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專欄作家芭芭拉·艾倫瑞克想研究一個問題:窮人為什麼困在底層?她選擇了六個城市,揣著1000美元在不同地方、不同行業打工。她做過售貨員、清潔工、老人服務等6種工作,每一份工作都吃盡了苦頭。租破爛的房子,夜以繼日地苦干,但不管怎麼努力,她永遠存不下來錢,看不到任何出路。最后,她終于明白:窮人吃的都是一些低級的苦,這使他們陷入了「窮忙」的惡性循環。
生活的累與苦有千萬種。無意義的苦只會徒勞地消耗一個人。
01 20世紀90年代,出現了一個新名詞:working poor。指整日奔波勞動、遭各種罪,卻始終無法擺脫貧窮的人。他們就像一頭被拴在石磨旁邊的驢,干著比別人累的活,可最后只能在原地疲勞打轉。
巴菲特提起過公司一位財務的事情。他忙碌了一天后,等下班后還要去開三小時的專車,賺點錢來貼補家用。到了周末,他又去兼職各種小時工,從早九點一直忙到晚九點,直到深夜才疲憊地下班,第二天又要早起去公司上班。工作強度這麼大,他一個月連一天都不休息。可這樣的拼命,并沒有改善生活。巴菲特一針見血地指出:他只顧著埋頭苦干,卻從沒想過提升效率和精進技能。
苦,未必是進階之石。
一直低頭趕路,忘記抬頭看天,就容易掉進人生路上的深坑里。博主@楊小羊,畢業之后考進了武漢的一家銀行,當起了柜員。她抱著「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想法,一頭扎進崗位中。上班時,她從早到晚應付著各種客戶,有時忙得水都來不及喝一口。偶爾有休息間隙,就在死記硬背一些基本業務常識和各種工作流程。每天下班回家還要做點鈔練習,手數得抽筋。對著鏡子練習微笑,練得兩腮發酸。練習五筆打字噼里啪啦到深夜,逼得舍友來強制她休息。這樣的努力,的確讓她深受領導喜歡。可是等幾年之后,銀行工作不再是香餑餑,她想換份工作時,卻發現被套牢在這個崗位上了。
她這才醒悟過來:點鈔也好,熟悉基本業務也罷,是一個柜員該具備的能力,但不應該把全部的精力和時間都死磕這些沒價值的事務上。如果當初借銀行這個平台,去琢磨金融互聯網,去研究下新興的業務,是不是會有更多選擇?如果考一些含金量高的金融證書,未來是不是更開闊點?她追悔莫及,覺得自己把功夫下錯了地方。就像媒體人古典說的:「我們親手搬磚把自己圍起來,勤奮卻低效,掙扎卻無路可走。」說到底,吃苦受累,不一定是向上的推力,也可能是向下的牽引力。
02 作家張德芬把受苦分為兩種。一種是無知的、無明的苦。這樣的苦百害而無一利,讓人得不到成長。另外一種是有覺知的苦。這種苦是改變命運,扭轉人生的契機。很多人只吃前一種苦。他們無休止地重復著機械勞動,熬著最狠的夜,加著最晚的班。把一塊錢掰成兩半分開花,租最破爛的房子,吃最便宜的飯菜。可這些勞力的苦、身體的苦,不過是最低級的吃苦。稻盛和夫說過:吃苦真正的本質,是一種自控力,自制力,堅持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苦有高低之分,吃一些高級的苦,我們才能有收獲,人生才能被重塑。
03 一位企業家問過自己一個問題:為何行業頂尖的人不到千分之五?直到他擁有一家超過10萬人的公司,觀察眾多員工才明白:大部分人為躲避思考,愿意做任何事。然而真正懂「吃苦」的人,深入研究問題的根源,如此行動才能事半功倍。
吳軍在寫《全球科技通史》這一本書時,并沒有急著通宵達旦地奮筆疾書。他花了很多的時間琢磨如何寫好這本書。他思考的第一個問題是:為什麼要寫這本書?吳軍看過很多關于科技史、科學史的書籍,發現都存在兩個缺陷。要麼就是晦澀難懂,要麼分門別類介紹過細,更適合做參考書。
所以,他就想用科技視角串聯歷史,以能量和信息兩條主線,系統闡述了人類文明的演進。他思考的第二個問題,要講究素材的運用,不能什麼素材都拿來就用。因此,吳軍有的放矢地學習了一些相關課程,不遠千里與大學教授交流探討。一個個底層問題列出,一個個去尋找最佳答案。
他經常一個人案前冥思苦想許久,不斷地推翻,不斷地重建,直至把這些問題想清楚了。最后,《全球科技通史》一經問世,便備受好評。吃高級的苦,就是要吃深度思考的苦。一個肢體勤勞而懶于思考的人,做事往往收效甚微,只能囿于底層。但若思考有了深度,人生便有了高度。
04
美國計算機專家德雷福斯兄弟倆,曾提出過一個「德雷福斯模型」:人們對一項專業技能的熟練程度,可以分為新手、高級新手、勝任者、精通者和專家。
一個人處于什麼技能階段,在社會上就處于什麼層次。20世紀80年代,中國打工女皇吳士宏是一家社區衛生服務站的護士。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看到IBM(中國)的招聘信息。她立刻投遞了一封求職信,很快收到了英語筆試通知。由于她堅持每天學習英語,筆試順利地通過了。但接下來的口語考試讓她犯難了,她只會啞巴英語,只會寫,不會說
。她一咬牙,立即報了一個口語培訓班,規定自己每天背500個單詞,學50種句式,沒日沒夜地操練口語。除此之外,她利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切機會,主動跟外國人交流,最終通過了IBM口語考試。通過口試之后,她才知曉這項工作還有可能涉及打字。回家之后,吳士宏借了200塊錢買了一台打字機,開始瘋狂地死磕,一敲就敲好幾個小時。
有時,她練得吃飯連筷子都拿不穩,但她依舊沒有停下來。就這樣,她以最快的速度學會了打字,被IBM正式錄取了。所有風光背后,都是日復一日的苦練。不斷地增值自己、打磨自己,我們往更高階層躍升不過是水到渠成的事。
▽羅伯特·清崎曾提出一個概念:老鼠賽跑陷阱。人們好似鐵籠里的老鼠,小毛腿蹬得飛快,鐵籠子轟隆隆地轉,可第二天醒來,卻依然被困在籠子里。
因為瞎忙,沒時間停下來思考,沒時間沉淀自己。這個世界從來不缺拼命苦干的人,但低級的苦讓人麻痹,讓人沉淪。只有那些有價值的苦,可以化為豐沛的能量,讓人深深扎根,枝繁葉茂。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