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真正有格局的父母,在「這3個時候」會放下面子!看完醍醐灌頂……(推薦)
2023/10/20

黃執中曾在節目中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國的父母一輩子都在等著子女感激,而我國的子女一輩子都在等著父母道歉。」真實得有點扎心。

借用年輕人之間的一句調侃:難道我「不要臉」嗎?為了孩子,父母可以傾盡所有,卻很難在孩子面前放下「臉面」。即便是自己錯了, 那聲「對不起」也很難說出口。

「三諫而不聽,則號泣而隨之。」《禮記·曲禮下》中的這句話,意思是說:父母有錯要勸告父母,但如果父母不聽,孩子還是要按照父母的意思去做。

我國是孝道之國,順從父母是孝順,父母的權威神圣不可侵犯,任何時候都要維護。這就很好地解釋了,父母為什麼會把在孩子面前的「臉面」看得如此重要。

殊不知,把面子看得太重的父母,往往傷害了孩子。誠然,我們都是第一次做父母,犯錯是難免的事,大可不必焦慮,關鍵是如何認識、改正自己的問題。父母若懂得在這3個時刻「不要臉」,孩子會感激你一生。

1

自己犯錯時

要敢于向孩子認錯

曾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話題:「父母做錯了事,應該向孩子道歉嗎?」一位網友分享了自己的經歷:他小學一年級時,媽媽檢查作業后,發現被撕下兩頁,自己卻說不清楚原因。

媽媽以為是他作業做得不好,怕被責罵,自己撕掉的,把他狠揍了一頓。後來媽媽跟老師求證后,發現是孩子作業做得好,被老師撕下來當墻報了。知道冤枉了孩子,媽媽立馬蹲下身來,跟他道歉了。

感動于這位媽媽的智慧,很多父母卻做不到,充其量也只是運用「替代文學」遮掩一下:快來吃飯吧。

其實,在成為媽媽后,也特別理解父母犯錯后,不愿意拉下臉面向孩子道歉,「權威」是父母「拿下」孩子的捷徑。然而,被誤解,本身就是一種痛苦。那是比打罵、責怪,更讓孩子委屈、難過、失望的事。

某國有一項調查表明:孩子會將父母的道歉,視作父母對自己愛的表達。如果父母做錯了事遲遲不道歉,孩子會認為父母不愛自己。

實際上,犯錯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待錯誤的態度。如果父母把自己的每次犯錯,都當成如臨大敵,那麼,傳遞給孩子的也是「錯誤本身」不可原諒。

久而久之,孩子也會陷入一種「犯錯有罪論」當中。要知道,「犯錯」也是通往成長的路,若是沒有「認錯」、「改錯」,便會造成「此路不通」。

真正有權威的父母,從來都不是制造虛假的「完美」與「強大」,而是正視自己的問題,并加以修正和完善。父母之愛子女,核心在于,如何將行為之下產生的力量,傳遞給孩子,而不是讓行為束縛了孩子。

2

對孩子失信時

要接納孩子的情緒

「比悲傷更悲傷的,是空歡喜。」上個月孩子8歲生日那天,跟她約定好,放學後來接她。但公司臨時有事,遲到了三十分鐘。當我著急地趕到了學校時,孩子卻扭頭就跑。我追著向她解釋:「媽媽不是故意失約的, 是因為工作耽誤了時間。」

孩子把臉轉到一邊,還是不理我。我也很委屈,工作一天累成狗,就怕遲到她不開心,已經跟她解釋了,還不依不饒,越想越心酸,居然不爭氣地落淚了。

小家伙大概是感覺到我的異樣,停下來拉著我的手說:「媽媽,你總是這樣,答應我的事又辦不到。總是工作、工作,永遠有干不完的工作,難道工作比你的寶貝還重要嗎?」

總以為,孩子小沒心沒肺,原來,她早有一本「父母的失約賬單」。有人說,在成年人的世界里,等失望積攢夠了,就會轉身離開。孩子亦如此。

每次失望,既是空歡喜的失落,更是「我不重要」的解讀。什麼事都比我重要,我總是排在其他人、其它事的后面。孩子在意的,不是父母的言出必行,而是渴望父母的重視。

不要輕易責怪那個被你失信后「無理取鬧」的孩子。每個「愛不足」的孩子,都渴望「偏愛」落在他們身上。他的「不懂事」,是在向你表達他對愛的渴望,以及生而為人的歸屬感。一個情緒被尊重的孩子,才有可能成為情緒的主人。

3

向孩子發脾氣后

要主動修復和孩子的關系

小紅書上,有位媽媽,一直從事教育工作。在女兒上小學時,也常常被焦慮的情緒牽引。那個時候,媽媽和女兒還沒有適應新的學習生活,出現了很多問題。

有次媽媽情緒沒忍住,對著孩子大喊大叫,之后又特別自責。于是她親手寫了一張道歉的卡片。

當她哭著念完時,女兒抱著她說:「媽媽,我原諒你了,因為我愛你。」哪個孩子沒有被父母吼過、罵過,哪個孩子又沒有體會過父母的面目猙獰、惡語相向。

孩子的世界,父母是天、是地,當父母對孩子發脾氣時,父母便是那個拆天毀地的人。可以理解,為人父母難免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情緒不好,孩子的淘氣、不懂事,便成了父母情緒的炮灰。

心理學研究指出,傷人的并不是情緒本身,而是處理情緒的方式。對孩子發脾氣后,如何修補與孩子的關系,幫孩子把破碎的「天地」修補起來,便是關鍵。

《正面管教》一書中給出了「3R原則」:承認、和好、解決。承認自己發脾氣的行為問題、向孩子道歉求和、并與孩子一起,商量避免再次發生的方法。

父母是第一次當父母,孩子是第一次做孩子,誰都不可能做到完美無缺、毫無錯漏。而父母的主動修復,正是在告訴孩子:人生路上,什麼都不可怕,與其后悔自責,不如勇敢面對、直面自我。

聽過這樣一句話:我國父母最難說出口的不是「我愛你」,而是「對不起」。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父母把自己放在一個較高的位置,不會放低姿態,更不肯主動道歉。比起贏了孩子,更重要的是,如何贏得孩子。

生活中,一個懂得道歉的父母,身體力行為孩子上了重要的一課。一個「不要面子」的父母,才能真正地贏得孩子。一句看似簡單的「對不起」,卻是在告訴孩子:我們愛你、理解你、重視你。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擁有無懼無畏的底氣,不患得患失,不怕失敗,不擔心不被愛,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寶貴的東西。孩子會因此感激父母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