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從小「吃冷飲」和「被禁止吃冷飲」的孩子,長大后差距很大,父母要當心了
2023/09/04

家長限制孩子的初衷一定是為了孩子好,比如說限制孩子的飲食、冷飲,是為了孩子的身體健康,家長認為零食中含有太多添加劑不利于孩子的身體發育,冷飲刺激孩子的腸胃,對孩子的腸胃健康不利。

可是每一件事情很難單一,有好的影響就有壞的影響,很多時候父母只看到當下的一刻鐘,想不到對孩子長久的影響,可是長久看來,父母當時的限制確實讓孩子吃的更健康了,可是卻引發了孩子的心理問題,這就得不償失了。

那個被限制吃冷飲和零食的孩子

小七的好朋友靜靜最近總是來我家玩,靜靜是個大多數時候都非常安靜的孩子,當情緒上來就難以控制的4歲的小朋友。

她身材瘦小,飲食方面被限制得很多,不準許吃零食,不準許吃冷飲,不準許做的事情非常多。

當小七拿零食要吃的時候,我往往會分給靜靜一份,通常小七吃幾口就去玩了,靜靜吃完還會再要,她非常愛吃薯片這類的零食。

奶奶說因為家里不準許她吃零食和冷飲,所以她就非常愛吃這些東西。

看吧,家長也知道,因為在家被限制,所以孩子格外愛吃

因為平時被各種限制,所以這個安靜的女孩才會在某一刻歇斯底里大哭,且停不下來,她哭的時候有一種典型的行為「大吼」,有的時候眼淚不多,但是吼聲很大,孩子這就是在通過這種方式來表達內心的不滿意,這是被限制得太多了起到的反彈作用。

現在孩子才只有4歲,就已經有這樣的表現了,如果一直持續下去,很難想象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后,會是一種什麼狀態。

時刻記住孩子就是「彈簧」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容易就不會有很多家長在孩子長大之后捶胸頓胸地說:「為什麼會這樣,教育了孩子一輩子,結果孩子總和我對著干!」

因為我們總是忽視了一點,對孩子而言,不是父母給予什麼,孩子就得到什麼,這個過程總會衍生出新的情緒

一位朋友,從小被父母壓制,父親對他說的話永遠是:「你得好好努力,你優秀了以后才能回饋給我們,我們才沒白養你。」

他的媽媽總是對他高要求、高標準,希望他更優秀一點,這樣她和老頭子才有面子。

現在他已經35歲,工作很認真,生活很懶散,沒有什麼目標,生活于他就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家里的燈壞了,只要他老婆不催促,他都可以置之不理。

這就是一直生活在高壓環境下的反彈,你們越希望我優秀,我就越普通

就是這種愛最讓人無奈,如果是恨還可以干脆拋開、遠離,但是這種以「愛」之名「綁架」孩子,給孩子施加高壓,最容易讓孩子走向另外一個極端,因為他們無法擺脫、只能受著。但是他們又不甘心一輩子生活在這種壓力下,索性就用這樣的方式來「報復」。

孩子就好比「彈簧」,力氣用對了,孩子有干勁,而過猶不及,壓力太大了,限制太多了,有朝一日時機成熟了,孩子就會給父母最大的打擊。

父母給予孩子的壓力,已經覆蓋了孩子對美好未來的規劃和希冀,只剩下「報復」。

換一種方式,或許更有利于孩子身心成長

不要妖魔化冷飲和零食,一切東西脫開劑量談科學都是不合理的。

水果和冷飲相對比,肯定是水果更健康,但是冷飲少吃并不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什麼傷害,零食也一樣,我們只要在最初三年把控好,不要讓孩子接觸這些食品就可以了。

孩子1歲開始吃鹽,3歲可以適量吃冷飲和零食。

當然了,如果能夠保證孩子不和外界接觸,永遠觸碰不到冷飲和零食,那不給孩子吃這些東西,孩子也不會吵著要吃。

既然孩子總得和外界接觸,總得進入到大環境中,總得接觸到這些東西,家長就不要嚴格控制孩子攝入這些食品。

換一種方式,把「不允許吃,對你身體不好」改成「可以吃,但是必須要飯后吃,而且不能多吃」,效果就會好很多。

這樣孩子也不會在某個時刻瘋狂攝入垃圾食品和冷飲,不會「報復性」的去吃某種零食。

以小窺大,教育孩子的漫長過程中,我們都可以做這樣的轉換,從禁止到商量,從絕對不允許到「你自己斟酌,可以但是要適量」,孩子的逆反心理就會被消除

結語:

教育引導是一個長期的事情,我們不能只看到眼前,還要看到因為我們的某種行為對孩子產生的長期影響。

不僅要明白孩子就像一個「彈簧」,還要時刻提醒自己,保持情緒穩定,父母的言行才是真正影響孩子的關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