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心疼父母」的孩子,從小就有3個信號,長大了肯定也會很孝順
2024/03/22

朋友跟我訴苦,說她養了十來年的孩子,簡直就是一個「小白眼狼」。

我很詫異,她家孩子在重點中學上學,成績優異,每次都是年級前十,妥妥的學霸,別人眼中的孩子,怎麼就成了「小白眼狼」呢?

原來,前幾天朋友生病,高燒不退,每天還得工作,接送女兒放學,結果孩子不但對媽媽生病視若無睹,而且有次放學回來,因為媽媽飯菜還沒有做好,就一個勁的催,母女倆因此大吵了一架。

朋友氣的不行,但還是忍著委屈,把飯菜做好,端上了桌,全程不但沒幫忙,而且坐在桌前,還沖著媽媽發脾氣說:筷子都沒有,怎麼吃啊。

朋友說,那天的飯菜,她一口沒吃,而女兒卻吃的津津有味,就好像發生的一切,都跟她無關一樣。

聽完朋友的訴苦,突然想起之前看到過的一則視訊。

視訊中,一位媽媽為了貼補家用,晚上在夜市擺攤,賣點當地的小吃,而8歲的兒子,就乖巧的坐在攤子旁邊,認真的寫著作業,時不時的還會起身幫媽媽擦汗。

等到人多時,小男孩就會主動上前,幫媽媽端菜端飯、招呼客人。

瘦弱的身體,在那一刻,好像承載了萬千的擔子,有一種強大的能量感,感動著很多人。

再聯想到發生在朋友身上的事情,前后一對比,感慨萬千。

其實,作為父母,我們對孩子沒有任何要求。

就像賈玲的電影《你好,李煥英》當中的一句台詞說的那樣:

我未來的孩子,只希望他健康快樂就行了。

是啊,作為父母的我們,不會在乎孩子長得高不高,也不會在意孩子能為自己付出多少,但唯獨我們害怕窮盡一生,卻養出一個自私、不懂得心疼父母的孩子。

其實,孩子會不會心疼父母,在小時候就有跡可循的。

通常情況下,知道心疼父母的孩子,從小就會有3個信號,長大了也肯定會很孝順,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01.有換位思考能力的孩子

所謂「換位思考」,就是懂得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感受對方的情緒和心理。

就比如說,看見媽媽在拖地,就不會把嗑完的瓜子殼扔在地上。

再比如說,看見父母生病,會主動承擔家務,幫父母分擔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而這些,其實都是換位思考能力,所發揮的作用。

通常情況下,具備換位思考能力的孩子,在親情、友情、愛情的經營當中,有一個非常大的優勢,就是「看得到」對方。

而這種「看到」,可以讓很多親密關系,保持足夠的穩定性。

因為只有看得到對方身上優點、弱點、無助和悲傷,也能感同身受、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

對應到親子關系上,一個能看到父母身上的不易和辛酸的孩子,大多都具備心疼、孝順父母的基本元素,那就是感恩。

正如清華博士生龐眾望一樣,當初他以744分的優異成績,考入清華,引起了很多網友的熱議。

但當大家把視線拉回到他的家庭時,卻令人無比動容。

龐眾望的母親常年坐在輪椅上,而父親患有精神疾病,家庭貧苦的連一張桌子都沒有,只是空蕩蕩的擺了兩張床。

可盡管這樣的環境,龐眾望不但從未埋怨過父母,而且還進入了高等學府。

有次在接受采訪時,龐眾望說了這樣一段話:

我從未覺得我的家庭,有哪一點拿不出去,我的媽媽那麼好,每一個親人都那麼好,我并不覺得他們丟臉,相反,我覺得他們應該羨慕我才對。

其實,龐眾望就是能夠看得到父母身上的堅韌和付出,懂得換位思考,才感受到了那只屬于他的幸福。

也正因如此,才能讓他對生活充滿積極樂觀的態度,灑脫的面對一切,并對父母有著濃厚的感恩。

這樣的孩子,又怎麼會不心疼父母,又怎麼會不孝順呢?

02.無論什麼時候,在父母面前都像是一個「小娃娃」

很多時候,想要判斷孩子是不是會心疼父母,最要緊的一點就是看他有沒有跟家長之間建立和諧穩定的親子關系。

而穩定和諧的親子關系,有一個基本要素,就是無論什麼時候,孩子在父母面前,都像是一個「小娃娃」。

所謂「小娃娃」有幾個明顯的特征。

比如,依賴父母,只要在父母身邊,就能夠全身心的放松,感覺很自在。

比如,樂于跟父母分享各種趣事,常常是小嘴叭叭個沒完。

再比如,無論到什麼時候,長到多大,就算出去上大學,也會記住爸爸媽媽的生日,看到喜歡的東西,也會想到爸爸媽媽。

如果你家孩子具備這些特征,那麼至少能夠說明兩點。

其一,孩子一定是在尊重與愛的環境下長大的,說明你的教育方式很棒。

其二,孩子對于家庭,有著非常強烈的責任意識,而且從父母身上可以獲取到足夠的安全感,從而不管將來飛多高、多遠,也會對父母和家庭,有著非常濃烈的思念。

并且,孩子在父母面前表現出來的那些「幼稚」的行為和表達,其實說白了,就是他們對父母深深的一種愛的呈現方式。

如果你家孩子也這樣,那麼恭喜了,他一定很會心疼父母,也勢必會很孝順。

03.責任心強,敢于擔當

之前有次去接孩子放學,在校門口看到的一幕,就讓我非常動容。

一個小男孩背著書包往外走,媽媽隔著老遠就看見了,一邊往孩子跟前走,一邊伸出手,想要接過孩子的書包。

可是,小男孩卻并沒有把書包交給媽媽,而是先從口袋里掏出紙巾,遞給媽媽,讓她擦一擦額頭上的汗水。

緊接著,小男孩對媽媽說:「我現在長大了,能背得動自己的書包,老師說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聽完兒子的話,那位母親眼里閃現出一抹溫情和驕傲,沖著自己的孩子,點了一個大大的贊。

通過這件事,能夠看到小男孩身上有著非常強的責任感,也很有擔當,同時,也能看到媽媽的不易和辛苦。

這讓我想起了曾任美國總統里根小時候的故事。

有次,12歲的里根因為踢球而打碎了鄰居家的玻璃,只能找爸爸出面幫忙。

爸爸對里根說,我可以替你賠償,但是這筆賠償款,是我借給你的,半年后,需要你還給我。

當時的里根點點頭說,我知道錯誤在我,所以爸爸放心,我會承擔自己的錯誤,也會按照約定還你錢。

原以為這只是父子之間的笑談,但沒想到,在接下來的半年時間里,里根每逢周末,就會去打工賺錢,半年后他真的還上了這筆錢。

其實,從這些事情,我們能看出,一個從小具備責任心、有擔當的孩子,往往就懂得感恩,也會心疼父母,更為關鍵的是,他們不會把擁有的一切,都視作理所當然。

只要具備了這些品質,那麼孩子無論到任何時候,都會在得到愛的同時,去付出愛,如此一來,又怎麼會不孝順父母呢?

養育孩子,就像是打怪升級,一路走來,會遇到很多問題。

盡管我們家長對孩子沒有任何要求,但是一個家庭的正常運轉,和積極正向的發展,需要每一個成員共同努力。

按照這樣的說法,若是能擁有一個心疼父母,懂得感恩的孩子,無疑是父母,是一個家庭,最大的幸運,最好的禮物。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