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尤其是小學生,放學后一到家扔下書包,就要去外面瘋玩。父母總覺得孩子放學后不好好寫作業,學習肯定好不到哪里去,讓自己操心。
殊不知,放學后愛瘋玩并不代表孩子學不好習,比如我們小區的蓓蓓媽媽,很重視女兒的學習,自打蓓蓓上小學一年級,我幾乎在小區里就看不到蓓蓓的身影了,因為蓓蓓媽給女兒報了各種補習班興趣班,就連周六周日都沒時間出來玩。
當然,蓓蓓媽的付出也得到了回報,蓓蓓從小學一年級到國中二年級,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
然而,自從蓓蓓進入初二之后,蓓蓓媽媽就開心不起來了。
中考體育已成必考科目,考試雖然分理論知識和體能測試兩部分,但是體能測試占總成績的75%,蓓蓓無論是1000米長跑、50米短跑,還是立定跳遠、引體向上等項目都十分渣,想考及格都很難。蓓蓓媽給她花錢請了體育一對一輔導,但是成績依舊提不上去。
更讓蓓蓓媽發愁的是,蓓蓓進入青春期后,性格也變得越加暴躁,什麼事都喜歡跟父母擰著做,甚至還逃了一次課,出現了厭學情緒。
蓓蓓媽被搞得焦頭爛額,甚至懷疑女兒心理出現了問題,還帶蓓蓓去看了心理醫生,結果醫生告訴蓓蓓媽,蓓蓓出問題的原因之一就是蓓蓓媽從小限制孩子外出,玩得太少了!
日本一項調查顯示:超過85%的長期被要求待在家里學習的孩子,面臨社交障礙和焦慮問題。
戶外運動的缺乏,導致孩子缺乏社交,沒有朋友,從而使得原本就內向的蓓蓓更加內向,特別是進入青春期后,孩子的焦躁情緒無處釋放,心里難免憋著一股勁!
很多父母都認為學生就該學習,出去玩就是浪費時間。殊不知,那些總喜歡在外面瘋玩的孩子,普遍在以下3個方面上會更有優勢,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優勢所發揮的作用就越強!
愛運動與不愛運動的孩子,精神狀態完全不一樣。經常運動的孩子,身材勻稱、眼神靈活有光,精神飽滿,總是透著一股機靈勁;而一天到晚宅在家學習的孩子,大多比較胖,且精神萎靡,目光呆滯。
人天生就是要運動的,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違反人類的本性。《運動改造大腦》一書中明確指出:運動可以增加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三種神經遞質,并催生BDNF的分泌。而BDNF的分泌可以完善思維模式,提高警覺力、注意力、內驅力,所以運動可以幫助孩子提升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
在近年公布的大學聯考狀元的資料統計中,也證實了喜愛并堅持參加體育運動的狀元占了較大比例。比如,2016年63名狀元中,有34人堅持體育鍛煉,占54%;2017年42名狀元中,24人有運動愛好,占57%;2018年55名狀元中,31人有經常運動的習慣……
堅持運動,不僅可以釋放孩子的壓力,穩定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獲取一個更高的體育測試成績。更可以增加大腦神經纖維,樹突,突觸的數量,促進大腦發育,提高記憶力和專注力。
這也是為什麼人們總是說,越是調皮搗蛋愛玩的孩子越聰明的原因。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在他的認知發展理論中指出:群體互動和合作是促進兒童社交認知發展的關鍵。
孩子放學后喜歡跟同學、朋友一起玩,一起聊天,說明他們性格比較外向和主動、喜歡社交,更愿意去認識和結交不同年齡段和背景的朋友,擴大自己的人際交往網絡,學習不同環境中不同的社交技能。
通過觀察和與其他孩子互動,他們可以學會更多的社交技巧,比如如何開啟話題,搭建人際關系,團隊合作等,這都是良好社交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社交成功的經歷,也可以再次增強孩子的社交自信心,使他們不會再面對陌生人時感到緊張和害羞。
比爾·蓋茨曾在2018年的一次演講上說:「如果你出身窮人,最好的賭注是與其他人打交道」。
對于那些出生環境欠佳而又渴望改變命運的人,社交是提升他們的最佳方式,因為與不同背景的人社交,不僅可以獲得知識,也可以積累各種資源和機會。
社交能力在我們的人生中非常重要,它不僅影響孩子未來的職業、婚姻、家庭選擇,還影響孩子自信心的獲得,情緒的處理等。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人在挫折情景下,最容易失去理智,產生消極情緒,甚至做出極端的事情來。所以我們培養孩子,首先要培養他們承受挫折的能力。
現在的孩子,嬌生慣養,備受家長寵愛,或多或少存在著嬌氣,好逸惡勞沒有責任感的秉性。這樣的孩子,生活或者學習中但凡遇到一點小挫折,都會承受不住,甚至做出極端的事情來。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杜威認為:體育活動可以讓學生學習如何面對失敗和逆境,在游戲規則框架內體驗挫折感。
運動促使孩子的大腦分泌多巴胺、內啡肽等化學物質,快消消除長時間學習帶來的壓力和疲勞感,讓孩子心情愉悅,從而擺脫負面情緒,變得積極樂觀。
所以,一般喜歡在外瘋玩的孩子,抗壓能力較總宅在家學習的孩子強的多!
生活中的實例告訴我們:學習成績,只能決定孩子未來能否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而未來是否能從事一份好的工作,過上快樂的生活,僅有成績是絕對不行的。
運動能帶給孩子的健康的身體、社交、抗壓等能力的發展,對孩子的未來來說,才真正決定了孩子的未來。因此,希望所有的家長都能分清孰輕孰重,監督孩子學習的同時,也給孩子安排出適當的運動時間,別因小失大,搞錯了教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