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來自退休老教師的經驗:培養孩子「超強專注力」,堅持一件小事就夠了
2023/10/27

表明,一般能專心學習的孩子,通常都有著比較強的專注力。也就是能讓人在持續時間集中心神專注做某一件事的能力,而這個在幼兒心理學中被稱為「專心」的能力,根據專家們的研究證實,培養孩子專注力最佳年齡0至6歲其中又以0至3歲較為關鍵

自迫于工作忙碌的原因只能將1歲半的女兒雯雯交給婆婆照養,每日只有晚上2、3個小時的時間陪伴孩子后,曉晴就非常焦慮。畢竟,老人溺愛孩子導致「熊孩子」出現的事情屢見不鮮

尤其是孩子2歲時,曉晴看到婆婆還是只陪著她畫畫或者貼圖,且所謂的「陪孩子」也大多是坐在一旁偶爾指導一下而已,她更是十分著急:「媽,要不還是讓寶寶去早教班吧,就當提前適應幼兒園生活了。」

然而,婆婆堅持:「我退休前就是老師,怎麼舍得讓我的孫女早早就體會學習的辛苦。放心吧,我有分寸!

連丈夫都勸說無果,雯雯又只能依仗老人幫忙照看,曉晴也無可奈何。不過,當女兒3歲開始上幼兒園的第一個星期,原本以為她因為之前沒有接觸比較多早教知識,很可能無法跟上老師、同學的進度

沒想到,每次去接孩子的時候,老師總是夸雯雯「她是上課最認真聽課的」、「很難得看到剛進幼兒園上課能適應的」等。

老師一聲聲夸贊中,曉晴才發現,原來自家女兒小小年紀就能認真聽課,不會像一些初到幼兒園的同學不自覺地走動或者講話等。而老師得知平常都是奶奶教導后,連忙提出希望奶奶能到幼兒園,向家長們傳授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的請求。

雯雯奶奶毫不吝嗇地傳授自己多年教導學生的經驗,也就是注意保護孩子先天專注力的同時,也通過引導專注做一件事,進而提升專注力

而曉晴這才了解到,原來每次自己想打擾正在玩貼紙的女兒時,為何會遭到婆婆的阻止

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的同時,還錯過培養的黃金時期?

早在2018年的大數據調查就已經表明,全國至少有超過50%的孩子存在上課易分心、做事拖拉、不愛學習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等問題,且所占比例還在逐年提升。而國內外的專家們根據兒童心理學、生物學各種研究證明,專注力差的孩子更容易出現這些問題。

同時,根據專家們的結論可知,孩子的專注力除了受到生理、心理等原因,包括情緒不佳、缺乏某種微量元素、智力發育異常等,教導方式錯誤則是外界因素占比最大的存在

如家長過于關愛頻繁打斷正在思考、獨自玩耍狀態的孩子,使得他從小很難持續時間做一件事情。又或是為了讓孩子不要打擾大人同時準備很多玩具、過早接觸手機、電視等,讓他有了過多選擇無法較長時間里只玩一樣

還有就是家長過于放縱孩子,讓他習慣了散漫、自由,養成無法認真、專注做事的性格。又或是過度約束孩子,包括安排好他的所有事情,讓他無法自行思考、只會按部就班

也正是因為這些錯誤的教養方式,讓孩子先是錯過了0至3歲初步奠定性格習慣、能力關鍵時期。之后,又因為基礎未打牢,在3至6歲期間大腦發育逐漸成熟干預黃金期里又找不到正確的方法,便難以更改不良習慣或是提升一些重要能力

而正如開頭所說的雯雯之所以能擁有比許多同齡人更強的專注力,主要就是依賴于奶奶選擇了正確培養方式。這也是很多育兒專家,都建議的培養專注力方式。這里想跟家長說的是,如果沒有使用合適的方法,又錯過了培養關鍵期提高的難度超乎想象

雯雯奶奶退休前是老教師,多次獲得省級優秀教師的稱號,帶出來的學生,考上清華、北大、哈佛、復旦等各名校的,也不計其數。難怪,人家是真的有教育經驗,也會教育孩子!

雯雯奶奶說,貼紙書對3-4歲孩子的誘惑力是非常大的,他們識字量不多,也不會玩手機電腦,花花綠綠的貼紙書,恰好符合他們的喜好。

碎碎念:

尼采曾說過:「能免于一切窘困的人,必然擁有專注力。」而居里夫人、愛迪生、牛頓偉大的科學家們也用他們的事跡證明,專注力與成功密不可分!希望家長們不要錯過了培養孩子專注力的黃金年齡,也不要用錯了方法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