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媽,我錢丟了」,2類媽媽的「不同做法」,孩子20年后性格顯「差距」
2023/09/08

聽侄女說,她一位同學離家出走了。

這是怎麼回事?

原來,同學的媽媽給了她一個月的生活費,讓她好好保管。結果,她不小心把錢弄丟了。

丟哪了?怎麼弄丟的?她通通不知道。來回找了好幾遍,就是沒找著。

害怕被媽媽罵的她,學校也沒去,家也沒敢回,躲了起來。

後來還是老師家長大范圍地找,才在學校附近的一個自助書店找到了她。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事,說誰誰誰家孩子丟了錢,害怕得不敢回家。

其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遇到的每一次挫折或「危機」,都是我們教育孩子的契機。

像不小心弄丟錢這種事,父母處理得好,可以培養孩子處理錢財的智慧。若處理不當,則可能成為孩子一輩子的心理陰影。

一:「媽,我錢丟了」,2類媽媽的做法不同

聽侄女說完,我想起發生在鄰居家的一件事。

鄰居媽媽給孩子錢,讓他自己去充飯卡。哪曉得,孩子一到學校,錢就不見了。在學校還是蹭的同學的飯卡。

回來后,他告訴媽媽自己不小心把錢弄丟了。媽媽雖然也有些懊惱,但卻沒有生氣,還是平靜地問孩子:「你把錢放在哪里了?」

孩子回答:「放在右邊褲口袋里。」

「那在去學校路上,錢為什麼會在口袋里丟掉呢?」

孩子仔細想了想,恍然大悟:「我知道了!肯定是我掏公交卡的時候,不小心把錢也掏出來了,錢應該掉在站牌的馬路上了!」

雖然後來他們也沒找回錢,但孩子卻從此長了記性,把錢單獨放一個地方,不與其他東西放一起,以免掏口袋的時候把錢弄丟了。

鄰居媽媽說,這件事后,孩子對自己的財務非常上心,并且保管得非常好,很少再犯類似的錯誤。

我們去觀察身邊的孩子,如果他有丟三落四的習慣,那即便父母每次都嘮叨、指責,甚至還懲罰孩子,想要他長記性。但又忍不住處處為孩子包辦,啥事都替他想好、做好。

那大機率,孩子會形成丟三落四的習慣。以后還是會經常丟東西。不是筆不見了,就是水壺、外套落學校了。

這是因為,我們只顧打罵孩子,卻沒有讓他形成正確的金錢觀,沒有教會他掌握財務管理的技能。

相反,孩子還可能因為害怕弄丟錢引來懲罰,他會逃避承擔管理財務的能力,把這些責任推給家長,讓家長幫他處理好,而不是主動管理好自己的物品。

20年后,兩個孩子會在性格上形成巨大差異。

像我鄰居家那個孩子,他就打心底培養出責任心,知道該如何妥善保管自己的物品。并且也知道,如果錯誤已經犯下了,那就反思這個過程,汲取經驗教訓,避免下次再犯。

而每次一弄丟東西就挨罵的孩子,他只會變得更加膽小怯懦、不自信。長大后不是花錢心理沒有數,就是犯了錯不敢找人幫忙,一味地逃避甚至撒謊。

那當孩子丟了錢后,我們該怎麼教育呢?

二:培養孩子對金錢的智慧

面對孩子丟失財物,我們做大人的,肯定也會心疼著急。但已經丟了,再怎麼罵也無濟于事。

這時候,我們不妨冷靜下來,做好以下2件事培養孩子對金錢的智慧。

①第一件:反思過程

我們可以慢慢引導孩子回想,錢放在哪里了?一路上他都經歷了什麼事?有可能是什麼原因引發的丟失?下次我們可以怎麼做,避免再次發生?

若能培養孩子這樣思考的習慣,那孩子,就能自覺培養出責任心,以及正確對待金錢的態度。

其實,如果孩子真能從一次錯誤中學習到經驗教訓,那我們應該高興才對。因為,這筆數額不大的錢,培養了孩子受益一生的能力,避免將來在財務上犯更大的錯。

②第二件,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財商。

很多孩子丟三落四,歸根到底是他不愛惜財物,對于錢財的流失他不在乎。而不在乎錢財,根本原因,就是他對金錢的意識很淺薄,財商較低。

這時候,我們就很有必要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讓他打心底愛護好自己的財物。

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財商教育側重不同。

3歲,主要是簡單地認識紙幣上的數額大小。

4歲,平時買零食的時候,可以鼓勵孩子自己付款。

5歲,培養正確的金錢觀。

6歲,有一定的零花錢,并且學著存錢。

7-10歲,學著記賬,清楚自己的金錢流向,培養掌握、管理錢財的能力。

這樣,孩子就會對自己的錢財有一定的責任,并且擁有管理錢財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