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主持人曾問老戲骨陳道明:「對您個人而言,除了演戲,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陳道明想了想回答道:「餓了想吃,困了想睡,累了想躺著。」
主持人聽后感慨:「這是一種最高境界,是自由啊。」
陳道明又補充道:「所以什麼最重要,你自己的需要,就是最重要的。」
細想來,的確如此。
有多少人,活了大半輩子,總習慣為了他人的喜怒哀樂,委曲求全。
能夠時刻照顧別人的情緒,卻常常忽略自己的感受。
半生已過,看著兒女各自成家,多年好友漸行漸遠,經歷了世事無常,不得不承認,老伴也不一定可以陪我們走到生命盡頭。
到了一定年紀,才恍然發覺:
行走于世間,與其一味地取悅別人,不如學會討好自己。
畢竟,人生到最后,最終的歸宿,只有一個人:自己。
低耗心態:
做自己的醫生,學會哄自己開心
著名作家蔣勛講過一段親身經歷:
多年以前,他突發急性心梗,被人緊急送往醫院,隨后又被立刻推進了手術室。
做導管手術的時候,雖然打了麻藥,但他還是感覺疼痛難耐,以至于喊出了聲。
醫生見狀便安慰他:「最痛,就這麼痛了。」
後來手術順利完成,沒過多久他的身體就恢復了,想起醫生當時的話,他特意前去表達感謝。
因為正是有了醫生的那句安慰,才讓他平靜下來,坦然看待生命中的這場意外。
談起這段回憶,蔣勛說:「人生最痛的,不是痛本身,而是對痛的恐懼。」
當他知道「最痛」也不過如此時,就明白:接下來,一切都會好起來。
究其根本,其實正是心態的力量,驅散了生命中的陰霾,讓光透過窗戶照了進來。
很多時候,事還是那個事兒,結局還是那個結局,但你的心態變了,眼前的事物自然會變得不同。
當你和別人發生沖突時,別再生悶氣,試著換個角度,不把對方的話太當回事,不要急著證明自己。
心寬了,路就寬了。
當你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輾轉反側、憂心不已時,別再繼續內耗。
試著換個心情,從容看待生活中的所有變化,允許一切發生。
史鐵生寫過一段話:
「我四肢健全時,經常抱怨周圍環境糟糕;
癱瘓后,懷念當初可以行走奔跑的日子;
幾年后,長了褥瘡,又懷念起前兩年安穩坐在輪椅上的時光。」
來人世走一程,經歷起起落落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消耗自己的能量,在抱怨和悔恨中過完這一生。
有心者有所累,無心者無所謂。
中年以后,從這3件事做起,修煉好自己的心態,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治愈好自己的人生。
1.停止精神內耗
對于可控的事情保持謹慎,對于不可控的事情保持樂觀。
2.避免想得太多
窮思竭慮,毀的是自己的身心。
想的多了,煩惱就多了;笑的多了,運氣就好了。
3.戒掉攀比心理
總是羨慕別人的生活,永遠看不到屬于自己的幸福。學會知足,定會常樂。
請相信:你能練就多好的心態,就能成就多麼精彩的人生。
置頂本事:
別人的屋檐再大,都不如自己有傘
看過一位北漂阿姨的故事,讓我印象很深刻:
她叫王柳云,年輕時遇人不淑,和丈夫結婚后屢遭家暴,而她最初只是選擇忍受。
不承想,一直以來的忍受,不僅沒有換來改變,還讓丈夫變本加厲,卷走了她所有的錢,依然對她百般辱罵毆打。
終于,王柳云毅然決然選擇了失婚,帶著幼小的女兒去了廣州。
那幾年,她從最苦最累的活干起,刷盤子、踩縫紉機等等。
只要能維持生計,她一句怨言也沒有。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在新聞中看到一位60歲的老人在學畫畫,深受啟發。
從那以后,她便找了一個免費學畫畫的地方,從頭開始,學習新的技能。
她在繪畫上頗有天賦,才幾天時間,就有人表示要買她的畫。
2020年,53歲的王柳云孤身一人帶著行李趕去北京,白天掃廁所,晚上閑下來了,就在雜物間畫畫。
漸漸地,在老師的幫助下,她辦了自己的畫展,還上了央視,吸引了一批粉絲,重建了人生的道路。
《霸王別姬》中,有這樣一個橋段:
小癩子帶著小豆子逃出戲班,去看名角兒唱戲,他望著台上的人感嘆:「我什麼時候才能成角兒啊?」
後來師父說:「人吶,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短短一句話,道盡了人生的真相。
遇到坎坷,等著別人搭救,倒不如強大自己的力量,勇敢沖過難關。
風雨俱來,慌慌張張尋找屋檐躲雨,倒不如撐好自己的傘,從容走回家中。
自己若是沒本事,積攢再多的人脈也沒用;自己如果不扛事,旁人鋪的路再好也是徒勞。
人生下半場,學會置頂這3個能力,穩妥走好腳下每一步:
1.儲蓄力
危急關頭,四處借錢,不如兜里有錢。
學會存錢,就是為自己存下最關鍵的一份底氣。
2.免疫力
早睡不熬夜、飲食有節制、生活有規律、日常多鍛煉,一個安然無恙的身體,是獲得幸福的前提。
3.行動力
想,都是問題;做,才是答案。
當你擁有了為自己遮風擋雨的力量,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就沒有到不了的明天。
富養靈魂:
后半生,做自己的擺渡人
知乎上有個問題:改變一個人最快的方式是什麼?
有個高贊回答一針見血:
「人年齡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三觀,一切過程和結果,都是與自己博弈。
自己想通了,全世界都會繞路。自己畫地為牢,便會萬劫不復。」
深以為然。
天不渡人時,人就得自渡;天不遂人愿時,人就得靠自己。
老藝術家秦怡的一生,遭遇了各種風風雨雨,承受了命運的許多玩笑,可她憑借著強大的內核,行至百年。
年幼時的她,慘遭家人遺棄,本以為婚后日子會一天天好起來,可事與愿違。
為了養活家人,她拼命賺錢,也因此患上了一身疾病,還在44歲那年確診了癌癥。
但她并沒有就此消沉下去,而是坦然面對生命中的所有意外,靠著頑強的信念,戰勝了病魔。
康復之后的秦怡,逐漸意識到:
人的精神緊繃久了,那根弦遲早會斷,要學會豐富自己的生活,豐盈精神世界,才能動靜協調,安然地走完這一生。
于是她開始在閑暇時光,遠離一切社交活動,靜坐在家里畫一朵花,添幾片葉子,從中找尋安靜的美好。
有時也會讀一些中外名著,細細品味其中的精彩章節,充實自己的思想。
90多歲時,她也依然奔走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中,寫劇本當女主角,遠赴高原拍戲。
聊起過往種種,魯豫問她:
「您這算是命好,還是命不好?」
秦怡笑著回應:
「命好不好全看你自己,看你怎麼去做;
真的是千難萬難過來的,如果沒有那樣的力量,早就死掉了。」
人活著,靈魂自由了,生活也會自然而然充滿希望。
當你滋養好靈魂,豐富了精神世界,即便命運給你帶來「重重枷鎖」,你也可以在泥潭之中,看到屬于自己的星空。
后半生,經營好生活的這3個方面,做自己的擺渡人。
1.清理圈子,享受獨處
不必把所有人都請進生命里,不必擠進人群中去,享受獨處帶來的快樂,心靜人自安。
2.堅持讀書,拓寬認知
你的認知維度高了,視野就廣了,世間諸多小事都會如浮云般散去。
你的思維層次深了,格局就大了,便再也不會于繁華中迷失自己。
3.有忙有閑,不再將就
在忙碌中提升自己,在閑暇時休整身心,不要將就地過每一天。
一個人,唯有保持充足的生命力,才能應對世間萬難。
很喜歡一段話:
「所謂中年危機,真正讓人焦慮的,不是孤單,不是貧窮,更不是衰老。
而是人到中年你才發現,你沒有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活過。」
人老了,修煉一個好心態,擁有一身好本事,保持健康,靈魂豐盈,自會活得開心。
接下來的日子,認真活,好好走,才算是不辜負人生這一程。
愿余生有一天,回首往事,你我都能道一聲:歲月不饒人,我亦未曾饒過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