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媽媽對孩子的愛雖是本能,但也有關鍵時期!媽媽要珍惜
2024/04/29

要想說什麼職業最容易發脾氣?我覺得這個職業是:媽媽。

我們這樣說吧……做媽媽之前:輕聲細語,當了媽媽之後,簡直就是個母老虎。

雖然每天都想著告訴自己,教育孩子一定要溫柔、要堅定。但是……惡魔熊寶寶的力量總是讓我喘不過氣來!我是Wendy媽咪,如果您也像我一樣有個讓你發狂的寶寶,請關注我, 讓我們一起成長!

媽媽在陪伴孩子長大的過程中,會發現孩子慢慢的有所改變。從前特別「黏」自己的孩子,現在開始與自己「疏離」。她們會認為這是由於自己的疏忽,才讓孩子有這樣的反應,是孩子不愛自己的表現。其實,孩子的行為雖讓媽媽心裡失落,但這是他們正常的心理反應。

我以前只要出門,女兒Wendy就會抱住自己不願撒手,有時還會哭鬧需要人哄。可現在不管是上班還是出差,女兒在淡淡的打過招呼以後,就會只顧著玩自己的玩具。她還經常跟在姥姥的身後,平時也與姥姥更親近,看樣子已經習慣媽媽的離開了。後來,我才知道這是由於自己不在身邊,孩子會根據情況做出調整。這是成長階段必要的轉型,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這樣的過程。

1、

上周跟閨蜜一起逛街,雖說兩家人已經熟悉的快成「親家」了,可她一歲半的女兒硬是不讓我抱,怎麼逗也就是不讓抱。

「你看,你媽媽都累了,來阿姨抱一會兒,讓你媽媽歇一歇。」

「不要,我要跟著媽媽!」

「可是你媽媽很累呀!」

「媽媽不累,我就喜歡媽媽抱。」

好吧,小傢伙表達愛的方式倒是簡單粗暴,全程都拽著閨蜜的衣角,就連閨蜜去個廁所她也是跟著去。

遭遇如此情景的閨蜜,即便是累著,也是滿臉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別看孩子粘著你,那可是小傢伙「霸道」愛你的方式呢!

如果粘著媽媽是「霸道」,那給媽媽留好吃的就是「總裁范兒」的愛的表達。

在他們的世界裡,媽媽是特別的存在。

小外甥也是剛到學會說話的年齡,更是一家人歡樂的源泉,尤其是在給過他吃的東西再逗他的時候,誰也不讓吃就讓媽媽吃,自己爸爸也不行。

「來,兒子,爸爸咬一口。」

眼看爸爸的大嘴就要咬到,小傢伙立馬把手挪開,看見媽媽過來,連眼神都透著光。

「媽媽吃!媽媽吃!」

看到如此情景的妹夫,也是很紮心啦。

都說母子連心,看到如此「區別對待」,想必媽媽們的內心也是十分溫暖的,感覺自己生孩子受的罪,根本就是不值一提的。

不單是行動上的「偏愛」,孩子思想上也是時刻與媽媽「保持一致」。

永遠向著媽媽,是寶寶處理事情的「首要原則」。

2、寶寶的四個依戀期

美國心理學家將寶寶的依戀期分為了前依戀期、依戀期建立期、依戀期明確期、依戀期交互關係期。

01前依戀期:出生到2個月

寶寶用微笑、抓握、哭泣、凝視等方式與人交流接觸,一旦得到回應,就會用微笑、全身動作來給予回應。不排斥周圍的人,可以接受來自陌生人的關注,可以立馬識別媽媽的聲音和氣息。

02建立期:2個月-7個月

這個階段和媽媽是最親密的,開始對熟悉的人、陌生人、偶爾照料的人做出不同的反應,同時,渴望更多的身體撫摸和愛護。會發出信號,引起媽媽的關注。

03明確期:7個月-2歲

嬰兒對照看者的依戀期越來越明顯,若是分別,會變得難過,出現焦慮。除了用哭聲抗議,還可能跟隨或者爬到照看者身上,如果媽媽為長期照看者,寶寶們會將媽媽作為安全保護傘,獲得情感支持。這段時間是孩子最重要的依戀期,如果照料者總是在身邊陪伴,他們就會安心玩耍,不再孤獨,不再哭鬧。

04交互關係期:2歲以後寶寶的語言能力迅速發展,可以理解照料者的來去時間,並且明白或者預測他回來的時間,分離的抗拒也會有所下降。同時,寶寶們還會進一步與媽媽等照料者協商,來勸說他們離去的時間,可以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採取行動,並且可以察言觀色,根據媽媽的反應來調節自己的哭鬧程度。

3、

如何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

爸爸媽媽在孩子3歲以前,總覺得孩子還小,就把孩子全權交給了家裡老人或者保姆帶,然後當上了甩手掌櫃,等孩子大了,才發現孩子跟自己不親,才來抱怨孩子怎麼這麼難管,跟自己總是對著幹,殊不知,原因就是在孩子最初的三年,沒有給予足夠的陪伴,沒有跟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依戀關係,所以未來才會出現那麼多父母口中的「問題孩子」。

孩子3歲前,建立良好親子依戀關係,幾點實用的建議:

●盡可能母乳餵養,在哺乳過程中,寶寶躺在媽媽的懷裡可以感受到安全感,餵養的時候不要玩手機、做其他事情,專心陪伴寶寶吃奶,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的。

●儘量自己帶孩子,不要隨便調換帶寶寶的人。

●盡可能的回應孩子的情感需求,讀懂孩子的哭聲,及時給予回復。

(孩子一哭就抱,這是對及時回應錯誤的理解,媽媽需要正確解讀孩子哭的原因,對於真正的需求的哭予以回應,無理取鬧的哭可以忽略。)

●爸爸要多陪伴孩子,爸爸很重要。

●不要在陌生人剛來的時候,突然離開你的孩子,或把孩子交給他人抱。

●不能用恐怖的表情和語言來嚇唬孩子,更不能把工作中的怨氣發洩在孩子身上。

Wendy媽咪有話說:

媽媽對孩子的愛雖是本能,但也有關鍵時期。孩子出生的頭三年裡,是孩子性格養成、智力開發、親子關係建立非常重要的時期,就如鮑爾比所說:「錯過孩子建立依戀物件期,如果推遲到2歲半以後,再好的母親撫養都沒用了。」

一分鐘認識我:親愛的,你好!我是Wendy媽媽,這裡有育兒乾貨,有情感小文,如果你是媽媽關注我准沒錯,願咱們在育兒路上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