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你不在家,孩子挺乖的」,別再讓媽媽背「鍋」了,是你不懂孩子
2024/04/29

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不乖,一定是媽媽慣的,和媽媽在一起就有諸多不好,這讓多少媽媽既委屈又冤枉。

下班回到家之後的每一刻,她都會像一個樹袋熊一樣,恨不得掛在我身上。

上廁所要跟著,一臉寵溺的看著我蹲馬桶;

吃飯要抱著,打死也不坐寶寶椅,一頓飯要吃一個小時;

我和別人說話,她就掰過我的臉,只讓我看她;

稍微有點不順著她的時候,她就大哭大鬧。

有一天,我給她講繪本講的口乾舌燥,想去喝口水她就開始大哭。

我的忍耐已經到了極點,開始沖她嚷,說她不懂得體諒媽媽。

這樣的瞬間有無數次,我對她發過脾氣,實在生氣的時候,還打過她的屁股。可是吼完、打完之後,又是無盡的愧疚:

她還這麼小,哪裡懂得什麼體諒?

我跟老公、婆婆吐槽娃難帶。

可老公一臉驕傲的說:你不會帶孩子,總是把孩子弄哭,寶寶跟著我的時候,可乖了。

婆婆也說,我正想和你商量,你要不每天中午別回來了。你不回來我們玩的挺好,你一回來,她就不乖,還經常惹得孩子大哭。

一肚子的委屈瞬間湧上來!

為什麼女兒跟著別人的時候,是天使寶寶,跟著我就根本不像人類的孩子?

「媽媽不在的時候,孩子挺乖的」,不是媽媽「慣壞」孩子的結果

《美國育兒百科》中寫道:媽媽不在孩子身邊的時候,家長如果告訴你,孩子最近表現得像個天使,媽媽千萬別急著高興。因為這表明孩子對其他人不信任,不敢去試探他們的底線,表現出真正的自我。

在親子關係中,孩子和誰關係親密,那在這個人面前孩子也會更任性。媽媽無疑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孩子一旦處於陌生的環境中或者長時間不見媽媽,自然會變得十分粘人。

所有人都誤解是媽媽「慣壞」了孩子,但是沒人能夠真正瞭解到孩子內心的真實世界,他各種看似「不乖」的行為只不過是為了吸引媽媽的注意力,尋找一份安全感。

媽媽學會與孩子相處「有度」,別再背「鍋」了

1.媽媽陪伴在孩子身邊,別過度溺愛他

除了媽媽以外的家長,都會認為讓孩子產生「離不開媽媽」的心理,是由於媽媽的過度溺愛,慣壞了孩子。

孩子是媽媽十月懷胎,歷盡千辛萬苦生下來的,因此對於孩子的要求媽媽通常是有求必應。

可是,媽媽陪伴在孩子身邊時候,愛孩子也要愛得有分寸,不能過度溺愛,會讓孩子恃寵而驕,可這樣持久這樣下去,就會讓孩子越來越無法無天。

2.媽媽不在孩子身邊時,也要給他安全感

媽媽確實不能時時刻刻陪伴在孩子身邊,職場媽媽要拼工作,孩子大了要開始進入校園。但不管孩子和媽媽的距離有多遠,其實孩子在內心最需要的還是媽媽給予他的安全感。

每天早上上班前,給孩子一個親吻;晚上睡覺前,告知孩子明天醒來媽媽不在,但也不要著急,上完班很快就回來;如果媽媽遇上出差的情況,要和孩子保持定期的視頻時間。

Wendy媽咪有話說:

寶寶跟你黏,是因為只有跟你在一起時,她才是無所顧忌的!而且,孩子能黏你的時間,真的沒有幾年。

換個角度想,孩子「磨娘」那是因為他們知道,媽媽是他們最親近的人,在媽媽面前,他們可以肆無忌憚。

孩子們的心智發育逐漸成熟,有了「小心機」知道這樣能釋放情緒,讓自己獲得滿足,還會向媽媽尋求幫助,這對孩子成長有很重要的意義。

我們總是以為長時間與孩子的廝守,就是他們安全感的來源。

其實不是的,安全感來自于孩子內心的感知,他們能夠確定爸爸媽媽能看到我,他們愛著我。

所以陪伴的時間不是最重要的,優質的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帕蒂·惠芙勒在《傾聽孩子》一書中指出:孩子喜歡在家裡,在至親面前表達全部情感,是因為他能被傾聽和理解。孩子被理解的越多,以後在外面他就會表現得越好。

在嬰幼兒事情,一個健康和諧的親子關係,比任何教育技巧都重要。

下次孩子再只對媽媽「作妖」的時候,想想這背後的積極力量。

畢竟,當他們逐漸有了獨立的自我意識之後,我們才會意識到,他們這麼黏我們的時光,真的很珍貴。

所以,各位寶媽,請珍惜孩子粘你的時光,真的很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