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3歲分床,5歲分房」坑了多少孩子?青春期問題多,是有原因的
2024/03/26

表妹家最近挺混亂的,原因無他,就是想和倆孩子分房睡了。

表妹家有2個孩子,一個7歲上幼兒園大班,一個4歲上幼兒園小班,每天晚上睡覺,表妹都是一邊一個,晚上被擠得實在睡不好覺,她覺得,兩個孩子可以單獨分出去睡了。

在表妹看來,即便分房睡,這兩姐妹也能睡一間房,有個照應。

但是兩個孩子可不這麼想。

第一次分房,兩個女兒一個比一個哭得慘,然后以失敗告終。

第二次分房,小的哭,大的沒哭,以為要成功了,沒想到大的委屈地對媽媽說:「媽媽,你是不要我了嗎?」

為此,表妹很焦慮:「都說3歲分床,5歲分房,我家這兩個可以分了吧!這再不分,影響他們獨立性啊!」

孩子們的奶奶說:「是你舍不得,孩子哭幾天就好了。

01 那些「被迫分床」的孩子,長大后都怎麼樣了?

就說說彩蛋媽媽吧。

彩蛋媽媽對小時候的記憶,其實并不深刻,但是對分房這件事情,記得太清楚了。

6歲前彩蛋媽媽都是和自己父母睡的,但是6歲那年,她的爺爺去世了,奶奶一個人不敢睡,父母便讓彩蛋媽媽去陪奶奶睡覺。

忽然的分房,讓彩蛋媽媽崩潰不已,分房的第一個晚上,彩蛋媽媽直接在床上坐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她的母親心疼得不行,但開了個頭,便沒決定結束。

後來,彩蛋媽媽完成了分房睡這件事情,和奶奶在一個房間,一個人一張床。

但是,她至今都記得,那一段時間自己的崩潰:白天滿腦子都在想晚上又要一個人睡,晚上睡覺的時候都噩夢連連。

後來,也如父母所說的那樣,平安無事地長大,性格也很獨立,但是,和父母之間的關系卻總有一絲地疏離,青春期更是叛逆到父母根本管不住,後來我們結婚后,她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比較排斥我和彩蛋的親近、接觸。

《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這本書中,作者提出了兩個「內在安全感模型」,其中有一個是孩子的「內在安全感」與家族無意識、依戀關系、生活事件、集體無意識息息相關。

而孩子「被迫分房」,便是破壞了孩子和家長的依戀關系,讓孩子缺乏安全感,產生分離焦慮、恐懼等。

良好的親子關系,對青少年的「親社會行為」有著一定的促進效果。

相反,依戀關系不足,缺乏安全依戀的孩子,便會缺少這種「親社會行為」,在青春期的時候,會存在比較多負面的行為和反應。

而這時候父母想要教育孩子,不足的依戀關系,會讓孩子更為排斥父母的管教。

所以,孩子青春期問題多,是有原因的,「被迫分房」很有可能就是其中之一。

02 「3歲分床,5歲分房」根本不適用

確實有的孩子「3歲分床5歲分房」,長大后還沒有太多青春期相關的問題。

但前提是,一定不能「被迫分房」。

其實對于絕大多數的孩子而言,「3歲分床,5歲分房」根本不適用,因為這個年齡階段內,孩子都處在比較重要的發展期。

0-3歲的孩子,有一個本能,那就是:親近母親。

寶寶對媽媽的氣味、體溫、聲音等,都格外敏感,因為,這些都是孩子的「安全感來源」。過早將孩子「推出去」,便是切斷了孩子的安全感來源,這會破壞孩子的「安全型依戀」,會形成「回避型依戀」又或者「反抗型依戀」。

親子依戀的基礎沒有打好,未來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親子關系,會大打折扣

2-7歲的孩子,處于「泛靈期」,急需安全感。

彩蛋6歲的時候是「泛靈期」最盛的時候,晚上不敢一個人待在家里,更不敢一個人睡覺,因為在他看來,隨便一個東西,可能都會變成「妖怪」。

瑞士的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幼兒期的孩子普遍存在一種獨特的心理現象:泛靈心理

在這期間,孩子會將所有的事物,都視為有生命、有思想的。隨著思想的成熟,接觸的故事的增多,孩子的「泛靈心理」也可能會成為他們內心恐懼的來源,會害怕。

所以在這期間和孩子分房,孩子無法從父母那里獲得安全感,無法順利度過泛靈期。

而且,「恐懼」可能還會伴隨孩子的一生,長大后的孩子想要為了尋求安全感,還真不知道到底會做出什麼事兒呢。

03 何時分床分房?這些界限家長要明白

《兒童心理課》中有提到過:越早和父母分房睡的孩子,在獨立性上越好。

這個問題,要辯證著看。

心理獨立,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確實是一件好事。

但是這也存在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孩子心理、思想過于獨立,那麼性格上也會更加清冷也就是親子依戀關系,并沒有那麼好。

孩子未來進入青春期,有些獨立的思想,會影響孩子的人生走向,而這時候清冷的性格與親子關系,也會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滲透程度。

就我們國人的家庭結構來看,是比較重「親情」的,過于冷情的教育,真不適合我們。

所以何時分床分房呢?

有一個界限一定要明白,那就是:孩子愿意分房了。

家長其實大可不必擔心,但凡孩子小時候的安全感足了、親子依戀關系建立得比較好,那麼在孩子順利度過泛靈期之后,進入小學,獨立自主的意識開始萌發,那麼分房,其實是意見順其自然的事情。

一般情況下,10歲之前,便能夠讓孩子自主完成分房,而這個年齡,也恰巧早于青春發育的年齡,不會讓孩子早熟。

在這之前,家長想要順利完成分房,做好3件事:

第一件事,查漏補缺。

親子依戀、安全感等不足的,家長就需要盡力補上了。

第二件事,允許孩子逐漸適應。

從分房陪孩子入睡,到允許孩子偶爾跑來和父母睡,再到孩子自己獨立入睡,這個過程,得允許。

孩子如果還有害怕等情緒,那麼便用孩子愿意接受的形式來安撫孩子,比如用小夜燈來過渡。

第三件事:分房儀式可以有。

孩子到了可分房的年齡,或許只是沒有提出,但如果家長給足了儀式,孩子就能接受,那說明孩子已經不排斥分房。

比如,將房間布置成孩子想要的樣式。

寫在文末

養孩子這件事情,家長不能「按部就班」,不是到了時間就強迫孩子必須做到。

因材施教的后果,便是孩子可以更快樂地長大!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