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奶奶親還是姥姥親?科學排序既現實又扎心,看你想得對不對
2024/05/01

你們家孩子是跟奶奶親,還是跟姥姥親呢?

按照傳統觀念,大多數人都會認為孩子會跟奶奶更親近一些,因為孩子跟奶奶才是一家人,姥姥屬于外戚,自然比不上奶奶了,但事實卻讓人感到意外。

閨蜜說了一個有趣事:

她女兒到了奶奶家,就跟客人一樣,很矜持。

雖然奶奶很熱情地招待她,給她買零食,做好吃的,但是,孩子跟奶奶之間好像隔了一堵墻,常是奶奶問一句,孩子答一句,兩人就是沒那麼親近。

可是女兒見了姥姥,眼見的不一樣。

跟姥姥有聊不完的話:最近在幼兒園發生了什麼事情了,又交了哪個好朋友,哪個老師又說什麼了……

甚至躲姥姥懷里撒嬌,也是常有的事。

閨蜜有時也勸孩子,說爺爺奶奶也是非常疼你的,你在爺爺奶奶面前別那麼拘謹,搞得好像是媽媽教你什麼似的。

可孩子告訴她,自己就是喜歡姥姥。

其實,孩子跟姥姥更親近,也是有科學依據的。抓緊看看:姥姥姥爺親孩子還是爺爺奶奶親?科學排序出來了,看你想的對不對

一些有趣的隔代親屬關系研究

在《進化心理學》一書中,按照心理親近來排序,孩子與隔代長輩之間的親密序位依次是:姥姥、奶奶、姥爺、爺爺。

1980年,來自加拿大多倫多地區的研究者,對喪子家庭的調查發現:

當孩子夭折之后,老人之中最傷心難過的是姥姥,其次是奶奶和姥爺,悲痛程度最輕的是爺爺。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坦斯卡倫(A. O. Tanskanen)等人,對英國4000多名青少年的一項調查也發現,老人對孩子的投資,無論是在物質還是在時間方面,姥姥都高居榜首,其次是奶奶,接著是姥爺,最后是爺爺。

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常看到一些人成名后, 每當想起姥姥,依然溫暖有力量。

他們會把對姥姥的愛和思念,寫成書、寫在歌里、拍成電影,這就是為什麼市面上有那麼多關于回憶姥姥的題材了。

其實,很多孩子與姥姥,比與奶奶更親近,原因既現實又扎心。

姥姥帶娃更普遍

現在很流行一句話是:「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來觀賞。」

尤其是城市,很多家庭都是姥姥在幫忙帶娃。

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老人「重男輕女」的思想觀念減退了,兒子和女兒都是自己的孩子。

父母不會認為女兒嫁出去了,就是潑出去的水,跟娘家沒有關系了。

因此,他們不會覺得女兒生的孩子是外人,幫忙帶外孫(女),是在幫別人家帶孩子。

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無論是孫子(女)還是外孫(女),都是自己的第三代,都是自己家庭的傳承,這讓姥姥姥爺對外孫、外孫女的疼愛,一點兒也不會比爺爺奶奶少。

另外,對大多數寶媽來說,有了孩子以后,如果需要老人帶娃的話,心理上會更偏向于姥姥幫忙帶孩子。

由于生活習慣、育兒觀念的不同,隔代養育更容易產生分歧,很多奶奶帶娃時有一種心態,覺得是在幫兒媳忙,對寶媽的要求會更高。

萬一寶媽與奶奶出現了分歧,寶媽出于保護和自衛心理,也不好溝通和調節。

可姥姥帶娃就不一樣了,寶媽是姥姥帶大的,生活習慣,育兒理念,姥姥與寶媽的會更相近,血脈相連的母女倆,姥姥也更愿意執行女兒的養育理念。

就算有了一些分歧和矛盾,母女倆也不會真的計較那麼多,更利于家庭的和諧。

綜上所述,很多家庭有娃后,更愿意姥姥幫忙帶娃,姥姥帶娃也更加普遍。

而孩子頭3年,會與照料者之間存在一種特殊感情關系,心理學上稱之為「依戀」,孩子會打心底信任、依賴和親近這個人。

如果姥姥陪在孩子身邊最久,孩子對她的依戀也會愈加深厚,自然會更加親近了。

姥姥是那個愛媽媽、愛自己的人

孩子3歲以前,往往是寶媽承擔了更多的養育責任,懷孕時的不適,生孩子的疼痛,照料孩子的辛勞,都讓寶媽付出更多。

姥姥心疼女兒,她知道懷孕、生養孩子是女兒人生中最需要幫助的階段,為了讓女兒在這個階段過得更順利一些,不論是經濟上,還是精力上,她們都更愿意為女兒付出。

很多姥姥因為心疼女兒,只要女兒有需要,會主動放棄舒適的生活,不辭辛苦地幫女兒帶孩子。

而姥姥帶娃,母愛的天性,讓她將對女兒的愛,漸漸轉移到對女兒孩子的身上,會對外孫(女)投入更多的感情,會更有耐心,給予孩子更多無微不至的愛。

另外,即便是寶媽自己帶大孩子,如果不是與奶奶生活在一起,寶媽帶孩子回娘家的次數,往往也比回婆家的次數多。

我見過很多寶媽,在孩子小的時候,會長時間住在娘家,和自己父母在一起。

所以,從情感上來說,因為媽媽與姥姥親近,愛屋及烏,孩子也會跟姥姥更親近。

基因遺傳因素的影響

就遺傳基因學理論來說,染色體和線粒體決定人體構造和性別,按染色體基因遺傳,孩子和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是1/4的血緣關系。

但線粒體基因,是由母親傳給孩子的,因此,不論是外孫還是外孫女,從理論上來說,姥姥是跟外孫輩在基因上占比重最大的人,血濃于水,自然也就更親近了。

其它因素

雖然姥姥與外孫輩的親密關系更有優勢,但是也有例外情況,比如:

寶媽遠嫁,孩子一直與奶奶生活在一起,從小和姥姥很少見面,一年也就見個一兩次,與姥姥沒那麼熟悉,自然也就親近不起來了。

或者,在多子女家庭里,姥姥有自己的孫子、孫女要照顧,對外孫輩比較疏遠,孩子自然也不會與姥姥太親近了。

另外,老人的性格、脾氣和觀念,也會影響孩子與之親密度。

我就見過一位奶奶,雖然孩子基本上是她帶的多,但是奶奶性子急,對孩子沒耐心,加上對兒媳不滿意,經常兇孩子,數落孩子。

小姑娘在奶奶面前很少說話,但是很喜歡姥姥,常常到了姥姥家就不愿去奶奶家了。

因此,如果孩子在奶奶家生活,奶奶對孩子很好,在與之相處中,孩子也會喜歡奶奶,與奶奶親近的。

如果孩子不喜歡老人的性格,哪怕相處再多,因為害怕和反感,孩子也與老人親近不起來的。

寫在最后

當然,姥姥親還是奶奶親,每個人判定標準都不一樣,科學排序也未必就一定科學。

但對很多孩子來說,不論是姥姥,還是奶奶,她們都是自己最親的人,都是除父母之外,最疼愛自己的人。

(以上圖片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孩子擁有一顆天然的心,只要您真心對孩子好,愛孩子,孩子就會與您親!

你家孩子是與姥姥親,還是與奶奶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