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一場飯局讓我頓悟:沒有規矩的家庭,比貧窮更可怕
2024/02/21

本該是熱鬧團聚的日子,卻在飯桌上因為一件事攪了吃飯的興致。

表姐一家今年回老家過年,他們一家剛進門的時候,表姐讓10歲的兒子昊昊給長輩拜年,結果昊昊一句祝福語都沒有,只是伸手要紅包嘴里嚷著:

「紅包拿來,紅包拿來。」

拿到紅包后,昊昊拆了幾個紅包,轉頭就對表姐說:

「媽媽,你騙人,這里沒有大紅包,早知道我不跟你來了,我要回去看電視。」

一臉尷尬的表姐,看著如此鬧騰的兒子,只能將兒子帶到一旁讓他玩手機。

吃飯的時候,昊昊正好坐在我對面,只見他邊刷短視訊邊吃飯,看到自己喜歡吃的菜,就一定要放在自己跟前獨占,吃到不喜歡的菜就立馬吐出來,做出嘔吐的表情。

表姐對著表姐夫說,你快管管你兒子。

表姐夫象征性地批評了昊昊幾句,隨后便出去抽煙了。

因為是親戚,別人家的孩子也不好多說什麼,我也只能盡量保持微笑,但是這一頓操作下來,明顯感受到很多人都失了品味美食的心情,而我也只覺得如鯁在喉。

短短相處的3個小時中,我卻能從占地僅幾平米的餐桌上了解表姐家的家規和家教,也突然看清了,原來,「教養」二字對一個孩子而言如此重要。

一場聚餐,讓我頓悟:

溺愛多不得,規矩少不得。

良好的規矩能修正孩子品性,培養出色孩子,成為他們行走人世間的通行證。

沒有規矩的家庭,比貧窮更可怕

《正面管教》一書中寫道:「對孩子來說,沒有規矩的愛就像是裹著砒霜的糖衣。」

深以為然。

很多家長小時候選擇了無條件放縱孩子,讓愛凌駕于規矩之上,殊不知這樣的行為在孩子成長路上埋下了一個「無聲的雷」。

等到雷爆的那天,買單的是父母,遭殃的是孩子。

曾看過一個新聞,令人唏噓。

義烏一個7歲的小男孩獨立乘坐電梯時,往電梯控制主板的位置上撒尿,導致電梯停止運行,停在7樓-8樓之間,電梯門處于半開狀態,無法閉合。

幾分鐘后,男孩隨著電梯一起墜停,導致顱腦嚴重損傷,生命垂危。

有時候,規矩看似是束縛,實則是一種保護,孩子只有清楚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才能遠離危險。

如果說規矩是一台機器,那麼家長則是維護機器平穩運轉的工程師,正確的程序就像一條條家規,引導孩子注銷一個又一個的惡習。

俞敏洪老師曾在演講中提到一件事。

他的兒子以前擦鼻涕,紙就扔在地上,孩子不聽說教和勸阻,反而故意再來一次。

見狀,俞老師的老婆說:「你給撿回來不就得了」,俞老師沒同意。

于是大冬天的把兒子直接關在門外,孩子因為害怕,過了沒一會就敲門了。

俞老師問兒子回來干嘛,孩子說撿紙,從此以后,再也不敢往地上扔紙,規矩了許多。

講完故事后,俞老師提醒各位家長:

給孩子定規矩,規矩的嚴厲性和合理性,都必須考慮。

只有從小樹立規則意識,才能避免孩子將來吃大虧。

生活中總有一些家長覺得有些規矩就是小題大做,但一次的放縱就是在向孩子釋放「你沒錯」的信號。

父母的每一次退讓、溺愛和包庇,對孩子來說都是危險的紅燈警示。

長此以往,等孩子失了敬畏心,一切失控后,你再想管就管不住了。

要知道,3-12歲是孩子性格、品行塑造的黃金時期,此后的教育后果,都是早期教育埋下種子結出的果實。

古語有言:國有國法,家有家規。

嚴明的法度是一個國家興亡的關鍵,良好的家規是一個家庭興衰的根本。

家規決定孩子的教養,家風成就孩子的未來。

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說:

「三歲之前有恩于他,三到六歲立威于他,威就是規矩。愛其子而不教,猶為不愛也;教而不以善,猶為不教也。」

父母愛而不縱,養出的孩子自然守規矩,明是非,如此一來方能行正道,成大事。

沒有規矩的家庭,比貧窮更可怕;傳承家規的家庭,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你舍不得教育孩子

社會會狠狠替你教育他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破窗效應」:

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戶玻璃,這扇窗戶得不到及時維修的話,那麼就會有更多的窗戶玻璃被打壞。

教育孩子亦是如此,父母不在孩子第一次犯錯時及時止損,就會有無數個窟窿需要填補。

前期你懶得糾錯、約束和管教,總想著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他們自然就懂事了,后期孩子大機率會走上錯誤的道路,長成一個到處惹是生非、性格偏執的「危險分子」。

網友@南希分享過一個故事,引人深思:

大年初一那天,她的妹妹抱著新買的芭比娃娃去親戚家拜年,親戚家熊孩子悄悄用油性筆把娃娃臉全部涂抹成黑色。

她的妹妹哭到不能自已,親戚家小孩卻毫無歉意,大人也不當回事,還開玩笑:

「小男孩愛玩嘛,虎頭虎腦的,調皮點才神氣。」

過了很多年之后,熊孩子上初二,逃課打架懟老師,老師建議家長初三直接將其送到職高,別在學校浪費時間,還影響其他好好學習的孩子。

一個家庭最大的災難,就是錯把沒有規矩當活潑。

當別人質問你「為什麼不訓誡孩子」時,總有一些家長以自己忙,要賺錢養家,沒時間沒精力管教孩子為由。

一句「等你有了孩子就知道孩子有多難管」似乎成為了一些不合格父母擺脫教育責任的托辭。

可現實是「等孩子闖了大禍,等你真的失去了孩子,一切都于事無補」。

孩子在你身邊時,你舍不得批評孩子,等孩子進入社會后,總有人會替你狠狠教育他。

在規矩面前,人人平等,它是成長路上的紅綠燈,遵守交通規則的人才能避免被馬路上疾馳的車輛撞飛,安全前行,抵達下一個目的地。

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

嚴守規矩、獎懲分明、有管有教

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顏之推在《顏氏家訓》里就這樣告誡過后人:

「父子之嚴,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簡則慈孝不接,狎則怠慢生焉。」

意思是說,父子間的關系要嚴肅,不可過分親昵;骨肉間的親情之愛,不可簡慢不拘禮節。不拘禮節就不能做到父慈子孝,過分親昵就會產生放肆不敬之心。

中國古代,名人名家立下家訓家規作為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不勝枚舉,層出不窮地培養出了出色的子女,以致家族興旺發達。

曾國藩的《家訓》堪稱最全家訓,勤奮、簡樸、求學、務實的家風一直被曾家后人所傳承;

諸葛亮寫下《誡子書》,勸勉兒子勤學立志,戒驕戒躁;

司馬光尤為注重子女自律自立意識的養成,一篇《訓儉示康》,告誡其子「儉能立名,侈必自敗」,由于教子有方,司馬光之子,個個謙恭有禮,不仗父勢力,不恃家富,人生有成;

梁啟超的《家書》堪稱教育典范,在他的教育和引導下,九個子女個個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還成就了「一門三院士」的佳話。

如今很多家庭,教育孩子時沒有規矩而立,毫無原則可遵守,才導致很多孩子對長輩無禮無節、對父母反目成仇、對老師勢如水火。

新聞上「媽媽當街下跪兒子求上學」「女兒捷運踹媽媽」「孫子為打游戲刺傷爺爺」等類似事件頻發。

人民日報刊文指出:愛與規矩并行,才是一個家庭最好的家教。

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就是嚴守規矩、獎懲分明、有管有教。

有些規矩你不教給孩子,就沒人教給他,這份最全「家規」,請各位家長收藏:

(一)餐桌家規

1. 筷子不能立在飯中間;

2. 吃完飯后要幫忙收拾;

3. 不能在餐桌上沉迷手機;

4. 吃飯不要在盤子里挑來挑去;

5. 長輩不動筷,晚輩不得先吃;

6. 家人用餐時,長輩要坐在正中間;

7. 吃多少,盤子里裝多少,不能浪費;

8. 吃飯時不要發出聲音,咀嚼不能吧嗒嘴,喝湯不要吸溜。

(二)待客家規

1. 客人在,不掃地;

2. 客人進門時,笑臉相迎;

3. 去別人家時,不能兩手空空;

4. 去別人家做客時,主人先動筷;

5. 客人離開時,送客人走后再關門;

6. 客人進門后,先倒茶,倒茶時切勿倒滿;

7. 去別人家時,主人未送的東西不能帶走;

8. 去別人家做客時,除了客廳不得進入未經邀請的臥室。

(三)生活家規

1. 不能斜眼看人;

2. 客人在,不掃地;

3. 和別人說話時要摘掉耳機;

4. 出門游玩務必遵守警告牌規則;

5. 未經他人允許,不得私動他人物品;

6. 放假后,切忌熬夜,打破生活作息;

7. 受到幫助一定要道謝,添麻煩時要道歉;

8. 進電梯時,記得按住開門鍵等等后面的人;

9. 出門時、不回家吃飯時都應提前告知父母;

10. 遞剪刀或其他尖銳物品時,不能將鋒利的一頭朝向他人;

11. 坐有坐姿,站有站相,站時身體不要來回晃,坐時不要頻繁抖腿。

(四)處世家規

1. 不可嘲笑殘障人;

2. 不要隨意給別人取外號;

3. 要守時,凡事提前5分鐘;

4. 請教他人的事,須登門拜訪;

5. 做人要誠實,實事求是,不能撒謊;

6. 無論現實還是網絡,都不要說中傷別人的話;

7. 別人提意見時,要虛心接受,有責改之無則加勉;

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莫要推給他人;

9. 不要失約,有事去不了應提前告知對方,并表示歉意。

(五)學習家規

1. 放學回家,放假時,每天先寫作業,后玩耍;

2. 閱讀時,要一本一本慢慢讀,不能半途而廢;

3. 寫作業時,先復習重點知識,避免邊寫邊查;

4. 學習時,手機要靜音或關機,避免分散注意力;

5. 做試卷時,定好鬧鐘,在規定時間寫完,避免磨蹭。

作家馬伯庸曾說:

「一個家族的傳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古董有形,傳承無質,它看不見,摸不到,卻滲到家族每一個后代的骨血中。成為家族成員之間的精神紐帶,甚至成為他們的性格乃至命運的一部分。」

規矩培養習慣,習慣塑造性格,而性格決定命運。

孩子一生最可靠且必走的一條路,就是以紀律為準繩,用規矩筑方圓。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