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父母「沒有邊界感」,容易給孩子帶來「3種災難」,希望你不是這樣的家長
2023/11/02

一位媽媽表示自己非常有時間觀念,每一天都會安排的非常妥當,比如說,假期當中,每天早上兒子6點就要起床吃飯、寫作業,午睡、出去運動,無論學習還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時間安排都特別有條理

小學階段,孩子對于媽媽說的話言聽計從,但是孩子現在上國中了,開始叛逆。青春期的娃感覺到自己沒有了自由,憑什麼都要聽你的?

一次周末,孩子想出去跟小伙伴玩耍,媽媽說,不可以。為此孩子把自己的房門反鎖,躲在房間里整整一下午的時間,沒有吃飯,也沒有和母親說一句話,孩子的反抗,讓家長覺得很無奈。

父母的這種愛會讓孩子感到窒息,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家長總是說:

「我一切為了你好」

「爸爸媽媽不會傷害你」

「聽我們的沒有錯」

「……」

這樣的話語,經常掛在父母的嘴邊。控制孩子,反倒會讓他們越來越叛逆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曾經做過一份調查,關于家長對孩子的干涉情況,結果顯示:74%的人表示父母對自己的管束多,12.1%的人說父母對于自己的管束很多。

由此可見,父母對子女管束的太多了。比如說日常生活中的小習慣,作息時間,飲食習慣,工作規劃,婚戀方向,消費習慣,興趣愛好等等。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舍不得和孩子分離,總是以愛之名去約束娃的一切,甚至把成年的子女緊緊攥在自己的手中。家長沒有邊界感,可能給孩子帶來3種災難

1、娃經不起挫折打擊

英國心理學家克萊爾說過,作為家長,真正的成功就是讓子女盡早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自己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父母越成功

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父母凡事干涉,事事關注。娃沒有了獨立的思考意識,做事情也唯唯諾諾。遇到了困難總是會找大人求助,走上社會之后,孩子也如同風中搖曳的小草,經不起一絲的風吹雨打,可能遇到點挫折就會一蹶不振

只有培養出邊界感,才能讓娃有獨立自主的思考能力。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尊重自己的,娃有健全的人格,在未來走入社會,他們才會成長為一個有邊界感的人。家長應該給予孩子精神上的自由,凡事要征求娃的意見。在意見不統一時,可以和孩子慢慢的商量。

Tips:當娃遇到了困難或者犯了錯誤時,家長要讓他們自己承擔后果,然后教孩子如何去解決問題,而不是推卸責任

2、孩子不懂得感恩

我國的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辛苦的家長。大人以為自己為了孩子全心全意的付出,給了寶寶全部的關懷和愛,但是孩子卻認為家長的做法是理所應當的,到最后還會導致親子關系疏離。

孩子對家長的做法充滿了怨氣,一旦有能力反抗,就會痛訴。孩子不懂得感恩父母感覺到非常失望,恰恰是因為家長沒有邊界感,才會影響了娃正常的成長。

寶寶想要屬于自己的空間和自由,家長越是管束,孩子越要反抗。學會適度的放手,給他們一點空間和自由,這樣的教育方式才是正確的。

父母可能會因為娃的叛逆而心力憔悴,孩子在家長的保護之下,什麼都不會做,越來越依賴父母。

我想說的是,家長要保持清晰的界限感,守住自己的邊界,孩子才能長成獨立健康的人。

3、抑郁心理

家長沒有邊界感,容易讓孩子產生心理問題。鄰居家的女兒從小就被父母寵愛著,無論吃的還是穿的都是最好的。表面看起來,這個孩子非常幸福,其實她的內心非常痛苦。從小到大,無論娃做什麼事情,家長都要進行干涉。

讓人不能容忍的是,孩子的臥室門都不可以關,白天家長可以隨便進來看,晚上也是如此。孩子反抗的時候,家長說我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以至于孩子走向了失控的邊緣,得了輕微的抑郁癥

心理學家研究表示,寶寶在兩、三歲的時候就產生了自我意識,他們會逐步建立自己的邊界感。比如說,寶寶認為這個玩具是我的,別人不可以隨便拿。我還要玩一會,大人就讓我去睡了。父母卻認為一個玩具而已,經常拿去送給別人。

到了應該入睡的時間,就要強行關掉燈,強制性的要求孩子去睡覺,這種命令已經剝奪了孩子的成長環境。

孩子進入青春期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也開始叛逆。父母沒有邊界感的行為會讓娃更加叛逆,比如說,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有心事了。他們平日里寫寫日記,家長會偷偷的翻閱

孩子覺得家長是窺探了自己的隱私,父母還會理直氣壯的說我為了你好,怕你早戀,我們要幫助你成長。殊不知,父母的這些做法,只會把孩子推得越來越遠。家長還要讓孩子有一定的隱私概念,比如說男女有別,身體上的哪些部位不要隨便讓別人觸碰。

結語:

聰明的父母,要保持一定的邊界感,不要凡事干預孩子。學著適度的放手,給娃茁壯成長的空間,才能夠讓孩子未來的人生更加幸福精彩。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