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明知不該吼孩子,脾氣上來忍不住?」試試這4招簡單又有效
2023/08/21

工作壓力、夫妻關系、現實焦慮、童年經歷都會造成老母親情緒激烈,習慣用大吼大叫孩子來解決問題:

不睡覺——吼他;

不吃飯——吼他;

磨磨蹭蹭——吼他;

撒潑耍賴——吼他;

......

可是吼完看到他可憐巴巴的樣子又后悔自責到不行:

「她還是個孩子,為什麼不好好說呢,非要去吼他!」

「我發誓要做個好媽媽,一定不吼叫了。」

可「慘案」還是會如期進行,當吼叫成為日常,孩子必定不會像剛開始那樣怕你;任你吼的再大聲,他們也只會充耳不聞,而你只能繼續加碼升級!

就這樣陷入了吼叫—自責—吼叫—自責的惡性循環中了......

「吼叫」是扎進孩子心里的一根針,非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當你下次忍不住要吼孩子的時候,請靜下心來看看這篇文章,相信一定能幫到你!

1

孩子真的需要

你這樣去罵嗎?

有一個媽媽在朋友圈分享說「剛剛吼完孩子,真的很后悔,心疼兒子成為了我情緒不穩定的犧牲品。」引起了大家的同感。多少孩子在默默地當著父母的出氣筒啊。

講真,孩子真的需要你這樣去罵嗎?其實,很多時候你的焦慮往往比孩子的問題本身更可怕。

比如一個孩子剛剛學說話,口齒不清,一著急就結巴。我想很多父母都會遇到這種情況。

兒子有時候急著跟我說一件事的時候,就會急得說不清我會聽著,告訴他慢慢來,一句話允許他說幾遍。慢慢地,他不再說話打結,表達越來越流暢。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說不清,心里很著急,這個孩子今后讀書怎麼辦?會不會變成一個結巴?怎麼辦?

被焦慮控制之后,父母就會嚴厲而急切地關注這個問題,第一遍可能耐心教導,第二遍還老樣子。直接就劈頭蓋臉地罵過去,結果孩子越說越結巴。

本身一個不嚴重的問題,被父母焦慮的情緒影響著,變成了真正的問題。

2

吼孩子時

你知道孩子的感受嗎?

我們常常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而忽視孩子的感受,這是很多父母及教師的一個弊病。

父母打著愛的名義,用父母的權威,期待孩子能夠言聽計從。一旦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固執地堅持或者犯了小錯的時候,就去威脅吼叫。

帶著情緒的教育是最無用的教育。因為你在吼叫的時候,孩子的內心是被封閉的,因為心理保護機制會讓孩子進行自我保護。

有的孩子會用手捂住耳朵躲避,有的孩子用哭來保護自己。因為你吼叫造成的傷害太大。

在父母吼叫傷害中的孩子,內心充滿恐懼,甚至會瑟瑟發抖,他們靠著天馬行空的神游來逃避令人恐懼的現實世界。

父母一兩次的傷害,孩子會把傷口修補好,因為只要改了就還是我的好父母,不過還是會留下滿身傷痕!

如果時間久了,吼叫成為教養習慣了,那父母就要考慮孩子的心理傷害了。不要覺得孩子小,不懂事,其實他們什麼都明白。

孩子的內心很柔軟,小小的他們會犯錯。但成長就是一個犯錯和改錯,叛逆到懂事的過程。

孩子總是愿意原諒「暴力父母」的過錯,知道父母是心情不好,不是不愛我。孩子永遠善良地站在父母的立場上理解父母,而我們呢,是否也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氣?

在為人父母的路上,能一次也不吼叫的父母我不知道有沒有?因為我自己也曾對著孩子發過火,看到孩子嚇怕的樣子,非常的后悔。所以我就想著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的成長是父母的一場修行,確實如此。

3

孩子為什麼

越吼越不聽話?

1、超限效應

心理學上有一個有趣現象,叫「超限效應」:當一個人接受的刺激過多、過強、時間過長時,內心就會滋生不耐煩、逆反的情緒。用一句俗語概括一下,就是: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當我們第一次大聲斥責孩子的時候,孩子確實很害怕,會表現得很老實、很聽話。

可是大聲訓斥的次數多了之后,孩子就會習慣這些大強度的「刺激」;看似在聽你吼,其實注意力早已經游離到別處去了,根本不在乎你在吼什麼。

時間一久,孩子發現你除了吼,并不能拿他怎麼樣,于是就大膽起來,敢跟你頂嘴對著干。

2、大腦的逃生機制

當一個人感到強烈的恐懼、感到受威脅時,大腦會啟動緊急逃生機制,精神緊繃,時刻準備逃避災難。這是人類的本能,孩子當然也不例外。

有意思的是,當我們大聲責罵孩子時,往往會觸發孩子大腦的這種逃生機制。雖然家長在大聲教育孩子,但孩子滿腦子想的都是:「別罵了,別罵了!什麼時候結束?」

最后,家長責罵完問一句:「以后還這樣嗎?」孩子立馬表現得很老實,回答:「不這樣了!」其實,孩子并不知道以后怎麼做,只知道家長狂風暴雨般的責罵終于結束了,可以松一口氣了。

4

怎樣不吼不叫地

管理孩子?

1、對孩子的要求,簡單干脆

為什麼再刺兒頭的孩子,到了部隊里都服服帖帖?因為部隊教官的指令干脆堅決,從不拖泥帶水。越是冗長、繁瑣的指令,越沒有執行力。

很多家長都在抱怨孩子做事磨磨蹭蹭,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我們的要求難道不是嘮嘮叨叨的嗎?

同樣是讓孩子自己收拾書包,一種要求方式是:

我跟你說過幾遍了,自己的書別亂扔!

一個小姑娘,整天邋邋遢遢像什麼樣子,多丟人!

自己東西自己做不知道麼?從小就得學會獨立!

另一種要求方式是:一會吃飯了,給你5分鐘收拾書包,我看著你做~大家覺得哪種方式效果好呢?

2、對孩子的批評,就事論事

我們在大聲斥責孩子的過程中,情緒會變得非常激動,于是常常借著孩子這次的錯誤長篇大論,甚至把孩子之前的舊賬翻出來。

同樣是批評孩子沒做完作業就看電視,一種方式是:

你看你看,沒記性!

上次說的不是你是吧?自己不知道自己這次成績多差是吧?沒點羞恥感是吧?

孩子,人要有點自制力,才能有出息!

另一種方式是:5分鐘后,我要看到你坐到書桌前寫作業!要不然這一周都沒法看電視了。

對比一下,哪種方式效果好呢?

3、犯錯時,給孩子一個指導性選擇

斥責孩子時,我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自己說,錯在哪里了?......不對,重新想,到底錯哪了?」

家長們的想法是好的,企圖引導孩子自己發現問題。可問題是,大多數孩子由于生活經驗有限,根本不知道自己犯錯了!

孩子眼中一件無所謂的事,竟惹得家長那麼生氣,孩子也很蒙圈!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語氣堅定地給孩子一個正確的選擇。比如還是不做作業就看電視這件事,不妨跟孩子說:

作業不做完就看電視,是不對的,現在給你兩個選擇:

一是5分鐘后坐到書桌前好好寫作業,以后每天還能看一小時電視;

二是今天隨便看電視,但是接下來一周都不準碰電視了。

自己選!

4、最關鍵的:父母要學會平復情緒、放下身段

當我們對孩子大吼大叫時,恰恰暴露出了我們自身的缺點:

一是對孩子犯的錯,拿不出更好的解決辦法,只能仗著自己是大人去逼迫孩子承認錯誤;

二是我們情緒控制能力很差,一個孩子就能把我們惹得大發雷霆。

情緒是一種由內而外的影響力,具有極強的感染性。

父母常常大發其火的話,孩子也會慢慢變得沒有耐心,既對父母充滿抵觸、逆反,對同齡人也不太友好。所以說,父母的情緒穩定,對孩子非常重要。

另外,父母只有在控制住自己情緒的狀態下,才有耐心去傾聽孩子犯錯后的解釋,才能有足夠的理智去開導孩子。

不管我們愿不愿意,養孩子都是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越急越沒有效果。很多時候,我們自己放輕松了,態度簡單堅決點,很多事情反而明朗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