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孩子以后會不會孝順,其實早就有暗示,看這一點就知道了
2024/04/02

公司的閑聊群里又熱鬧起來了。有人準備回家掃墓,有人一起約著出去玩。

閑聊間一位老員工問:清明節你們都不掃墓嗎?

群里安靜了幾分鐘,一位入職不到一年的同事回答:人活著的時候孝順點,死了之后就不要搞這些封建迷信了!

這句話之后,群里便是死一般地寂靜。

在另一邊,老員工的吐槽小群里,剛才那位提出疑問的同事,生氣的表示:現在的小年輕真的是白眼狼,給祖輩們掃個墓就封建迷信了?他們到底怎麼想的?

恰好那位新員和我離得比較近,曾無意中聽到他在和父母通電話,討論的正是清明節回不回家的問題。

斷斷續續聽到幾句:

你們掃你們的,他們跟我沒關系......我怎麼就不孝順了,我孝順你倆就夠了......不回去,說了不回去!

和他聊過幾次,會比其他同事更了解這位新人的狀況。

突然驚覺:孩子長大后不孝順,可能其實早就有了暗示。

窒息的家庭氛圍,養不出孝順的孩子

同事的父親是一名老師,無論成績、還是生活習慣,從小對他要求一直很嚴格。

別的孩子考試能排進年級前五,家長會非常滿意。但他只要掉出年級前三,回家就會被各種打壓!

他的人生中,小到和什麼樣的人交朋友,大到未來學什麼專業,他的父親都要參與。

不僅控制欲強,而且父親會無限放大一件事的影響力。

同事表示小時候有一次全家出門玩,他不小心把新買的杯子打破了,爸爸不僅全程黑臉,還邊走邊嘲諷:

這麼大個人了,連個杯子都拿不住,以后你還能干什麼?我們還敢將什麼任務交給你?上了班,公司領導還能將什麼重要的任務交給你?

他不明白,明明只是小小的意外,爸爸為什麼每次都能上升到「他的人生完了」這個程度。

同事表示:從小就是這樣,一點小事就像天塌了一樣,我在家根本不敢隨便說話,稍不注意就不知道戳到了他的哪塊痛處。

大學畢業后,同事選擇了留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工作。除了過年,也盡量很少回家。

同事說他爸現在每次打電話開頭第1句就是「你這個白眼狼,不孝子!」,但聽著電話那頭,暴跳如雷的父親,他說自己竟然有種「暗爽」的感覺。

其實心理學上將同事父親這類人統稱為「內耗型家人」,他們的特點就是會把一件小事無限放大,然后將負面的情緒傳遞給親人。

生活在這樣的人身邊,每天都得小心翼翼,否則很容易踩中他們的雷區。

這類人還有一個很好辨別的特點,他們特別擅長于「甩鍋」。任何事情出了問題,總覺得是別人的錯。

這類人不僅「甩鍋」順手,還會把一件小事拿出來反復鞭尸,沒完沒了。

當孩子碰到這類家長時,逃離就成了他們唯一自保的方式。

內耗型家庭將孩子推遠

研究發現:長期生活在內耗嚴重的家庭里的孩子,往往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比如:

●自卑心理

家長的小題大做,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從而產生自卑心理。

這種自卑心理會嚴重影響到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導致他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很容易打退堂鼓。有時明明能夠自己獨立解決問題,也會因為自卑而戰戰兢兢。

●社交障礙:

在內耗型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由于長期的壓抑和緊張,他們也很難與其他人建立正常的社交關系。

長期處于心驚膽戰、小心翼翼的狀態,會讓孩子們變得孤僻內向,甚至產生社交恐懼癥。

●行為問題:

數據顯示:在內耗嚴重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叛逆和攻擊他人的不良行為發生率會更高。

●情感缺失:

除此以外,家庭過度內耗,會導致孩子們在長大的過程中缺少關愛和溫暖。讓他們變得冷漠、麻木,很難對其他人產生同情心。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情感管控嚴厲的家庭中,更容易出現「不孝子」的原因。

如何判斷自己家是否陷入內耗

心理學上認為家庭內耗的產生并非偶然,它與家庭成員的性格,溝通方式和情感需求等多種因素息息相關。

因此為了防止陷入過度的內耗,我們就需要知道內耗家庭的判斷標準,特意總結了以下4個方面,大家可以對照一下:

●控制欲過強:有些家長過于強調自己的權威地位,試圖控制家人的一舉一動。這種做法不僅會讓孩子感到壓抑和束縛,還可能激發他們的叛逆心理。

●情緒不穩定:有些家長很容易因為一些小事而大發雷霆,這種情緒化的行為會嚴重破壞家庭氛圍,導致家庭成員之間的信任感降低。

●缺乏有效溝通:許多家庭在溝通方面存在嚴重障礙。家長與孩子之間、夫妻之間往往難以坦誠相待,導致誤解和隔閡不斷加深。

●自我價值感不足:一些家長由于自身條件有限或成長經歷坎坷,導致自我價值感不足。成人后,他們便會通過貶低或挑剔家庭成員,來提升自己的價值感,從而加劇了家庭內耗。

面對家庭內耗,該怎麼辦?

如果你有以上幾種表現,那麼很可能你已經陷入了內耗,那我們如何改善呢?

給大家總結了幾個有趣的小措施,可以試著嘗試一下:

●設定「無爭吵」時段

實施方法:每天設定一至兩小時的「無爭吵」時段,例如晚餐時間或晚上一起看電視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所有家庭成員都承諾不發起任何可能引起爭吵的話題。

目的:通過減少直接沖突,讓家庭成員有機會在平和的氛圍中相處,逐漸恢復和諧關系。

●建立家庭「意見箱」

實施方法:設立一個實體的或電子的「意見箱」,家庭成員可以匿名或實名地提出自己的意見、建議或不滿。

目的:提供一個安全、非直接對抗的渠道,讓家庭成員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減少直接沖突。

●定期家庭會議

實施方法:每周或每月安排一次家庭會議,所有成員必須參加。會議內容可以包括分享各自的生活、學習進展,討論家庭問題,并制定解決方案。

目的:通過定期、結構化的溝通,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了解,及時解決問題,避免問題積累導致更大的內耗。

●共同參與家庭活動

實施方法:定期組織家庭成員一起參加活動,如戶外郊游、烹飪、看電影等。

目的:通過共同參與活動,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聯系,培養共同記憶,從而增強家庭凝聚力。

如果你家正處在家庭內耗之中,又不希望孩子長大之后成為白眼狼,不妨試試上面這幾種簡單有效的辦法。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