣,日積月累下孩子會發自內心愛上讀書,自己全身心得投入到書籍的世界里。
演員黃磊擁有多重身份,平日工作十分忙碌,但他熱愛讀書。在他所參加的綜藝節目中,也常能見到他隨身攜帶書籍的身影。對于他來說,讀書是一種日常習慣,就如同一日三餐一樣必須。
黃磊的女兒多多在她7歲就開始寫劇本,8歲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斬獲了國際獎項;10歲時她已經開始為《小王子》等動畫片配音。正是在父親的影響下,多多從小就愛上了讀書,積累了大量的文學底蘊。
現在在黃磊的社交媒體賬號上,經常會看到他分享與女兒的日常,與同齡人相比較,不斷長大的她氣質也在不斷變化,眉宇間透漏著溫婉與大氣。
北宋詩人蘇軾在《和董傳別留》曾寫過這樣一句詩:「腹有詩書氣自華」。
這正是由于父母榜樣的影響力,讓孩子愛上讀書,將豐富的知識澆灌于孩子心中,在未來便可收獲到燦爛的果實。
父母想要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除了將家中的書房打造得當,更重要的是父母的陪伴他們身邊的一起渡過的時光。
對于孩子來說,為他們打造一個精致完美的書房,并不能培養孩子就此愛上讀書。
只有為孩子提供一個積極溫暖的家庭氛圍,以及父母陪伴在身邊的榜樣力量,讓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從心底里愛上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