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見識了德國小學生的「長期作業」,終于明白我們的孩子為什麼最缺乏「這項能力」
2024/02/18

什麼是有效的教育?怎樣才能學得少又學得好?相信這是很多人頗為關切的。因各種機緣,我有意無意間觀察到的德國小學教育,也許能帶來不少啟發。

女兒在德國讀小學二年級直到現在的五年級,每天見她愉快地上學,愉快地回家,沒見她學得有多辛苦,但精神、能力、見識上的成長有目可見。

今天我先從「他們的作業」講起。按照完成所需的時間,我把他們的作業簡單分為兩類:短期作業和長期作業。

短期作業大部分在課堂或學校的自習時間里就完成了,帶回家的多數是長期作業。觀察他們長期作業的選題和工作方式,我發現所謂的「科研能力」、「創作能力」,德國在小學二年級時已開始培養了。長期作業就像一篇篇大學論文的雛形和框架,未來的學習就是往這些框架上填更具體深入的知識。

接下來,我細致地講下:六個長期作業的步驟、方法與工序的觀察記錄,以及孩子在這過程當中的表現和所得。

低年級

作業1:家人的傳記

女兒二年級時,班上的話題課展開了一個叫「生命之環」的主題學習。

先從一只小蟲結繭吐絲,變成胡蝶的過程講起,講到各種動植物的生命歷程,然后,話題延伸到人的一生。

他們采訪了班主任的助理,聽她講了自己來到這所學校前的所有經歷。這些準備鋪墊一步步走完之后,她領回來一個家庭作業,給一位家長做一個簡單的傳記,以圖文的方式呈現在一張半開紙上,在全班同學面前講述,制作期一個月。

(制作的媽媽的傳記,作者供圖)

作業布置完后,老師并未撒手不管。

第一周 ,女兒帶回來一份采訪問卷,就一個人的嬰兒期、兒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各問了幾個問題,都很具體的。比如:

何時何地出生?

幾歲上學?在哪上學?

你上小學時最喜歡的科目是什麼?

你上中學時第一個朋友是誰?

等等構成履歷的基本問題。

只要把親人的回答記錄在問卷上,這一周的作業就完成了。

第二周 ,女兒在課堂上把采訪所得用傳記敘述的語體整理成文(他們叫「rough draft」草稿的意思),交上去,老師逐句訂正文法錯誤,或幫助學生把自己真正想表達的意思說清楚。

第三周 ,把老師批改過的文字認真謄抄在一個專門的本子上,此稿叫「final draft」。

第四周 ,女兒領回一張半開大紙,為展示海報安排文圖位置,書寫字體的大小和顏色,把最終敲定的文稿分段抄寫在相應的位置上。

家長幫助打印幾張自己各個時期的照片,包括嬰兒期的,貼上,還趁著這個機會和孩子一起重溫了家族的老照片。

那天,孩子在班上展示演講回來之后,興奮地告訴我很多班上其他孩子的家人傳記,不僅增進了同學間的熟悉,還借此了解到了在不同國家和文化中人們的成長經歷。

我非常喜歡這個選題的設置,人們常說的「生命教育」,落到實處也許就長這樣子吧。這讓孩子們從很小的時候就明確認識到人生不同階段的特征和主題,對自己的一生有全局觀。

而且,一開始從小蟲、動植物的生命再講到人,把人放入大自然這個坐標系里,視野就更開闊巨觀了。

其實,「手抄報」近年在國內也是很流行的作業方式,但操作環節有很多不同。

以我所經歷過的幾個國內手抄報作業,來比較一下:

1、作業時間長度大不一樣。國內很少布置一個月以后才交的作業,而且是才寥寥幾百字的作業。

2、作業過程中老師提供的指導很不一樣。國內的手抄報作業通常都是布置下去一個周末或一個假期之后交上來,老師不參與什麼過程,也不分解步驟。

3、展示環節不一樣。國內的手抄報多半是貼在班里墻上一兩周,然后就帶回家收起來;甚至有些只是老師看兩眼判個分,就帶回來,再無眾人欣賞之機會了。

(手抄報,作者供圖)

不同的執行步驟,帶來的效果也是很不一樣:

1、時間周期長,教師、學生、家長都有一個從容的心理空間就話題展開充分的討論、資料搜集,能顧及到準確性和審美性。

周期短的手抄報常常只是關注完成度,趕緊做完了事,怎麼出效果怎麼來,內容實質顧不上了。

2、老師把任務分拆成具體又容易執行的階段性小目標,學生在明確又輕松的進階中最后達成了大目標。

而國內的手抄報常常是家長孩子齊上陣,特別是年幼的孩子,對著一整張大白紙真是一籌莫展,不知從何下手。

3、眾人面前的口頭、書面、畫面全方位展示,讓學生在一個月的辛勤工作之后,充分享受到了自我努力的成就感和與同伴之間的連接感。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有機會在舞台上受眾人關注,是很重要的成長體驗。

綜合來說,這兩種手抄報作業的設計,一個更重視孩子在過程中涉及到的思考和體驗,以及從中學到做事的步驟、方法;一個更重視考核孩子目前已有的知識和技能。

作業2:我們班的小鎮

二年級還做過一個長期項目,叫「2B鎮」(他們班叫「2B」),大部分是在學校完成的。

在一個由學生主導的學業展示會上,一個各色紙盒搭建的四、五平米見方的小鎮,已赫然存在于教室一隅。

(教室里的2B小鎮,作者供圖)

小鎮有好幾個街區,每條街道都有名字,有門牌號碼;有郵局、醫院、學校、面包房等常見的社會機構,還有自己的飛機場。

每個孩子都有一份小鎮生活的檔案,記錄著他們的年齡、職業、工作單位和家庭住址。比如,我女兒在小鎮上是航空公司的一名職員,19歲,在飛機上工作,家住音樂大街1號。她得意地把自己住的小樓指給我看。

老師按人口比例把居民分配在老、中、青、少各代和各種職業里,孩子們自由領取自己想扮演的角色。

在建小鎮之前,他們在學校周圍走了一圈,記錄下一路遇見的建筑物、機構、商店、場所等,還畫了可愛的小圖。

我猜想他們從建鎮開始,已經展開過一段豐富多彩的小鎮生活了。而我只記得大約一兩個月前女兒說要收集牛奶盒子,後來談論過她的空姐職業,談過一個小鎮得有哪些重要的設施,比如垃圾站、消防局等。

她說過很多次他們在建一個「Twobetown」,但我一直不甚了了那是什麼。直到這個具體真實的小鎮出現在眼前,我才發現——哦,我們平常所感受到的龐大復雜的社會生活系統,竟可以用這樣簡單直觀的方式讓孩子了解!

我相信,他們從此不會把生活中的一切看作理所當然,明白方便生活的背后有各行各業的人在辛勤勞作。孩子們雖然小,但這個作業讓他們小小的心里裝下了社會運作的巨觀結構,以后對其中一些行業深入了解的知識都隸屬于這個架構。

而通過角色扮演他們明白總有一天自己要在其中一個領域,為社會這個整體出一份力,最好是在自己熱愛的領域。而這一切,并未通過說教講解,他們都直觀地領會到了。

作業3:為自己的仿寫做繪本

還是二年級,我們娃兒「出版」了她人生中第一本圖畫書(英語科作業),文圖作者都是她,品質相當可以。

工作周期記不清了,仍然是在老師指導下分步驟完成。先改寫童話,保留故事發生的背景和情節結構,置換里面的人物,并隨之調整相應細節。

同樣的,孩子先寫出錯漏百出的草稿,老師訂正并整理文字,孩子謄正在專門本子上,老師復查。

然后,老師發一些印有畫框和空行的書頁,A4大小,孩子們把自己的文稿按場景分段抄寫在相應頁碼上,自己配圖、上色。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