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看過這樣一條視訊——
一個6歲的小男孩帶著哭腔吐槽自己的爸爸:
「你就知道天天讓我學習,可全家就你自己不學習,還在那兒玩手機。加減乘法口訣表你都不會,你還讓我讀這麼難的……」
這一幕,其實正是千千萬萬個家庭的真實寫照。
多少父母,回到家里就開始放縱懶惰,還對孩子頤指氣使、大發脾氣。
教育學家斯賓塞曾說過:「家庭環境對于培養一個孩子的心智和才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父母在家的樣子,決定著孩子的未來。
父母最好的修行,往往是從家里開始的。
01
修情緒
魯迅的小說中有這樣一個情節:
一個叫六斤的小女孩,因為想添一碗飯,被母親大聲呵斥。
六斤嚇了一跳,碗掉在地上,摔出了一個挺大的缺口。
父親看見碗被摔壞了,一巴掌扇過去,把六斤打倒在地。
其實,母親吼六斤,是因為自己做錯事被揭穿,遷怒于她;父親打六斤,只是因為心中煩惱,發泄自己的情緒。
生活中,多少父母在外受了悶氣,回到家里就把孩子當作出氣筒。
可幼小的孩子是無辜的,不該為父母的壞情緒買單。
長期處于負面且不穩定的情緒氛圍下,孩子會變得敏感、自卑,影響一生的性格和人格發展。
真正智慧的父母,懂得把負能量及時清空,把笑容帶回家里。
心態從容,情緒穩定,才能為孩子的人生鋪滿明亮溫暖的底色。
02
修言語
過年的時候,去親戚家做客。
幾個小孩聚在院子里玩鞭炮,其中一個小女孩不小心把火星甩在了羽絨服上,燒出幾個黑洞。
小女孩的媽媽看到后,立馬怒氣沖沖地走過去,抓住她就開罵:
「你要死啊,剛換的新衣服就這麼霍霍?你說你怎麼這麼笨,生你有啥用!」
只見小女孩深深低下頭,眼里噙滿了淚珠。
語言是最犀利的武器,有些話看似不經意,卻像刺刀一樣,深深傷害了孩子的內心。
每一個孩子,都是站在父母的舌尖上舞蹈。
如果你經常刻薄地批評孩子、貶低孩子,只會把孩子越推越遠。
但如果你放低音量,和風細雨地和孩子溝通,孩子的內心就會被愛與安全感所包裹,也更愿意對你敞開心扉。
好父母,嘴上都有條拉鏈。
修煉好自己的嘴,才能贏得孩子的心。
03
修陪伴
有人采訪一位媽媽:「你都什麼時候陪孩子啊?」
這位媽媽說:每天到家就開始陪啊。她看電視,我就在廚房忙晚餐;她做功課,我就在旁邊玩玩手機;每天睡前我還會陪她讀英文故事。
看似陪伴了很久,卻無法建立起情感的鏈接。
《家庭親子陪伴白皮書》顯示:很多父母在實際陪伴孩子時,并非全情投入。
47.6%的家長會「兼職」做家務,38.4%的家長會經常「看朋友圈、刷微博」,49%的家長從不參與孩子正在做的事,這使親子陪伴越發流于「形式」。
所謂陪伴,不是陪在孩子身邊就可以了,更不是按照大人的想法行事。
而是要和孩子深度交流,行為互動,關注并重視他的需求,達到心靈的共鳴。
可以是共享一本好書、一部好電影、一頓美食、一個游戲……
當孩子長大成人了,他記憶中最幸福的片段,一定是那些和父母共同度過的美好時光。
04
修尊重
尊重,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素養。
但是很多父母回到家里面對孩子時,卻總是利用自身權威,逼迫孩子去做他們不喜歡的事。
電視劇《大考》中,吳家俊喜歡動漫、二次元,夢想是報考動畫學院。
但媽媽卻堅決不同意,一門心思讓兒子放棄藝考,沖刺名校。
為了不讓兒子「走歪」,她不僅砸壞兒子的門鎖,每天監督兒子的一舉一動。還一氣之下,毀掉了兒子精心準備好幾個月的參賽作品。
最后逼得兒子跟她大吵一架,離家出走。
真正的愛,不是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而是理解、尊重、寬容、自由。
尊重孩子的感受,去探尋他們情緒背后的真實想法;
尊重孩子的隱私,給孩子的心靈留一個自由的角落;
尊重孩子的天性,盡量讓孩子像野花一樣自然生長。
平等地對待孩子,才能贏得孩子對你的尊重和信任。
05
修自律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的一項調查顯示:
父母經常在家「讀書看報」的家庭中,其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遠高于「看電視、玩電腦、手機」的家庭。
孩子的身上,都有父母的影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孩子的標桿。
第二書房的創始人李巖,全家都是「極度愛書之人」。
尤其李巖,無論走到哪里,隨身都會帶一本書。
他的女兒從小耳濡目染,也養成了隨時閱讀的習慣,在飯店吃飯或者在醫院看病,都會拿出一本書來讀。
後來,她不僅成為了北大知名才女,還出版了自己的著作。
想要養出一個優秀自律的孩子,父母自己要先修得自律。
父母在家作息規律,做事有條理,孩子也會有樣學樣,形成好習慣;
父母積極上進、熱愛學習,孩子一定也勤奮而好學;
父母是什麼樣,遠比為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06
修接納
知乎有個熱帖:你在哪一刻對父母失望透頂?
最扎心的回答是:「當周圍全是異樣的目光,而他們冷眼旁觀,還覺得你沒用的時候。」
如今的孩子不缺吃穿,最缺的往往是父母無條件的理解與接納。
當孩子在外面闖禍時,不要上來就是一通劈頭蓋臉的指責,而是做他溫暖的避風港;
哪怕孩子身上有諸多不完美,你也會堅定地和他站在一起,用行動表明,無論怎樣,你都愛他。
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天賜予的種子,他們種類不同,各有所長。
而父母的使命,就是認真澆灌每一顆種子,然后默默守護著他成長,等待他以獨有的姿態綻放光芒。
07
修格局
教育家蔡元培說:「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謂百變不離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
父母的格局,決定了孩子的結局。
因為父母的目光所及,就是孩子未來成長的高度。
蔡笑晚培養出了5個博士、1個碩士,被譽為「博士之父」。
他是個診所醫生,收入微薄,夫妻倆帶著6個孩子擠在16平方的老屋里。
這里雖然夏熱冬冷、破舊不堪,但蔡笑晚從小就把志向植入每個孩子的心里。
他在墻壁上貼滿了愛因斯坦、居里夫人等科學家的畫像,給孩子們講科學家的故事;
還經常帶孩子四處旅游,開闊孩子的視野,增長見識。
父母的格局,決定了孩子看世界的視野和態度。
擁有大格局的父母,會創造各種可能,讓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發現自己的價值,從而變得強大而優秀。
有一句話說得好:父母和孩子,就是一場相互成全。
父母為了孩子,愿意拼盡全力去付出。
而在孩子這里,我們能夠感受到這世上最純粹的依賴、信任和愛。
哪怕我們在外一事無成,可回到家里,我們還是孩子的父母,是他們永遠的港灣。
「父母」,就是我們一生最光榮的稱號。
也許我們無法給孩子更好的出身、更優渥的生活條件。
但我們可以盡可能的修煉自己,努力為他營造一個美好積極的家庭氛圍,讓他自由安穩地成長。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