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孩子給老人帶會很輕鬆?李玫瑾教授:孩子3-6歲不自己帶,以後會操一輩子心
2024/04/29

很多父母覺得帶孩子太麻煩了,於是就把孩子扔給爺爺奶奶來帶。其實爺爺奶奶帶孩子可能比父母還要花心思,畢竟是自家親孫子/孫女,肯定是愛屋及烏。即便是這樣,那為什麼還不建議孩子給爺爺奶奶呢?

01

先分享一個網友的事例:

小柏和老公都是剛畢業沒多久,為了多賺一些錢,就放棄了本專業,一個去學了設計,一個去學了程式。

這兩種工作,在大城市工資比較高,所以兩個人都變飄在了上海,即使小柏懷孕,依舊堅持在上海工作。

後來在上海生了孩子,孩子一過滿月,就讓孩子的奶奶從東北把孩子接回去了。

因為兩個人都忙,也因為他們租的房子是連個窗戶都沒有的小小單間兒。

之後就是跟孩子漫長的分別了,即使在週末的時候,會跟孩子視訊,會跟孩子強調:寶寶還記得媽媽嗎?我是媽媽哦~

經常視訊之後,小柏就忍不住跟老公發脾氣,發著脾氣就哭了……

他們夫妻兩個,只要是有長的假期,就會回家,但是孩子跟自己還是親不起來。

讓小柏特別難過的是,有次全家一起去玩,孩子迷糊這臉說餓了,小柏就喂孩子吃奶。

結果孩子亂扭,就是不吃,還非要去找奶奶。

等到奶奶懷裡,跟奶奶說餓……

奶奶抱著孩子說:沒事,等到下車,我們就買點吃的。

孩子才安靜下來。

這讓小柏很受打擊,但是為了賺錢也沒辦法,想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教育,就要拼命賺錢。

其實,寶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在孩子一歲半之前,給孩子更多高質量的陪伴。

寶媽的陪伴能讓孩子記住你

生物學家勞倫茲對灰腿鵝做過一個實驗,剛出生的灰腿鵝跟著誰,就會認作誰當媽媽,並且會學會這個「媽媽」的一些行為習慣。

當這個生物學家把剛出生的灰腿鵝放在封閉環境中,幾天後放出來,即使媽媽就在面前,它們也認不出來了。

雖然人類和灰腿鵝在智力、年齡上有所差別,但是這種動物性卻無法改變。

如果孩子一出生,寶媽就離開孩子,會讓孩子對寶媽很難有的母親愛的感覺,長大後,孩子和媽媽的感情通常也不會很親密。

02

李玫瑾:1歲半之前再累也要自己帶

人民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長期從事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對於育兒有著一套自己獨特的理論,深受廣大家長的喜愛。

在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李玫瑾教授除了注重孩子未來的發展之外,更注重成長過程中的性格養成,還有孩子本身是否覺得快樂。

李玫瑾教授曾經在一次講座上說過:「一歲半之前再累也要自己帶,儘量不要讓老人帶娃。」

孩子的成長除了吃飽穿暖之外,還需要父母的呵護,一歲半之前是孩子的依戀期,這個階段誰一直照顧寶寶,他長大之後就會跟誰更親近。

寶寶7個月之前是初步依戀期,8個月之後進入一臉關鍵期,這一時期一直持續到一歲半或2歲左右。

如果寶媽錯過寶寶成長的這個重要時期,即使是親媽,寶寶長大以後可能都會跟你不親近,到時候後悔也來不及了。

3-6歲:寶寶性格形成關鍵期,可能會影響一生

都說「三歲看老」,有些人有些不服氣,覺得怎麼可能才三歲,就能決定一個人的一生呢?

英國精神學家科斯比,追蹤了1000多名孩子,花費了23年的時間進行調查研究。結果顯示:23年後,這些在3歲時參與實驗的孩子,長大之後的性格沒有多大變化。

3-6歲的階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帶娃的人至關重要,如果沒有養成好性格,想要長大一點再糾正就變得很困難,還有可能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想讓寶寶有出息,6歲前這三樣「使勁管」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好孩子是管出來的,特別是6歲前這個時間段,至關重要。

想讓孩子未來更有出息,家長在孩子6歲前,這三樣一定要「使勁管」:

① 管出孩子好習慣 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讓他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助於孩子養成自律,而自律的人,未來成功的幾率會更高。

② 管出孩子好性格 孩子的性格養成主要在於言傳身教,小時候可能露出一些負面性格的苗頭,家長只要及時糾正就好了,特別是6歲前性格養成階段,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③ 管出孩子好質量 想要培養孩子好質量,6歲前孩子「立規矩」,明確地讓他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家長只要管到位,孩子長大以後的質量也差不了。

Wendy媽有話說:

媽媽這個角色,對孩子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

對孩子來說,媽媽就是他們心理上的「安全島」以及快樂的源頭,寶媽們請盡可能給到寶寶更多的關愛,無論是溫柔的話語,還是抱抱、親吻等身體的接觸,對寶寶來說就如同滋養他成長的陽光和雨露,更不要拋開孩子交由他人撫養,即便是工作繁忙,也要每天抽出一些時間陪伴寶寶,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非常有利的,如果一旦錯過,可能一生都難以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