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驚人的「霍桑效應」:親子溝通做到這「三談、三避」,孩子會越來越愛你
2024/03/01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心理學效應叫:霍桑效應。

起源于美國一家叫霍桑的工廠,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工廠對員工進行了「訪談」。

他們讓員工不限制內容,對工廠提出意見。

訪談中,工人們大膽地講出了工作中的不滿、以及需求。

沒想到,訪談過后的工人們在工作中效率卻提高了不少。

詢問原因才明白:大家被召見訪談后,他們都認為自己得到了關注,所以變得積極了。

心理專家梅奧由「霍桑效應」得出結論:當人們意識到自己正在被別人關注時,會下意識地改變自己的行為和方式。

這就是一種「看見的力量」,通過溝通去關注他人,從而改變對方的行為。

在教育中,我們也該做到經常去和孩子交談,去關注他,讓他會變得積極向上。

那麼在親子溝通中,父母如何去「關注」孩子呢?

堅持做到這「三談、三避」,會讓親子關系越來越好。

孩子的「興趣「要談

在《小小少年》中,一個11歲的男孩殷然有一個特殊的興趣:養蟲子。

為此,大家都把他當「怪人」,同學們都很排斥他,連老師都不重視他。

媽媽卻很支持他。

媽媽不僅經常陪著他去山里看蟲、找蟲,甚至聯系了懂昆蟲知識的老師讓兒子學習、交流。

還經常和兒子談論他養蟲子的話題。

媽媽說:

孩子專注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中時,眼神是非常迷人的,你把他好玩的事情都給搞沒有了,那人生不是非常沒趣嗎?

是啊!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有的孩子喜歡看書、打球,也有的孩子喜歡昆蟲、愛寫小說……

但是,我們千萬不要小看這些東西。

孩子做自己最喜歡的事,就是他最好的自驅力來源,因為他有了興趣,才會去拼搏。

所以,當有一天孩子和你說他喜歡一樣東西時,千萬不要「功利」地去否決,而是做這三件事:

1)去觀察:

看看孩子是三分鐘熱度還是內心熱愛,從中激發孩子的天性。

2)去尊重:

不要因為「對學習無用」去阻止,給孩子一點熱愛,讓他充滿生命力。

3)去支持

父母從各方面幫助孩子找到適合他的賽道,并且做他身后堅定的支持者。

做「挖掘機」父母,才能充盈孩子的人生。

孩子的」煩惱「要談

一個9歲的小男孩控訴:

「媽媽從來沒有尊重、理解過我的想法。」「有一次考試不理想,一回到家就被媽媽劈頭蓋臉地訓斥了一頓。」「每次想和媽媽說說心里話的時候,都被她教訓,所以很多時候我真的不想和她說一句話。」

男孩的痛苦,讓我感觸很深。

其實,每個孩子都天生依賴父母,但是這種「依賴」通常會被父母親手「切斷」。

比如:

當孩子向你求助說:「我最近有點失眠、我壓力很大」。

這時候,他是有溝通意愿的。

可是,有些父母會這樣回應:「小孩子哪里來的失眠、學習能讓你有多大壓力」。

這話一出,只會讓孩子覺得:

我鼓起勇氣跟你說這些煩惱,不僅沒得到安慰,反倒都是我的問題,說出來也沒有用。

被忽視的孩子,會慢慢關閉心門。

在親子溝通中,父母角色是:傾聽者、理解者、共情者、引導者。

一位網友講過這樣的經歷。

女兒告訴她班上有兩個男生喜歡她,她當時很淡定地和女兒進行了一番溝通:

「有人喜歡你,說明我女兒很優秀呀,但是你要學會去拒絕,不要讓自己變得糟糕。」

每個父母都要做孩子的「垃圾桶」,隨時可以接納孩子發泄情緒,傾訴煩惱,給足孩子安全感與方向感。

當孩子遇到一些困惑、挫折、煩惱時,父母要學會大膽接納,并給彼此一個談話空間去幫孩子消化。

好的父母,都會為孩子化解煩惱,引導他走正確的路。

孩子的」人際交往「要談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曾在一項研究中長期跟蹤了四個州的753名學生,從幼兒園時期到25歲。

他們發現:如果一個孩子具有較高的社交能力,例如與同齡人合作或理解他人的感受 ,他更有可能完成大學學業,并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

這足以說明:社交是孩子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項技能,孩子與同伴的交往,可以預示他的未來。

但是,很多父母總會在孩子的社交上犯一個錯誤:指手畫腳、粗暴干預。

實際上這樣會造成孩子逆反。

比如說:

在選擇和誰成為朋友的問題上,父母越阻止,孩子反而越想和對方建立關系;

看到孩子表現出退縮、拘謹,大人就會強迫孩子主動交友,這些行為會讓孩子對社交產生恐懼。

教會孩子「正確社交」是父母的必修課。

有教育家總結了幾個交友規則,父母應該提早告訴孩子:

別人幫助了你,記得說聲「謝謝」給別人添麻煩及時道歉沒有經過別人允許,不擅自拿別人東西拒絕那些讓你不舒服的請求。不用討好的方式結交朋友;不替壞人保守秘密;被人「口頭攻擊」,也要學會還擊;保持自信,去吸引優秀的人。

給孩子建立正確交友規則,是他人生的「助力」。

避免和孩子「翻舊賬」

刷到一個視訊。

一個父親一邊用棒棍毆打兒子,翻舊賬:「小時候,你把別人家的車刮花,我賠了不少錢吧?」「有一次,你還把班上的女同學打傷了……」「每次都說,次次犯同樣的錯,從小到大,給我惹了多少禍?」被數落的兒子,在父親的棒棍下一聲不吭。

很多父母一教訓孩子就會「舊事重提」,以為這是教育。

其實給孩子的是:不信任、挑剔、否定,眼里只能看到孩子的錯誤,根本顧及不到孩子的感受和情緒。

曾有心理學家調查發現,不停翻舊賬會讓孩子受到「皮格馬利翁效應」的影響:

當父母總是把孩子定義成一個不好的形象,「懶」、「不努力」、「總犯錯」……他們就會不自覺地朝著被定義的形象靠攏,逐漸變成一個這樣的人。

「翻舊賬」就是批評,會讓孩子感覺「不被愛」,最終形成性格缺陷。

有一個女孩,每次考試考不好都會被媽媽翻舊賬,然后訓斥。

長此以往,這個小女孩心理形成了一種壓抑,自卑的性格。

一旦被別人批評和拒絕,就會特別敏感,不僅特別害怕犯錯誤,還特別不喜歡與人打交道。

莎士比亞說:

「最好的好人,都是犯錯誤的過來人;一個人往往因為有一點點小的缺點,將來會變得更好。」

優秀的孩子,都是從犯錯當中成長起來的。

我們沒必要和孩子計較過去,應該將目光放在眼前。

引導孩子向前看,別讓他停留在「過去」。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