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不論你的孩子有多大,能讓情緒變得穩定的4句話,記得常對他們說
2024/04/29

擁有穩定的情緒管理能力,是每個人最需要修煉的地方,孩子也不例外前段時間,表嫂喊我去她家里吃飯還沒進家門,就聽到屋內傳來不太友好的爭吵聲推開門往屋里一看,地上一片狼藉,表嫂也坐在沙上生悶氣了解之后才知道,原來是家里那個調皮的侄兒又不消停了聽著表嫂描述著說:

「這個渾小子呀,就因為整天惦記著和同學出去玩說了他幾句,就開始嚷嚷著,讓我別管他,你說說,我們這當父母的,能說不管嗎?」

「為了讓他把心思放在學習上,我每天下班第一時間回家,還費勁心思給他準備營養餐,可他呢,稍微有不滿意的地方就發脾氣扔東西」

「剛才也是一樣,給他端去洗干凈的水果,他嫌我進房間不敲門,我又不是外人,要敲什麼門,批評了他幾句,就把我往門外趕,當時氣不過就把水果扔在地上泄氣」

正說著,表哥也下班回到家當得知滿屋狼藉的原因是侄兒不聽話后,他一臉不耐煩地指責表嫂:「早就跟你說了,不聽話就拎起來狠揍一頓,你自己要客客氣氣,現在被孩子騎到頭上能怪誰,還不是怪你自己」

緊接著,就是你一句、我一句的爭吵不休再看著一家人都情緒高漲,我突然意識到情緒穩定的重要性侄兒反感表嫂不敲門,表嫂氣惱侄兒的態度,而表哥又責怪表嫂嘮叨這就進入了一種惡性循環:大家都情緒化地看待問題所以,解決問題的首要條件就是擁有穩定情緒,想要孩子聽進你說的話,也要先讓孩子擁有一個穩定的情緒

比如,以下能讓孩子情緒穩定的四句話,不論孩子多大都要常對他們說:

01你可以生氣可我們要用語言表達出來

人與人之間,最直接的了解就是溝通如果你不說出來,別人永遠猜不透你內心的想法有一位父親,每次想要糾正他女兒身上的問題時都大聲一吼遇到女兒偶爾忤逆時,更是毫無征兆地對著孩子就大打出手時間一長,女孩一聽到父親的聲音就低頭不敢說話,一看到父親伸手就下意識地躲閃多年之后,當這個女孩成為媽媽時,她每次一遇到問題對自己的兒子也是非打即罵長久的心靈和情感折磨,早已經讓兒子對她避之若鶩,甚至在高中階段的成人禮上還拒絕讓媽媽參加對于兒子的如此厭惡排斥,媽媽忍不住質問:「我到底哪里虧待你了,讓你如此不待見我」

沒想到,兒子卻反問說:「你不是一直如此不待見我嗎?不管什麼事情你說什麼就是什麼,我連生氣的資格都沒有」

也就是這樣一番話,徹底點醒了媽媽仔細想想,我們為什麼生氣,大抵都是對方的態度讓人內心不平衡,生氣也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感受,孩子生氣也不例外就比如,出門時大人剛穿上鞋孩子就生氣哭鬧這個時候孩子不說,大人基本上就不知道為何而哭,只會覺得孩子莫名其妙,甚至牽連出更多糟糕的負面情緒但如果孩子把生氣的原因用語言表達出來:「哎呀,你穿鞋子太快,我跟不上了」,那家長是不是就沒有那麼大的情緒波動呢所以,面對情緒不穩定的孩子,我們要引導他們把自己的不滿「講」出來告訴孩子:「你可以生氣,可我們要用語言把你的想法表達出來」,這種直接性了解才是解決問題最簡單的方式

02你可以傷心但哭完要告訴我發生了什麼

哭,是每個人都有的情緒發泄,也是體現個人需求的一種方式孩子為什麼會哭?背后的需求歸根結底還是求助有一個特別怕黑的女孩,每次上廁所都要家里的大人陪著如果沒人愿意陪著就哭,如果哭了也不管用就憋著看著孩子因為這一點問題動不動就掉眼淚,媽媽也是急火攻心女孩每次一哭,媽媽就呵斥她:「閉嘴,不準哭,再哭就把你丟到門外去」

本以為孩子不哭之后,怕黑就隨之解決了,可沒想到怕黑的問題反而變得越來越嚴重在怕黑的恐懼心理下,女孩每次睡覺都把被子緊緊地將自己捂住看著滿頭大汗還不肯把被子掀開的女兒,媽媽也無可奈何,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其實,這就是典型的治標不治本孩子哭是表達需求的最明顯方式,如果我們嫌孩子哭而嚴厲呵斥,那孩子迫于威嚴雖然不哭了,但因為什麼而哭的根本問題依然沒有解決就像例子中的女孩,被媽媽威脅不再哭后,怕黑的問題反而更加嚴重想要克服恐懼、那必定要先釋放恐懼比如,讓孩子痛痛快快地哭一場,然后再告訴孩子:「你可以傷心,也可以害怕,但哭完之后能不能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

這一點很重要,以女孩怕黑為例,我們只知道女孩是因為怕黑而哭,但真正怕黑的原因是什麼呢讓孩子先把情緒發泄出來,然后再引導他們說出真相,這才是穩定情緒的最明智選擇而比起一哭就命令閉嘴,孩子也更需要有個情緒釋放的空間,允許孩子把內心的委屈、害怕、還有傷心都發泄出來,他們才能冷靜思考、從容面對

03你可以抱怨說出來的一定是真實需求

同樣的問題、同樣的挑戰,可以抱怨和不可以抱怨的孩子,最終所得到的結果也是不同的周末送女兒去上補習班,剛好在隔壁的舞蹈班碰到這樣一個小女孩女孩大概8、9歲的樣子,是硬生生被媽媽「拖著」進入舞蹈室的只聽到,女孩一邊反抗、一邊扯著嗓子大喊:「我不要跳舞,我不要劈叉,我真的不想再學了…」

聽到這里,旁邊的媽媽顯然火氣更大了,當眾開始批評說:「學習舞蹈這件事,當初是你自己非要鬧著要學,那個時候拍著胸脯說,一定要學出個名堂,現在才遇到一點點困難就放棄,我看你就是給自己的三心二意找借口」

女孩想再說些什麼,可看看媽媽那張黑了又黑的臉,最后只能委屈地閉上嘴巴,灰溜溜地鉆進教室開始上課

對于這樣一幕,相信不少家長都不陌生了當孩子面對困難、或者不順心的事情時就喜歡抱怨,不是覺得太難了,就是做不到、不想做…

這種情況下,大部分家長都覺得孩子抱怨就是在逃避,也不應該抱怨可事實上,抱怨也是一種思維特別是正在抱怨中的孩子,他們的大腦往往在飛速運轉,出口成章的同時還能頭頭是道這個時候孩子就是屬于成長的思維,如果能抓住這一潛力加以引導,告訴孩子:「你可以抱怨,但說出來的一定是真實需求」

在真實需求抱怨下,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孩子需要什麼,需求性的溝通才能更容易走進孩心

04你可以害怕只要是拿不定的事都要求助

初為人母時,我們總擔心不能把孩子照顧好,等到孩子離開小家步入學校這個大社會后,又擔心孩子會被欺負可比起孩子會被欺負這件事,最糟糕的是孩子在外面受到委屈后,身為父母卻是最后一個知道的10歲女孩寧寧,是一個性格比較文靜的女孩為了在學校跟同學和睦,媽媽從小都教導她:「吃虧吃福,跟同學發生矛盾了,能忍就多忍一下」

有一次,寧寧回家告狀說:「某某同學欺負我了」,得到的回答也是:「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你不招惹別人,人家怎麼會欺負得到你」

也就是從那以后,寧寧不管在外面受了多大的委屈都不會吭一聲可有次放學回家,媽媽讓寧寧洗澡,卻遲遲沒有行動不明原因的情況下,還以為犯懶、故意不想動,火氣上來時順手推了一下結果,吃痛的寧寧當時就喊出聲,說了一個「疼」

媽媽覺得大驚小怪,直到挽起袖子才發現孩子的手臂上都是抓痕看著受傷的手臂,媽媽詢問抓痕的來源,可寧寧始終都是搖搖頭,一個字也不說明明是孩子的父母,也是最親的家人,可孩子受了委屈卻不肯告訴父母,或者永遠是最后一個知道這是什麼?是忽略,也是孩子的偽堅強很時候我們總是教育孩子:「退一步海闊天空」,也希望孩子堅強勇敢,可越是表面堅強的孩子內心越是脆弱更何況,世界那麼大,孩子遇到的未知情況還有很多,允許他們害怕、遇到不舒服的事情就救助,這是本能,也是對孩子的一種保護所以,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不要急著追求結果,告訴孩子:「你可以害怕,只要是拿不定的事情都可以求助」

這句話的價值就在于讓孩子正視問題,當再遇到困難不再逃避時,那孩子的情緒基本上就穩定而有序了

那麼,關于能讓孩子情緒穩定的一些話,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