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一歲半以內「黏媽」和「不黏媽」的寶寶,10年后,性格差距太大
2024/04/29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粘媽變成了一個貶義詞。

在寶寶的發展進程中,各個階段對媽媽的需求有很大差別,有些孩子一如既往地粘媽,就像是媽媽的小尾巴,而有些孩子則是和媽媽對著干,及早進入了叛逆期。

而大多數情況下,媽媽對待寶寶的態度是沒有改變的,就算是孩子成家立業了,在媽媽眼里她還是自己的寶貝和孩子。

很多時候是媽媽更黏孩子一些

想要盡可能地拉長有限的親子時光

寶寶成長中會遇到兩個叛逆期,其中青春期叛逆更被大家熟知一些,這個階段的孩子就像是中了邪一樣,性情大變,就是和媽媽對著干。

另外一個就發生在2~4歲的寶寶身上。主要的表現行為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總是想在媽媽面前表現自己,希望聽到媽媽說自己長大了。

與此同時,寶寶也不會像從前那樣黏著媽媽,反而總是向媽媽提出要求,宣誓自己的領地和權利。和媽媽的親近行為也一下子減少了很多。

正式因為寶媽們知道這一天遲早會到來,就更加珍惜有限的親子時光,享受孩子圍在自己身邊時的美好。

展現了媽媽強勢的特點

如果一個媽媽性格強勢的話,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孩子。關于孩子大大小小所有的決定,都要媽媽親自把關才行,在媽媽眼中,孩子不需要思考,就像是自己的牽線木偶一樣。

這樣一來,媽媽最理想的寶寶狀態,就是像一只小綿羊一樣躲在自己的身邊,遇到問題都來問自己,什麼事情都要讓媽媽第一時間知道。

等到孩子開始形成獨立人格的時候,媽媽就會感到非常不適,想要改變孩子的行為和習慣。從而讓孩子黏著自己,就變成了自欺欺人的方式。

一歲半以內「黏媽」和「不黏媽」的寶寶,10年后,性格產生了差距

在寶寶一歲的時候,思維方式開始不斷發展,正常狀態下會產生認生的表現,除了媽媽以外的人,都表現出非常抗拒的態度。從而和媽媽產生依戀關系的程度就更深了。主要表現就是非常黏媽。

但隨著孩子一點點成熟,這種黏媽的程度就會越來越輕。等到1歲半的時候,不同的孩子行為就會出現更大的差距,直接影響到10年后的生活。

安全感方面:黏媽的孩子更有安全感

一些媽媽總會吹噓自己的孩子很懂事,根本不像其他孩子那樣,整天纏著媽媽,寸步不離地跟著媽媽,只要一離開媽媽就撕心裂肺地哭鬧。

雖然有的時候,媽媽也覺得有些不舒服,也會羨慕那些黏著媽媽的孩子,但絕大多數情況下,不黏人的孩子,媽媽的幸福指數更高。

但實際上,這種不黏人的孩子心理并不健康,因為他們患上了「回避型依戀」。他們不斷地克制著自己的思維和情緒,就算是表面上非常平靜,實際上卻是疲憊不堪。

等到他們長大之后,這種回避型依戀更會讓他們備受折磨,一邊是渴望得到親密的關系和感情,希望自己喜歡的人也喜歡自己。另一方面又拒絕和對方產生練習,生怕自己受到傷害。

長期處于這種矛盾和糾結當中,會直接降低孩子的生活質量和情商發展。說得更嚴重好一點,就是他們需要用一輩子來撫平自己曾經經歷的童年傷害。

能力方面:黏媽的孩子非常明確自己的想法

而那些總是黏著媽媽的孩子,就是非常健康的「完全型依戀」,他們之所以會有如此行為,就是因為他們很清楚敵我關系,知道自己最喜歡的人和東西是什麼。

只要媽媽離開,或是媽媽的愛被被人分走,他們馬上就會表現出反抗的行為,直到自己的欲望得到充分滿足,才算結束。

這樣的孩子在10年之后,各方面能力的發展都可圈可點,因為這種依戀類型讓他們明確自己的所思所想是什麼,想要什麼在意什麼,而不是渾渾噩噩地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