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從小優秀,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很多差距也在不經意間就產生了這也讓很多家長們感到苦惱,不清楚孩子的差距到底是怎樣被拉開的,在成長和培育過程中也常常感到無力其實,孩子之間的差距是來自多方面形成,包括天賦、環境、教育、態度等四大方面如果我們能夠掌握這些差距形成,那對孩子的教育自然就會少走很多彎路下面我們具體來說說能拉開孩子差距的那些事,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01天賦差距是在于家長如何回應
我們都羨慕那些天賦異稟的孩子,也不得不承認天賦對孩子學習之路的重要性可如果孩子沒有天賦就真的沒辦法優秀了嗎?并不是每個孩子都有屬于他們自己的天賦,只不過這個天賦差距是在于家長如何回應的那一年,女兒3歲,是一個一見面就停不下嘴巴的小話嘮
吃飯會問:「媽媽,為什麼橙子皮、和果肉都是橙色,而西瓜皮是綠色、西瓜肉又是紅色的呢」
走路會問:「媽媽,你見過白雪公主嗎?」
玩玩具會問:「為什麼這個玩具要長成這樣造型、那個顏色呢」
睡覺會問「我明天可以去找xx小朋友玩,你還可以陪我一起嗎」
甚至你上廁所時還搬個小凳子坐在門口聊天…
一開始,面對女兒的小話嘮,我會「嗯」、「好的」、「等會」來回應幾句後來,特別是在忙的時候我會對女兒的話感到煩躁,有時候會打斷說「閉嘴,我忙的時候別說個不停」
當我再回憶那個片段,女兒確實被我的不耐煩怒吼聲嚇住了,無辜的雙眼里寫滿了驚恐害怕事情過后,我深感內疚,也暗暗下決心:「以后一定要好好聽女兒說話」
可過不了多久,但凡是女兒講話、而我手上又有活兒忙著時,我都會變得不耐煩,總覺得女兒打擾到了我的思考事實上,這就是拉開孩子天賦差距的一部分,孩子那喋喋不休的小話嘮模樣,恰好也是他們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活躍期如果這個階段我們對孩子不耐煩、甚至嫌孩子話多,那孩子會怎樣認為呢?他們只會覺得「爸爸媽媽討厭我」,至于之前的各種奇思妙想,也會隨著你的不耐煩而消失這就是敷衍和不耐煩的惡果,它摧毀的也是孩子的表達天賦所以,孩子不優秀并不代表他們沒有天賦,而是他們的天賦沒有被家長當回事,這份天賦差距也是在于父母如何回應你相信孩子有天賦,他們就有天賦,哪怕是當前沒有什麼優點,在你的鼓勵和引導下孩子的天賦也會慢慢初顯
02環境差距是在于家庭潛移默化
有人說,孩子最好的「補習班」是家庭和父母能拉開孩子差距的,也是來自家庭和父母的潛移默化影響尤其是那些看起來從小就優秀的孩子背后,基本上都有一個能把孩子從舒適區喚醒的家庭特別佩服一位學霸媽媽,她女兒成績一直是班里的名列前茅剛開始,我和所有的爸爸媽媽一樣,都覺得學霸之所以會成為學霸,那是因為人家本身就有著學習天賦事實上,學霸的背后是少不了家庭氛圍和家長付出的影響這位學霸女孩就是如此一次期中成績出爐后,老師要求學生們把試卷拿回家簽字考了99分的女孩,又是班里測試的第一名她的試卷拿回家后,媽媽不僅簽上了秀氣的名字,還在試卷的空白處認真地寫了一段評語:
感謝老師的辛苦付出和耐心指導,孩子目前的基礎還算可以,但仍然缺乏總結錯題能力,還望和老師一起讓孩子更上一層樓」
孩子呢,也在媽媽的評語旁邊寫下了反思:「沒認真讀題,下次一定認真」
這樣的試卷反饋,給人的感覺就是「足夠重視」,媽媽在試卷上寫下的評語,體現的也是她認真陪伴孩子的足跡
再看看班上那些沒有簽字的孩子,當老師問及原因時,很多學生都回答:「我爸媽說他們已經看過試卷了」
這里就讓我想到了一句話:「莊稼澆不澆水,最后都會長大,只不過是收成不一樣」
教育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你不重視孩子的錯題總結、別的父母會重視,你不關注孩子的成長與進步,別的父母會關注這就是拉開差距的地方再說說老師讓學生把試卷帶回家簽字,本意也是為了總結經驗、促進交流與陪伴就像幼兒園孩子帶回家的手工作業,根本就沒有幾個娃能單獨完成,他們需要爸爸媽媽的幫助而這份幫助呢,恰恰是為親子關系提供互動環節如果你把孩子的作業當成參賽作品去要求,那最終的結果無非是家長上手完成、孩子不勞而獲,父母和孩子也失去了一次難得的親子互動機會所以,女兒上幼兒園帶回來的手工作業,我從來都是只打下手,最后她拿著奇形怪狀的作品去學校,反而自我感良好地認為「自己的作品是最有創意的」
這就是家庭環境、和父母態度對孩子的影響力,你讓孩子覺得他們是有創造力的,他們才會在未來創造更多有價值的東西
03教育差距是在于讓孩子跳出舒適圈
同樣一所學校,同樣一個班級,又是同樣一個老師去教學,為什麼有的孩子成績出色、有的卻不學無術呢佷明顯,這和學校、班級、乃至老師的關系并不大還有些家長認為:「私底下跟老師處好關系,孩子就能在學校受到特殊照顧」
事實上,孩子的真正優秀是在于他們本身,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孩子,老師也是一樣我認識一位媽媽,已經離了三次婚,到了第四段婚姻時才慢慢醒悟,她覺得最對不起的就是之前婚姻里拋棄的孩子為了彌補,就把所有的愛與虧欠都彌補在第四段婚姻所生的女兒身上上幼兒園時,專門斥巨資把孩子送到有親戚當幼師的貴族學校上小學時,主動表現自己成為家委會成員,逢年過節還向老師送禮物、請吃飯本以為前方的路已經幫孩子鋪平,孩子學習起來就暢通無阻、怎麼也得是優秀生水平吧可從小到大什麼都不用操心的女孩,似乎已經習慣了這種風吹不曬的舒適感
而孩子的成長呢?最好是符合自然發展規律沒有人會一直待在舒適圈里不動,也沒有父母能一直保護著孩子對于一個遲早都會長大的孩子,真正懂教育的家長都會讓孩子經歷先苦后甜的成長歷練例子中的媽媽就缺乏了這樣的認知,她覺得為孩子安排好一切就能取得優秀,可這種大好光景又有幾年呢大概從女孩上三年級開始吧,帶班老師一年更換一次,再加上女孩本身就舒適圈待慣了,老師隨便的一句批評提醒就讓她覺得受不了孩子因為受不了批評而厭學,或許你覺得老師太嚴厲了,可這個老師不批評,不代表下一個老師也會不批評就像你現在舍不得教育孩子,將來社會替你狠狠教育而孩子身上有缺點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讓孩子待在舒適圈里自欺欺人你能在孩子遇到挫折與困難的時候,給予他們改變現狀的前進力量,這也是拉開差距的一大影響力所以,孩子的學習與成長,考驗的不僅僅是孩子自己,還有父母正確看待孩子成長的有愛有謀慧眼
04態度差距是家長和孩子間的互動
不知道大家相不相信,孩子與孩子之間的差距,除了學習天賦、家庭環境、和舒適圈之外,還有來自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互動有這樣一位爸爸,他很有本事,每年在外邊都要掙很多錢本以為多打拼幾年就可以回家躺平,好好陪兒子長大可當爸爸賺夠錢回家后才發現,他的兒子在外面打架斗毆不說,每天還想起辦法逃避上學看著自甘墮落的兒子,爸爸很想管,可根本就管不住為了幫助兒子迷途知返,爸爸試過了很多方法、也四處打聽了育兒經聽到鄰村有位媽媽很會教育,養出來的孩子從小到大都是班里的尖子生時,爸爸趕緊驅車前行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爸爸帶著兒子到達目的地后,直接掏出一張卡遞給那位媽媽然后還勝券在握地說「只要你能幫我把孩子改造好,錢不是問題」
看著有些傲慢的爸爸,媽媽瞬間好感全無,本來還打算分享一些育兒經驗,直接就被糟糕的情緒堵著不想說話後來,經過親朋好友的一番解釋,雖然誤會是解除了,但那位媽媽還是沒有當接鍋俠
她認為:
「教育孩子,從來都是當父母的職責,想要把孩子改造好,也需要父母的親自教育和陪伴,如果你只是花錢讓別人教育,那孩子潛意識和父母構成的關系也會是金錢聯系,不想孩子以后除了要錢找你、平時就玩失蹤,從現在開始就要增加和孩子之間的互動」
深以為然父母是否足夠重視孩子的感覺,會影響孩子的態度父母有沒有和孩子經常互動,也影響著孩子愿不愿意跟你分享
正所謂,改變孩子要從改變自己開始,孩子的態度源自于父母的態度,孩子的習慣也少不了父母付出心力的差距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把一個養廢的孩子改造好,那就暫時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說,先騰出一天時間去用心陪伴孩子然后,在這一天里你們不談學習、也不談習慣與否,當你把自己也想象成一個孩子去陪娃玩耍打鬧,也就能看到很多平時不能理解的事情孩子對學習不上心,也只是他們貪玩而已,并不代表孩子就是比別人笨、比別人傻想通了這一段,你對孩子的認知自然就有所改變了,看待孩子的情緒也沒有那麼焦躁所以,沒有什麼是了解通往不了的地方、也沒有什麼是溝通解決不了的問題你對孩子用心陪伴、耐心改變,孩子自然會慢慢受教,如果你對孩子失望不管,那孩子也會越來越墮落
那麼,關于孩子的差距到底是怎樣被拉開這件事,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