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養育孩子「說教」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那麼「上策」是什麼
2023/11/06

但凡當過家長的都知道,養育孩子并不簡單,更不容易。

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能養育出優秀的孩子。

但在很多時候,孩子并不完全會按照我們所期待的模式成長,甚至會偏離我們的預期目標和方向,這時時就需要我們去糾偏。

無數實踐證明,單純地給孩子說教、發脾氣,通常都不是最佳糾偏策略,常常會讓我們的教育陷入困境。不少家長感慨:講道理不管用,發脾氣更是火上澆油。

那麼,有沒有一種更好的方法來教育孩子呢?或者說,什麼才是養育孩子的上策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這個話題。

01 為什麼說教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

這里所提到的說教,本質上就是給孩子講大道理,這是不少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最常用的方式,甚至成為了一種下意識的舉動。

對于我們成年人來說,面對來自父母和長輩說的大道理,或許能有所觸動。

然而,當我們把這套做法移植到孩子身上時,就不一定管用了,實際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

這是因為,對孩子尤其是對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他們的認知發展階段和大人是不同的。他們往往無法完全理解和接納那些復雜的大道理。

當我們試圖用一些自認為管用的大道理來說服孩子時,孩子可能聽得云里霧里,如果說教次數多了,還會引發他們的反感和排斥。

單純的說教無法真正觸動孩子的內心,大部分教育專家和一線教育工作者都已形成了「說教是下策」的共識。

至于對孩子發脾氣,尤其是不問緣由的、輕率的發脾氣更是下下策,稱之為家庭教育「雷區」也不為過。

現實中,有不少家長可能會因為孩子的行為不符合自己的期望而情緒失控,進而對孩子大發脾氣。

很顯然,這種教育方式并不能使孩子真正領悟和反思問題的本質,更別提改正自己的行為了。

只會讓孩子產生恐懼和不安,喪失安全感,變得越來越不自信。而且,頻繁地發脾氣還會破壞親子關系,使孩子對家長產生恐懼和疏離感。

孩子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玉,需要我們用愛和耐心來慢慢打磨,而不是用暴力和憤怒。

教育實踐證明,無論是說教(講大道理)還是發脾氣,都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02 教育孩子的上策是理解、引導和共情

那麼,教育孩子的上策到底是什麼呢?

我用六個字來總結:理解、引導和共情。

這是一種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愛護孩子的教育方式。這是一種以孩子為中心,以健康成長為目標,以追求幸福為導向的教育方式。這是一種需要家長用心去投入,用心去實踐,用心去堅持的教育方式。

相信用好這「理解、引導和共情」這六個字,我們在養育孩子方面能更加從容。

1.理解

所謂理解,是指我們遇到問題要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去理解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同樣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

這意味著,孩子在人格上和大人是平等的。我們需要尊重孩子,深入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理解他們的想法、感受和需求,并接納他們的不完美。

2.引導

所謂引導,是指我們需要引導孩子去發現和解決問題,而不是我們替他們解決問題。

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去引導孩子發現自我、主動學習、自我成長,使他們變得越來越獨立自主。

一個具備獨立自主能力的孩子,無疑就能更好地去應對未來的挑戰和困難。

3.共情

所謂共情,是指我們需要用心去感受孩子的情感,體驗他們的世界。

共情能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孩子,更有效地幫助他們。

當我們用共情的心去對待孩子時,他們就能感覺到被理解,被關心,從而更愿意接納我們的建議和幫助。

03 家長如何實施「理解、引導和共情」

那麼,我們家長又該如何實施這個上策呢?我想,我們可從以下幾方面去實施。

一是家長要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系

這實際上就是我們經常提及的「高質量陪伴」。很多家長可能忙于工作,時間和精力都有限,但無論如何,都要擠出一點時間和精力,與孩子共度成長時光,參與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了解他們的興趣和需要。

親其師,信其道。只有建立起了良好的親子關系,家長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成長。

二是家長要學會有效的溝通技巧

有效的溝通能讓家長更好地理解孩子,更有效地引導他們成長。

但不是和孩子隨便聊聊天就是溝通,真正意義上的有效溝通,至少包括傾聽孩子的話、報之以同理心,以及用積極、坦誠的方式向孩子表達需求和期望。

在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家長傾聽并不只是安靜地坐在那里,而是要通過眼神交流、肢體語言等,讓孩子真切地感受到來自家長的專注和理解。

三是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堅持

養育孩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要經歷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需要家長對孩子成長有足夠的耐心,當然也少不了家長在正確教育理念和方法上的堅持,而不是半途而廢。

四是家長要建立一個支持性的環境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需要為他們建立一個支持性的環境。

這種支持性環境能幫助孩子積極地面對生活,提高自我價值感和自尊心,也更有利于他們的發展。

具體來說,家長可從以下這六個方面去建立支持性的環境。

1.理解和尊重孩子的獨立性: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個體,家長需要理解并尊重這一點,盡量避免對他們的過度干預和控制。

2.提供積極的反饋:當孩子取得進步時,家長應當給予積極的反饋和表揚,這樣可以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鼓勵孩子做決定:讓孩子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庭事務性決策,可以幫助他們建立決策能力和責任感。例如,讓他們參與計劃家庭旅行或者決定周末晚餐的菜單等。

4.建立開放的溝通環境:家長應該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無論這些想法是否與家長的觀點一致。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技巧,并且有利于增強他們的自我表達能力。

5.在困難面前給孩子出展示堅韌和恒心:家長在面對困難時能展示出堅韌和恒心,這其實是在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示范。孩子可以從中學到面對困難和挑戰的正確態度和方式。

6.鼓勵孩子大膽嘗試新事物:失敗是成長的一部分,不能因為害怕失敗就裹足不前。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大膽嘗試新事物,即使面臨失敗,孩子也能從失敗中學到如何應對挫折,這對他們的成長和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結語

養育孩子,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科學。這種藝術和科學將通過對孩子的理解、引導和共情展現出來。

讓我們一道以「理解、引導和共情」為上策,去陪伴孩子的成長,去見證他們的進步。因為,愛,就是最好的教育。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