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歲退休夫婦擠45㎡小宅,空間絲毫不敢浪費,住出很多人羨慕模樣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妳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妳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妳:不必追。---龍應台《目送》

這是很多子女長大后離家的場景,也是 香港一對62歲退休KEN夫婦的生活寫照。

他們唯一的兒子由于工作的原因,要搬出去獨住,為了讓父母能夠擁有一個舒適的養老環境,離家前,將住了多年的房子進行翻新。

房子位于香港大埔墟南運路,建于上個世紀90年代初,歷經風雨,建筑外墻有些斑駁陳舊。三層商業房上聳立著6座28層的住宅樓,有游泳池,網球場等配套設施,不遠處就是山巒起伏的景色,空氣清新。遠離市區,居住在這里還是比較舒適的,而且離捷運站僅一步之遙,對于老年人來說,出行方便非常重要。

房型圖

6棟住宅樓的外觀基本相似,都是3梯8戶的緊湊布局,每套房子使用面積在 43㎡[465呎]到 57㎡[620呎]之間,最大的優點就是每個空間都有獨立的采光。

KEN夫婦的家是 F戶型,朝南,兩室兩廳一廚一衛的格局, 實用面積45㎡[無公攤],在改造上空間絲毫不敢浪費。

如果上海有這樣的戶型,估計要搶瘋了,對于剛需家庭來說,最適合不過了。

裝修前的房子已經破舊不堪,水電經常出現問題,無法滿足兩位老人的養老生活。

玄關

入戶門的右邊定制了一組收納柜,下方懸空區域可以放置當季常穿鞋靴,出門常用的鑰匙等小件物品,可收納在中間的壁龕,拿取方便。

往里是 廚房餐廳客廳臥室,地面滿鋪木紋磚,空間雖小,裝修得卻精致溫馨,住出很多老年人羨慕的模樣。

廚房

拆除了廚房和餐廳的隔墻,將客廳、餐廳和廚房進行一體化設計,提高空間利用率,讓小戶型瞬間放大了不少,而且動線也變得十分順暢。

L型廚房的面積約 5㎡,粉綠色擋水墻面十分亮眼,搭配原木色櫥柜,在面積比例上拿捏得恰到好處,不顯雜亂。

小戶型家居提升儲物能力,最好的做法就是極致利用垂直空間。定制的上柜和地柜可收納大量的廚房用品,局部開放式層板柜,放置調味品,小綠植,美觀實用。

在這里要說的是:上柜底部要安裝LED燈帶,夜間就不用摸黑了。

餐廳

餐廳沒有多余的裝飾,黑色餐椅選用長條形和單椅,搭配兩盞極簡吊燈,增加空間的層次感。而橡木色餐桌線條簡潔,與整體風格相得益彰。

餐廳和廚房之間設置島台,承擔備菜和傳菜的功能,台面材質同廚房擋水墻。島台下方預留進水口和排水口,洗烘一體機嵌入式安裝到其中,解決了無陽台晾曬的問題。

客廳

客廳在餐廳的另一邊,面積不大,利用一側的橫窗將自然光引入室內。

靠墻定制一組創意的橡木柜設計,兼顧展示和收納功能,無把手柜門給人干凈整潔的感覺。搭配淺藍色的兩人座布藝沙發、圓形茶幾、灰色圓形地毯和實木電視柜,讓空間看起來干凈清爽,又不失溫馨舒適。

與多功能房的隔墻上部采用黑框玻璃材質,視覺上更加通透。

多功能室

原來兒子的臥室改造成多功能房,可待客、可儲物、可當臨時睡房。

通體的原木色空間,溫馨極了。

再小的家,再差的戶型,只要用心布置,都無法限制KEN夫婦倆對精致養老生活的追求。

原有靠窗的飄窗,同樣以地台呈現,位處高層,視野開口,空閑之余,夫婦倆坐這里看書、喝茶、賞景,愜意十足。

臥室

臥室空間也非常小,除了必要的傢俱外,沒有多余的物品,溫馨舒適的氛圍,可以促進睡眠。

定制的木質地台靠窗擺放,與床頭柜和衣櫥相連,床頭墻上一幅簡約個性的裝飾畫,彰顯了KEN夫婦的精致品位。

衛生間

衛生間與餐廳相鄰,巧妙地利用推拉門,減少占用空間。

狹小的衛生間設置了洗漱台、馬桶和淋浴間,利用洗漱台的兩邊設計了儲物柜,滿足各種洗浴用品的收納需求。咖色和淺藍色磚的搭配,讓空間不顯得逼仄、擁擠。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