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醫院探望朋友,恰巧隔壁床剛生了一個大胖小子,晉升為寶媽,周圍親戚朋友圍坐一團。
期間,有人問寶媽媽:怎麼生孩子這麼大的事情,爸爸這個主角怎麼還沒來,有那麼忙嗎?太不把你們娘倆當回事了。
按常理,女性分娩,相當于是「鬼門關」走了一趟,丈夫無論如何也得陪伴左右,如若這個關鍵節點沒到場,多少會讓產婦覺得委屈和不滿。
但和我預想不同的是,這位新晉寶媽不但沒有任何責怪的情緒,反而樂呵呵的解釋說:快年底了,他這段日子忙的昏天黑地的,都快給我心疼壞了,你還說這話。
說完話,寶媽低下頭,寵溺的看著懷里的孩子說:別聽你干媽瞎說,你爸爸可疼咱們娘倆了,我給你形容一下你爸爸的樣子,又帥又高,還知道疼人……
聽著寶媽的喋喋不休,周圍的親戚朋友一臉「恨鐵不成鋼」的樣子,看起來都是見怪不怪了。
但寶媽的這一番操作,卻讓我腦海里突然蹦出一句話:這孩子剛出生,就很有「福氣」。
可能在不少人看來,孩子是否有福氣,跟他的出身是緊密相關的,最好是父母地位顯赫、物質條件優渥的那種。
但事實上,正如哥倫比亞大學霍華德金森做過的一項調查研究的結論說的那樣:
任何尊崇的地位,以及優越的物質條件,與個人的幸福這件事情本身,是沒有多大關聯的。
所以說,對于一個孩子而言,能夠真正讓他成為一個「有福」的人的根本因素,其實不在于外部條件,而在于父母本身。
基于這點,我們可以明白,孩子是否有福氣,其實從出生那一刻就已經決定了,一般而言,如果父母身上具備3種特質,那麼他們的孩子,就一定是個福氣寶寶,八九不離十。
什麼是正能量滿滿的父母?
簡單來說,就是無論遇到怎樣的環境,哪怕是困境、逆境,他們也會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來面對生活,并且以自己為榜樣,給孩子潛移默化的輸入一種正向的價值理念。
之前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視訊,深夜的街頭,四下無人,一對拾廢品的母子走在路上,小男孩手里拿著裝廢品的袋子,小小的身影,蹦蹦跳跳的走在媽媽的前頭,時不時的回頭看一眼媽媽,開心的笑容感染了許多人。
這一幕,盡管我們不愿去歌頌苦難,卻仍然從這幅場景當中,感受到了無限的幸福和溫暖。
再比如作家凱倫凱勒,從小因病導致雙目失明、雙耳失聰,但她的父母卻并沒有放棄,而是以一種積極正向的方法,讓她用心去感受這個世界,最終這才有了聞名海外的女作家、教育家。
董宇輝說過一句話:有人活在陰溝里,但依舊仰望星空。
其實,對于孩子而言,他們無法決定自己的出身,但是無論他的成長是陰溝,還是坦途,家長都可以選擇帶著他去仰望星空。
而正能量的父母,常常能夠在不同的生活環境里,找到屬于自己的那片星空,也能夠帶給孩子滿世界的璀璨和光芒。
而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正能量的父母,具備一個非常有利于孩子成長,以及培養孩子正向心態的特質,那就是:樂觀的解釋風格。
「解釋風格」這個概念由塞利格曼提出,指的是人們如何對發生的事情歸因,尤其是不好的事情。
而孩子會通過聆聽父母如何去解釋一件事情,慢慢發展出來自己樂觀或者悲觀的生活態度。
比如,之前就在網上看過一則短片,一個小女孩的額頭上有一塊胎記,引起了不少小朋友的嘲笑,但她的媽媽卻告訴她:這塊胎記很美,這是天使吻過的印記。
再比如,董宇輝在回應自己眼睛小的問題時,說過一句話: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所以大家發現沒有,具備正向解釋風格的人,往往能夠讓自己以一種更好的積極心態,來面對生活的酸甜苦辣。
而如果說孩子一出生,自己的父母就具備這樣的特質,每天正能量滿滿,那麼對于孩子而言,無論他在生活中遇到哪些挫折和困難,也會因為受到父母的影響,學到這種可以對抗苦難的能力。從而更好的度過一生。
這樣的父母,養育的孩子,能沒有福氣嗎?
最近看了一則視訊,深受啟發。
這則視訊,來自于攻讀北大心理學博士,曾作為嘉賓上過央視《開學第一課》的奕戈。
他在視訊中,講述了自己當初因為沉迷游戲,導致成績一落千丈的事情。
他說,最終讓他成功逆襲的原因,就在于他的爸爸。
當時,面對這樣的問題,他的爸爸并沒有采取責罵批評的方式,而是做了幾件事。
首先呢,他爸爸嚴于律己,用榜樣的作用影響著他,其次,采用了陪讀的方式,給孩子更多的關心和支持,最后,就是最重要的一點,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爭取做更好的父母。
奕戈說,那段時間,他爸爸只要有時間,就會去讀與教育相關的書籍,每天還會跟自己分享,把孩子當做真正的朋友,互相尊重,平等交流。
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奕戈的重入正軌,考上了知名學府。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
人的全面發展取決于母親和父親在孩子面前,是怎樣的,取決于孩子從父母的榜樣中怎樣認識人與人的關系和社會環境。
換言之,孩子就像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你希望孩子成為怎樣的人,首先自己就去成為怎樣的人。
而成長型的父母,恰恰具備著超強的改變和進步能力,他們往往愿意去深挖自己養育孩子當中的問題,以及自身存在的弊端,也正因如此,這種類型的家長,才能和孩子打成一片,最終以一種溫和的方式,影響著孩子的未來和發展。
就像很多人說的那樣:成長型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為什麼說思維能力的父母,他們的孩子會特別的有福氣呢?
因為思維能力強的父母,養育出來的孩子,往往具備著解決生活各種問題的能力。
可能這麼說,大家可能理解的還不夠透徹。
咱們簡單解釋一下,一般而言,在我們去接受一個新的經驗或者理論時,對這件事情的認知,往往依靠的是與已知的經驗或理論進行比較和聯系。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看到一個由四根木棍和一塊木板拼接成的東西,會馬上判定這是一張桌子。
這是因為我們大腦當中,曾經接受過這樣的教育,會自然而然的聯想到桌子。
但是如果面前擺的是一個我們從未觸及到的領域,可能就沒辦法解決這個難題。
而上述所說的,就是所謂的思維能力的展現方式,說簡單點,思維力不是什麼神乎其神的天賦,而是一種后天可習得的能力。
這種能力之所以有差異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別人比你積累的更多,看到的更多,從而在面對相似問題時,常常會從腦海中檢索出來相應的解決方法。
而一般而言,思維能力強的父母,具備一個優質的習慣,那就是閱讀習慣,因為對于思維能力的獲取,最大的途徑就是閱讀習慣的養成。
也只有不斷閱讀,去感受新的知識和理論,才能遇到難題時,在大腦中檢索出來更多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思維力。
而思維能力強大的父母,在養育孩子時,不但會給潛移默化的擴充很多方面的知識和理論,也會影響他們養成不斷閱讀的好習慣,從而慢慢的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優秀。
就像很多家長疑惑的那樣:為啥同一個教師,同一個老師,有的孩子為啥學的好,而有的孩子學的差呢?
其實,歸根結底,就是每個孩子的思維力不同。
試想想,同樣的新知識,思維力強的孩子,可能在上這節課之前,都已經接觸過很多相關的「事件」,那麼接受和學習起來,肯定會很簡單。
而與之相反的是,那些思維力比較差的孩子,因為大腦檢索不出來相似事情,等于是第一次接觸,學起來肯定要慢上許多。
所以,思維能力強的父母,不管是在生活還是學習上,都能給與孩子更多的好處和幫助,那麼這麼長大的孩子,也肯定很有福氣。
陶行知先生在《教育的真諦》當中說道:教人者教己。
對于到家庭教育當中,同樣適用。
我們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有福氣的人,其實說來說去,最大的根源就來自于我們家長本身,如果我們能夠具備上述的這些能力,那麼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有著事倍功半的正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