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為何外婆成了「帶娃主力軍」,是奶奶不肯帶?「2個原因」很現實
2023/10/22

鄰居李阿姨去給女兒帶娃了,她的做法讓大家感到非常意外,因為以前經常李阿姨說,帶娃兒就應該是奶奶的事情,女兒生了孩子隨爺爺和父親的姓氏。他們家的孩子他們帶,這都是正常的,現在李阿姨的做法,卻顛覆了自己原來的觀點

李阿姨的女兒雯雯懷孕時孕吐非常嚴重,經常回娘家,看著女兒每天喝水都吐的情形,老母親很是心疼。雯雯生了孩子,李阿姨更是擔心她們母子的身體,自然要親力親為照顧著。

雯雯生完寶寶,李阿姨和雯雯的婆婆都過去伺候月子了。李阿姨負責飲食起居,親家每天照看寶寶,兩個人相處還挺和諧的

雯雯出了滿月之后,面臨產假結束要上班,還得麻煩老人幫忙帶娃。女婿想讓自己的母親幫忙帶孩子,雯雯說,還是讓我媽過來好。

雯雯表示,自己的生活習慣會和婆婆發生沖突。如果以后婆媳關系不和鬧矛盾更麻煩,不如讓自己的母親過來。

後來小兩口征求雙方老人的意見,李阿姨為了女兒,自然得幫忙照顧外孫子。孩子的奶奶通情達理的說,自己出錢讓姥姥出力,她有時間也會過來幫忙。

2022年的數據顯示,目前有1800萬的隨遷老人,他們都是為了幫助子女照顧娃。背井離鄉,離開了自己生活一輩子的地方,來到了陌生的城市,就是為了讓孩子們沒有后顧之憂,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和生活當中。

一個小小的生命呱呱墜地是父母的責任,更是老人的希望。我們小的時候,多數都是奶奶帶大的。現在很多年輕的寶媽都喜歡讓自己的母親帶娃,選擇姥姥是正確的。奶奶也無需委屈,看看背后原因就明白了。

原因一: 姥姥帶娃更貼心

李阿姨的女婿家只有這麼一個兒子,公婆對待兒媳婦也很好。但是阿姨的女兒總覺得有些話不能和婆婆說,比如去婆婆家不舒服了,想躺一會兒,不好意思休息。想吃一點清淡的飯菜,也不能指派婆婆做。

女兒和自己的媽媽說話比較隨意,雙方有做錯的地方都能夠直接說出來,也不用拐彎抹角。母女兩個就算吵兩句也不會記仇,馬上就會和好。

自己的媽媽帶孩子,女兒可以將自己全新的科學育兒理念灌輸給自己的母親。媽媽不喜歡聽,她可以講道理,也可以大聲的和母親爭辯。

姥姥帶娃歸根結底是心疼自己的女兒,怕自己的孩子太辛苦,每天會做好飯,帶好娃,體諒自己女兒的難處。因為女兒不重返職場,以后可能會和社會脫節兒,在婆家也沒有地位。看到自己的女兒吃不好,睡不好,老母親自然很心疼,寧可自己吃苦受累,也要幫女兒帶孩子。

李阿姨就是如此,每天搶著干活,擔心自己的女兒太累,還會關心孩子的情緒和睡眠,只有母親能夠真正疼愛自己的女兒。

說到底,讓姥姥帶孩子,寶媽心里有底兒,生活也更舒心。姥姥帶孩子,女兒幸福不受累,媽媽和老公都聽自己的,不用過那些雞飛狗跳的生活,省事省力,既舒心又如意。

原因二: 姥姥帶娃,減少婆媳矛盾

兒媳婦上了一天的班兒,回到家里,婆婆多數把孩子交給寶媽。兒媳和婆婆說話也得小心翼翼的,一旦發生矛盾就無法收場了。

對于寶媽來說,每天要工作,要帶孩子,已經身心疲憊了,如果和老人相處還有矛盾,更會心累。

婆婆考慮問題,多是站在自己兒子和孫子的角度,有時候可能是無意之中的一個小舉動,兒媳婦都感覺到很無奈。比如孩子剛剛學說話的時候,先喊爸爸和奶奶,當媽媽的心里也會難過。

的確如此,如果是奶奶帶孩子,婆媳關系不好處。兒子在中間也左右為難,兒媳婦不能像在自己媽媽面前那樣撒嬌。想吃什麼就讓媽媽做,想干什麼就可以喊媽媽。

并且,婆婆帶娃,婆媳有情緒要互相隱忍著,時間長了會有矛盾,如果有一天爆發了,就是一場家庭大戰

所以,現在的年輕夫妻,根本不愿意和公婆一起住,因為會發生很多的矛盾,婆婆來帶孩子兩代人在育兒觀念上有很多的分歧,矛盾會更多。

再加上,有的婆婆重男輕女,如果生的是孫女,她們可能就會不理不睬。奶奶和姥姥的出發點不一樣,他們都愛著孫子,但姥姥對于自己的女兒,也多了一份疼愛。

如同李阿姨不想讓自己的女兒太辛苦,帶孩子的過程中多苦多累,也不會抱怨。可是奶奶可能認為自己是在幫著兒媳婦帶娃,總是會抱怨。很多婆婆和兒媳之間都有隔閡,還是選擇姥姥帶娃是正確的

當然了,姥姥帶娃也不意味著奶奶就退出了,當姥姥那邊有事情,奶奶會及時出現,力所能及的發揮自己的光和熱。就像李阿姨那樣,所以,婆婆退出不帶娃,也別覺得委屈,很現實的問題。

碎碎念:

兒孫繞膝是老人們的心愿,如果有時間多發揮余熱幫兒女帶帶娃。兒女們輕松,老人也能享受天倫之樂,對于很多老人來說,前半生養兒女,后半生靠兒女。兒孫滿堂的日子是圓滿的,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多幫孩子們帶帶娃,也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你家孩子,是姥姥奶還是奶奶帶,選擇姥姥帶娃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