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在3歲之前,家長要給孩子「立四個規矩」,不愁未來不成才
2023/08/23

中國家長的普遍思維:從小就希望孩子成為最優秀的那個。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往往會想出各種方式,比如上各種補習班,與其他孩子各種對比,針對性教育等等。

父母的出發點無疑是為了孩子好,然而,有些努力注定不會有回報,相對而言,我覺得大家應該從其它方面入手解決問題。

比如下面4個規矩,越早立越好,可以有效幫助孩子成長。

盡管很少有人會想起三歲之前的東西,不過有一點已經得到了兒童教育界的證實,孩子在三歲之前所接受的信息,其影響力遠超之后的深度教學。因此,要想徹底改變孩子,還得選擇從3歲之前開始著手。

規矩一:學會分享

人類作為群居類生物,人際交往是一個無法避免的難題,事實上,從某種層面來看,在這方面越拿手的人,未來混得越好,哪怕他們并不是群體中最優秀的那一個。

沒人喜歡吝嗇的人,因此,為了更好、更快地獲得她人友誼,分享無可替代。

大方看似簡單,不過對小孩子而言,它確實違背了天性。從人性本能來看,唯有自私才能活得更好,因此,小孩子都不大方。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他們都想獨自占有。

而要想改變這一點,家長的教育至關重要。

我們可以從點滴做起,比如先讓孩子學會自立,讓他們打掃自己的房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然后再去暗示孩子,分享可以獲得外力幫助。有了甜頭,孩子自然更加樂意分享,相反,如果上來就強硬要求孩子分享,他們就只會埋怨。

更有甚者,還會認為父母不喜歡自己,無形中破壞親子關系。

當然了,窮大方也不行,應該在能力承受范圍內去分享,這樣性價比最高。

規矩二:不允許說臟話

老一代人雖然一直有這個規矩,對它重要性的概念可能還不明晰,事實上,不說臟話是最起碼的個人素質,尤其是在高端場合,也許就因為一句話不對,然后引發一系列的問題。

我之前就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同事去相親,本來兩個人都挺滿意的,家庭條件、個人身材、顏值等等,匹配度高的驚人。結果同事在吃飯過程中無意說了一句臟話,然后女方回復:不喜歡低素質的人,就這麼莫名其妙的吹了。

其實同事這人真不錯,說臟話也僅僅是口頭禪,沒有任何惡意,不過碰到較真的人,道理實在講不清楚。

哪怕不考慮那麼深遠,相信廣大家長同樣不喜歡孩子滿嘴臟話,那樣著實有些不雅。

至于這個要求如何達到,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我就不在這丟人了,總之,大家意識到重要性就行,千萬不要打折扣。

規矩三:遇事先思考

小孩子分為兩種,一種是遇到事情光哭或者大喊大叫的類型,另外一種是遇事可以沉著冷靜面對,先思考,然后嘗試,最后再根據反饋來衡量如何對待的類型。

顯然,后者處理問題的方式要比前者厲害無數倍。

小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他們并不會科學、高效處理問題,而要想改變這一點,唯一的方法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在這重點批評某些媽媽,她們心理素質不行,遇事就慌,連帶著孩子也跟著模仿。雖然萬事開頭難,可一旦開了頭,再想轉向,難度極高。

在這給大家兩點建議:

可以先讓孩子吃苦,讓她們習慣挫折,以此磨煉孩子的意志力,心理素質提高之后,才能更好地展開教育。孰能生巧,我們可以選擇一些簡單的事情讓孩子獨立完成,不管做的好不好、對不對,中途都不要打擾他們,哪怕他們主動求助都不要理睬。等孩子習慣之后,未來就不會出現手足無措的狀況了,再大的困難,也得先試試才知道行不行。

值得注意的是,安撫工作不能少,一味地打壓而缺乏安撫,反而容易激起他們的逆反情緒,要是演變成心理疾病,那可不是開玩笑的事情。

規矩四:跟優秀的人相處

是不是覺得這一點有點「勢利眼」?非要跟優秀的人相處,有點瞧不起人的意思?

有一說一,這個社會確實「咸魚翻身」的案例,不過那個比例實在太少,根本不值得我們去關注。

與之相反,越是跟優秀的人在一起,未來有所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畢竟那些人接觸的人與事情,都比較高端。

他們相當于一個跳板,可以幫助我們彌補不足之處,與此同時,別人之所以優秀,那必然是有優秀的點,這些閃光點值得我們去學習、模仿。

早晚有一天,我們也能成為別人嘴里優秀的人,至于一些不好聽的風評,無視即可。畢竟這是一個以「現實說話」的社會,名聲再好又有什麼用?大家要把嫉妒與無能狂吠分清楚。

除了上面4個基本規矩之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大家可別忘記了,那就是孝道。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年輕一代對孝順的重視程度越來越低,標準也逐漸模糊,尤其是非獨生子女家庭,很多小孩子嘴上說自己一定會孝順父母,可實際行動卻完全相反,甚至有些令人心寒。

他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自己優先,然后才是父母,必要時甚至可以犧牲父母!在醫院工作過的人對這一點應該感觸頗深,為了那點錢,不知道鬧出過多少悲劇,有時候外人都看不下去。

神奇的是,一直不被人看好的獨生子女,反而更加孝順,也許是因為他們無法推脫的原因,不管是出人、出力還是出錢,他們都更加主動,也更有擔當。

當然了,孩子未來孝順還是不孝順,不能以「是否獨生」為標準,一切還是看父母是怎麼教育的。

先成人,再成才,這是正常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