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經常在學校被欺負的孩子,大多身后都有「這三種類型的父母」,別大意
2023/08/23

現如今,校園被欺負在全球是一個普遍現象。根據最保守的估計,每年全球有2.46億兒童遭受校園被欺負,大約占所有在校中小學生的20%。

2016年聯合國秘書長關于兒童暴力的特別代表,針對全球18個國家的10萬名兒童的民意測驗顯示,三分之二的兒童曾遭受被欺負。校園被欺負不僅存在于兒童,在中學、大學也較為普遍。

安安是一名剛上初一的學生,她文靜的形象引起了班里「刺頭」的注意。這幾個「刺頭」女生平時也不惹大事,就在班級里欺負身材矮小,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女孩子。

這幾個「刺頭」女生剛開始打她耳光,對她拳打腳踢,後來開始惡整她,她們把整瓶的礦泉水倒在她的頭上,用蠟筆在她臉上涂鴉。在寒冷的天氣里,她們強行往她身上倒臟水,并把她的衣服強行扒下來,當作拖布拖地。「刺頭」女生還威脅她:「要是敢把這件事告訴老師家長的話,你就會更慘。」她回到家里從不敢給父母說自己在學校受到了欺辱,害怕遭到那些女生的報復。

父母也因為工作忙并沒有發現女兒身上有傷。漸漸的,安安開始不愿意和別人交流,變得越來越沉默。

為什麼安安在受到被欺負后沒敢告訴父母?大多數原因都是父母的性格忠厚老實,不愿意惹是非;父母不關心孩子的學校生活;孩子怕父母責怪。其實,對于經常在學校被被欺負的孩子而言,多數都是因為身后有這幾種類型的父母。

1、父母比較老實,遇到事情總是習慣息事寧人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中國父母的普遍思想。平時鄰居之間有摩擦,父母總是讓著鄰居,不論鄰居提出什麼過分的要求,父母也一味忍讓。漸漸的,孩子耳濡目染也變得很溫順。在學校里,與同學產生矛盾,自己也會退讓,最后成為「校園被欺負」的受害者。父母太過老實,總是無原則的退讓,折射到孩子身上,孩子也容易變成「老實人」。父母要做出表率,面對無理的要求要勇敢的說「不」。給孩子信心,讓孩子敢于去爭取屬于自己的權益,敢于對校園被欺負說「不」。

2、對于孩子總是漠不關心的父母

很多家長對孩子一點也不關心,不會經常詢問孩子各方面情況,不關心孩子的思想,只要孩子吃,穿,住都很好就行。這樣容易使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都不愛我」,久而久之,親子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相反,如果父母關心孩子,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就像大樹一樣,孩子認為父母在就什麼都不怕,孩子自然更愿意和父母交流,父母在一些事情上還能為孩子提供意見,不至于淪落到遇上校園被欺負只能束手無策,默默承受的境地。

3、孩子被欺負后,總認為是孩子的錯

自己的孩子在學校里和別的同學打架了,不論事情的原因結果,父母總會先責怪自己的孩子,之后再給對方道歉。父母面對孩子之間的打鬧,首先應該先讓自己冷靜,然后安慰孩子,詢問其有沒有受傷,最后在針對事情緣由,就事論事。做錯了就應該主動承認錯誤,沒有做錯就應該接受道歉。這樣不僅親子關系親近,而且孩子也會更明白道理。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身不能「太老實」,要勇敢維護自己權益,給孩子樹立起靠山的形象;在親子關系中,一定要多多詢問孩子的各方面情況,不論多忙都要聽孩子講學校里的事,將校園被欺負扼殺在搖籃里;這樣才能讓孩子更明白事理,防止校園被欺負的伺機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