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間,看到一則視訊,令人非常壓抑。
視訊中,一個小男孩因為頑皮,弄壞了飯店里的物品,需要媽媽站出來為自己賠償。
媽媽解決完賠償事宜之后,因為對孩子的行為不滿,便開始了批評和訓斥。
隨著媽媽的教育,小男孩不但沒認錯,反而發起了脾氣,甚至沖上去要打媽媽。
這下,媽媽也爆發了怒火,和自己的兒子撕扯在了一起,母子倆的行為,瞬間吸引了飯店里不少人的圍觀。
圍觀的人群,對這個孩子提出了相同的看法:脾氣太差了,需要好好管教一下。
但我看到這里,內心卻出現了相反的聲音。
可能很多家長都跟圍觀群眾一樣,認為小男孩亂發脾氣,甚至動手打媽媽的行為,是被寵溺的太深了,屬于「慣出來」的毛病。
其實,抱有這種看法的話,很多時候,我們就會陷入到一個誤區當中,這種誤區,不但會讓我們冤枉了家長,也會讓我們冤枉了孩子。
因為孩子發脾氣,可能并非是沒禮貌、沒教養、脾氣差,背后還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
《兒童情緒心理學》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
孩子的情緒和大人不一樣,他們的情緒表達往往更加直接。
換言之,像是孩子發脾氣的情況,只要我們家長善于觀察就會發現,當孩子的語言能力,無法跟得上自己的需求的時候,就會把發脾氣當做自己表達訴求的語言。
所以接下來,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孩子發脾氣時,所想表達的「語言」,究竟都有什麼吧。
①孩子發脾氣,可能因為挫敗感
對于小孩子而言,他們正處于以自我為中心的發展階段,這個階段,孩子獨立意識萌芽,自尊心、羞恥心開始滋長,所以一旦感受到周圍環境,可能刺激到自己的自尊心的時候,就會通過發脾氣來表達自己內心的痛苦。
就比如上面的那個小男孩,媽媽的訓斥傷害到了他的自尊心,讓他在眾目睽睽之中,陷入到了一種「挫敗感」之中。
所以當他媽媽不停的指責他的時候,他才會通過發脾氣、表達憤怒,來掩蓋自己內心的痛苦。
②孩子發脾氣,可能是沒感受到愛
在《媽媽是超人3》中,霍思燕的小暖男嗯哼,就有突然發脾氣的情況。
當時,霍思燕的閨蜜帶著孩子來家里做客,結果嗯哼突然發起了脾氣,甚至聲稱要跟媽媽絕交,離家出走。
而之所以如此,歸根結底就是因為,嗯哼覺得媽媽照顧客人,而忽略了他。
那一刻,在孩子心里,媽媽不愛自己的種子在生根發芽,最終就會通過發脾氣表達自己的恐懼和害怕。
③孩子發脾氣,可能是訴求沒得到滿足
日常生活中,孩子會因為很多事情發脾氣。
比如,想吃冰淇淋,想去超市買玩具,被媽媽拒絕這些事,總能會觸發孩子發脾氣的「爆發點」。
遇到這種事,很多家長會跟孩子講道理說:「你有啥想法,能不能好好說」?
但事實上,根據研究發現,孩子語言系統的完善,要在成年前,才能真正成熟。
換言之,很多小孩子遇到問題時,他們的語言能力是跟不上自己的需求的,所以就會依靠發脾氣來表明自己的訴求。
所以說,很多時候,我們家長所認為的孩子無理取鬧、不講道理、沒有禮貌、缺乏教養等等發脾氣的情況,其實都是孩子在表達內心情緒的一種「求救信號」。
那麼面對這種情況,我們究竟該怎麼做呢?
作家雷布斯說過一句話:
孩子沖你發脾氣,是想讓你走進他的內心解決問題,我們應該高興才是。
但事實上,大多數父母遇到孩子發脾氣的情況,一般下意識就會通過「說教、批評、講道理」來讓孩子停止憤怒、理智一些。
這種做法,有用嗎?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有用,但是卻會造成一種結果,就是會壓抑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內心失去安全感,并且對父母缺乏信任。
就比如說上述提到的那個被媽媽當眾批評教育的孩子,可能在今后的成長過程中,都懼怕于跟媽媽在一起相處,久而久之,就會造成親子鏈接的斷裂,影響孩子的性格塑造。
就像兒童心理學家黛博拉說的那樣:讓孩子將脾氣發完,發脾氣本身是無害的,阻止發脾氣才是。
所以說,當孩子發脾氣時,我們的第一反應不是阻止、不是勸導、不是批評教育,而是「看到」他們的情緒。
正如心理學家李雪說的那樣:看見,是療愈的開始。
當我們看得到孩子發脾氣背后所表達的意思,就能平靜溫和的給予孩子提供愛和幫助,而這種方式,才能讓孩子最短時間內,冷靜下來。
我們家長有了這個心理過渡之后,接下來就可以用一個固定句型,達到進一步安撫孩子,給予孩子愛與安全感的作用。
這個固定句型就是:把「別哭了」換成「我知道……」
在《不可思議的媽媽》中,就上演過這樣的神奇一幕。
有一期節目,胡可帶著兒子小魚兒吃飯,可是在吃飯過程中,孩子卻要玩新玩具,但遭到了胡可的拒絕,然后小魚兒變得逐漸憤怒。
緊接著,胡可就給我們上演了教科書一般的表態。
胡可對發脾氣的小魚兒說:我知道你很想讓玩具變身,你很想讓它變成機器人,但是要等吃完飯以后,這是規則,我們要遵守規則。
聽到媽媽的話,小魚兒慢慢變得冷靜下來,并且在吃完飯之后,再去組裝玩具。
而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神奇效果,主要原因就是胡可第一時間看到了孩子的需求,并且具備同理心,去肯定孩子的訴求,然后才是教會孩子規則。
所以,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我們也可以按照這套法則去做,通過這種步步為營、由淺入深的方法,才能讓孩子的內心感受到愛與安全感的同時,學會正確處理問題的方式。
其實,再怎麼優秀的人,也有發脾氣、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作為家長,需要做的,就是接納孩子的脾氣,并且用自己的愛與溫柔,教會他們如何正確的處理情緒。
或許這,才是我們更應該給孩子提供的家庭教育吧。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