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聊天,是一門藝術。
有的父母不學自通,有的父母則屢撞南牆。
朋友們,你們和孩子聊天,最常聊的內容是什麼?
是學習嗎?
還是分數?
李玫瑾教授說,當父母的不要總是問孩子分數,那是老師管的事情。
作為父母,要問這些問題:
(1)上學快不快樂?
這個問題,倒是我常問女兒的。
我經常在接她放學之後,問:「玥玥,今天開心嗎?」
若是女兒說開心,我便接著問:為什麼開心啊?和媽媽分享一下唄。
若是女兒說不開心,我便問:發生了什麼?和媽媽說說。
次數多了,女兒便形成了習慣,剛看到我就會主動和我說一些學校裡發生的或開心、或生氣、或有趣、或苦惱的事情。
我儘量不去做評判,尤其不批評什麼,而是安靜地聽著,在她需要我給出建議的時候,適當說說自己的想法。
(2)有沒有人欺負你?(今天和同學相處如何?)
這句話,是李玫瑾教授的原話。
但是,我對這句話持保留態度。
因為當我們反復問孩子「有沒有被欺負」的時候,孩子的關注點就容易放在「欺負」二字上,可能導致他將同學看做對立方,相當于一個「負面強化」的作用,不太好。
所以,我有的時候會問:「今天和同學相處還好嗎?」(或者:今天和同學玩得如何?)
然後根據孩子給出的回答,繼續問具體發生的事情。
同學關係能間接影響孩子的學習情況。
通過這個問題,我們能了解到孩子與同學之間的交往情況,是否有同伴,是否能與同學友好相處。若是孩子遇到問題,我們也能及時給他引導,將情況導向積極的一面。
在學校這樣一個小的社會環境中,孩子與周圍同學的關係會對學習產生不小的影響。尤其對女孩子來說,隨著年齡增長越發在意同學關係。當同學關係不好時,很容易導致學習狀態不佳,考試分數下滑。
(3)老師對你好不好?(老師今天怎麼樣?)
一個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有的時候與老師對他的態度直接相關。
我們都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周圍一定有那種因為喜歡或討厭一個老師,導致成績顯著提高或快速回落的同學。
每個孩子都有自尊心,也都期待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與認可。
當一個老師明顯對孩子表現出不滿/偏愛的時候,將直接影響這個孩子的聽課效率和學習成績。
所以,關注老師對孩子的態度,對孩子在校期間的心理狀態和學習狀態來說都很重要。
這個問題,我很少問女兒。
因為我知道她班主任對她的態度。偶爾接她放學的時候碰見班主任了,都能看得出她對玥玥的欣賞和喜愛之情。
說到這裡,忍不住給大家一些建議:
想讓孩子在學校過得更順利,父母一定要給力。
如果你總是挑老師的毛病,老師安排什麼你都抵觸、不配合,老師很難喜歡你的孩子。頂多做到不偏不倚,就已經不錯了。
如果你能和老師友好溝通,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能做到對老師的尊重和感恩,老師對你的孩子也會多一分尊重的。
將心比心。
你若是老師,你喜歡什麼樣的父母?什麼樣的孩子?
(4)有什麼心理上的想法?(關注孩子的感受)
學校是個小型的社會,裡面有各種各樣性格的孩子,也會遇到不同性格的老師。
孩子從早上八點到校,四五點回家,八九個小時的時間裡,會發生很多事。
我們要有耐心,聽孩子念叨這些事。
無論在我們心中,這些事多麼瑣碎,多麼不重要,這些都在孩子心中留下了痕跡,會影響著孩子的解讀和認知。
關注孩子的感受,給孩子做合理的引導。
如果孩子正處于傷心、生氣當中的時候,我們最先做的應該是同理孩子的感受,幫助孩子平復心情。
只有我們先將「玫瑰」(同理心)傳遞給孩子,孩子才有能力將「花香」傳遞給他人。
愛滿自溢。
孩子被理解了,才會理解他人。 孩子心中的愛積累的足夠多了,才有能力去愛別人。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同理心很差,不要批評孩子,要先反思自己是否給孩子做出了榜樣。
(5)遇到了什麼困難?
我認為,為人父母,最忌諱的一點便是:給孩子傷上撒鹽、火上澆油,讓孩子承受雙重痛苦。
當孩子遇到一件對他來說困難的事情,告訴父母了,父母卻給他批了一頓,讓孩子非但沒有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反而承受了更大的痛苦或沮喪。
別說你肯定不會這樣做。
給你舉個最常見的例子。
孩子考試成績下降了,回到家難過地告訴父母。結果,父母批評他:「為什麼平時不努力?現在知道難受有什麼用?」
他本來在學校就被老師批過了,回到家非但沒有得到安慰,反而更難過了。
那麼,孩子下次遇到難事,還會告訴父母嗎?
讓我們成為孩子求助的對象,不要讓孩子獨自拭傷。否則,孩子一定會離我們越來越遠。
教育孩子,不就是想讓她看到自己的能量,變得越來越自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