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普通家庭不愿相信系列:手機先摧毀的,是底層家庭的孩子
2023/09/18

前幾天親戚家喝喜酒,我們兩桌一共20個人,有7個小孩,差不多都是小學生。飯才吃了一半,就有4個小孩急吼吼的下桌,拿走父母的手機,跑房間去了。

另外3個小孩,也都按捺不住,也跟著跑了。

沒一會兒,這3個小孩都跑過來問家長要手機。

去房間一看,才發現,先走的4個小孩,早就約好了一起打游戲,當時的他們正在「密切交流」「團隊協作」:

「法師,快,放大招!」

「輔助,你干啥呢?幫我擋傷害啊!」

「老鐵,能給點力麼!」

「這波操作夠6!」

……

全程,這些孩子不去在意熱鬧的婚禮,不在意有哪些親戚來了,更不在意周圍發生的有趣的事情,他們唯一的樂趣,就是手機,唯一的矛盾,就是游戲失敗、合作不愉快,唯一的默契,就是充電口給電量低的人使用。

他們的世界,只有手機。

01 普通雙職工、留守兒童家庭的現狀《2020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中顯示:我國未成年網民數,已經達到了1.75億,互聯網在青少年中的普及率,已經高達了97.6%。

與網絡接觸如此頻繁的他們,手機成癮,也成了一個非常常見的問題。

只是,家長們不知道的是,手機成癮機率更大的孩子,是留守兒童家庭,或者雙職工家庭。

《農村留守兒童手機沉迷問題調查與對策建議》一文中,就有提到:在留守兒童中,有一半的孩子,會使用爺爺奶奶的手機,還有4成的孩子,會有自己的專屬手機。

而雙職工家庭,雖然孩子不算留守兒童,但是絕大多數時間是爺爺奶奶陪伴的,他們也面臨相近的問題。

細節到生活中,我們可以來看看,為什麼這兩個人群的孩子,更容易出現「手機癮」?這幾種情況、想法,家長對照一下,你們家有沒有。

老人認為:孩子喜歡,自己帶娃也輕松說兩件身邊典型卻也隨處可見的例子。

一個是爺爺帶娃,到了中午,娃不睡,但是爺爺想睡。于是,爺爺就將手機調到視訊的頁面,給小孫子玩耍,小孫子早就學會了如何「刷視訊」。

爺爺中午差不多睡1個多小時,小孫子就玩手機1個多小時,娃從2歲,一直看到現在3歲多,還在繼續……

另一個是奶奶帶娃,那是我們出去旅行時,在一家飯館遇到的服務員,她的孫女就坐在角落里的餐桌上,小姑娘差不多5、6歲的模樣。

中午吃飯,小姑娘邊吃邊看手機,沒吃兩口就不吃了。然后,奶奶趁著工作間隙,趕緊來喂她。

我們從點菜到吃完,一共用了1個小時左右的時間,這期間,孩子眼睛真的是一秒都沒從手機上離開過。

老人帶娃,想要自己輕松點、想要干活做家務等等,他們會用一個孩子無法拒絕的「玩具」——手機。只要有手機,孩子能瞬間安靜。

對此,孩子父母大多只會選擇無奈接受,畢竟,他們沒時間帶孩子。

家長認為:現在哪有孩子不玩手機的?

在親戚家,那4個孩子一起在玩游戲,另外3個孩子也吵著問家長要手機的時候,3個孩子其中之一的家長說:「外面有很多好玩的,你們確定不出去玩?手機有什麼好玩的?」

這時候,那4個孩子其中之一的家長說:「兄弟,管不住的!現在誰家的孩子,不玩手機啊?」

是呀,現在哪有孩子不玩手機的?

家長這樣的認知,直接給孩子玩手機打開了大門。

甚至,有些家長會將「玩手機」做成獎勵,只要孩子認真做作業、聽話等,就可以獲得。

在這樣的獎懲之下,孩子會覺得:玩手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

只是這類家長可曾想過,別人家孩子也玩手機,他們是在玩什麼?

也有孩子,在利用手機查資料;

也有孩子,只是偶爾玩手機。

更有家長,因為給孩子安排了孩子喜歡而又非常豐富的業余生活,所以,孩子不需要玩手機,他們更多的時間,用來學習、用來成長。

孩子認為:需要手機建立自己的世界六年級的侄女,有一部屬于自己的手機,而且還是水果牌的。

原本,侄女的父母也不想給她買手機,一般孩子都玩的奶奶的手機。

但是侄女說:「我的朋友們都有手機啊!沒有手機,他們都不能隨時找到我!」

于是,最后為了方便讓孩子建立自己的社交圈,父母給買了手機,為了手機不被同伴比下去,讓孩子有面子,侄女父母如他所愿,買了水果牌的手機。

對于孩子而言,社交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家長要相信,孩子90%的社交,其實能夠在校園內完成,剩下10%的社交,是孩子和關系親密的孩子的社交,是孩子和其他人的社交。

如果孩子用手機建立自己的世界,那麼,家長需要面臨的,可能是孩子有手機癮、早戀,甚至網戀等各種問題。

02 手機先摧毀的,是底層家庭的孩子因為父母的允許、默許,老人的縱容,家人對于手機危害的「小覷」,這些底層家庭的孩子,更容易被手機摧毀。

而理性的家長,他們會明白,世界的精彩絕對不只是在手機上,所以,他們會對孩子進行更合理的教育,不會輕易讓孩子沉迷于手機,讓孩子的世界只剩下手機。

所以,家長們,別讓手機摧毀你們家的孩子!

家長首先要明白,為什麼孩子愛玩手機。

從心理學上來說,有一種快樂,叫「多巴胺」快樂,因為我們大腦內,有一種能夠讓人產生快樂的神經物質「多巴胺」。

孩子在玩游戲、刷視訊的時候,大腦內的多巴胺便會指使孩子「再來一次」,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復中,孩子的快樂在翻倍。

只是,與此同時,孩子的快樂,也僅限于手機給的快樂。

孩子逐漸的缺失「目標」,因為手機能夠直接給到孩子快樂,孩子甚至不需要動腦,只需要手指劃一劃;

孩子逐漸分不清「網絡與現實」,因為手機給到自己的快樂,是父母無法給到的,他們逐漸更喜歡網絡世界,甚至分不清網絡和現實,分不清真真假假;

孩子逐漸變得「懶惰」,因為機械化的「多巴胺」快樂,讓他們缺乏了尋找「現實快樂」的動力與能力。

03 寫在文末

當然,沒有任何鄙視底層家庭的意思。

與其說,經濟底層,不如說,是想提醒「思維底層」的家庭,不要因為自己的思維受限,而也將孩子束縛在手機這狹小的空間內。

在手機之外,有著更大的空間,在等待著你的孩子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