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廢掉」一個孩子的最快方式,就是說他,一刻不停地說他
2023/11/06

最近,一提起女兒,我就一肚子委屈。就拿上周發生的事情來說吧:我陪她練字,看她歪著個身子,便提醒道:「寫字的時候坐好了。」過了一會兒,見她筆順不對,我敲敲桌子:「說了多少遍了,‘回’字要從內到外寫。」直到我又一次指出她握筆的姿勢有問題時,女兒終于忍不住了,「啪」得把筆一摔,說:「那我不寫了,你說什麼我都不寫了。」隨后,就自顧自開始看漫畫書,任我說什麼都沒反應。聚餐時,我向幾個朋友訴苦。沒想到,大家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好心提醒孩子吧,可父母越說孩子越被動。對此,一個在重點中學當了多年班主任的朋友解答了我們的疑惑:為人父母,會說話是本事。但懂得閉嘴,才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智慧。

 01 

父母的嘮叨

正在剝奪孩子的主動性知乎上,有位媽媽說自己10歲的女兒離家出走了,然而,她的第一反應卻是「如果女兒真的丟了就好了」。女兒到底做了什麼,才會讓媽媽如此崩潰呢?原來,孩子爸爸常年出差,家里的兩個孩子都是由媽媽負責照顧。但女兒完全沒有主動性,干什麼都需要媽媽反復催促、提醒。光是起床這件小事,媽媽一早上就要念叨30遍以上。晚上放學回家后,女兒也從來不會主動寫作業。不是要喝水,就是要吃東西,要麼就是把妹妹惹得直哭,每天都得磨蹭到半夜12點。然而,評論區卻一針見血地指出: 

正是因為這位媽媽無休止的嘮叨和提醒,才使女兒變得越來越麻木。

無獨有偶。

之前在一檔教育類節目《老師請回答》中,也有這樣一對母子。孩子向節目組爆料,自己從小到大,耳畔一直縈繞著媽媽的嘮叨聲。有時,男孩已經知道錯了,想請求媽媽少說兩句,但等待他的,依舊是媽媽新一輪連珠炮似的說教:

「要不是親生的,我都懶得管你!」「如果實在看不慣,讓你爸給你換個媽去呀,你當我愿意管你啊。」

然而,媽媽的嘮叨并沒有讓兒子因此變得自覺、主動,兒子反而選擇了「擺爛」:對于老師布置的作業,男孩能抄就抄。

無論媽媽是發脾氣,還是講道理,他都一副油鹽不進的樣子。事實上,一項研究表明,重復的頻率與說服的效果之間是呈「倒U曲線」的。也就是說,一旦提醒的次數超過了某個臨界點,父母說得越多,孩子反而越被動。就像《不管教的勇氣》一書中寫的:

「嘮叨,會讓孩子明知道什麼是對的,但也不去做。」

做為父母,我們都希望養出一個有進取心,有內驅力的孩子。

但孩子的主動性,很多時候不是靠培養出來的,而是靠父母保護出來的。管住自己的嘴,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托舉。

 02 

父母的嘮叨

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

你聽過馬克·吐溫與牧師的故事嗎?有一天,美國作家馬克·吐溫來到教堂聆聽牧師的演講。一開始,他被牧師感人至深的演講打動了,決定要多捐點錢。然而,隨著牧師喋喋不休的發言,馬克·吐溫的耐心逐漸被透支,最終,不但沒有捐錢,還從募捐箱里拿走了2元。這,就是心理學上的「超限效應」。當刺激過多、過強,或是作用時間過久時,反而會引發對方的不耐煩或逆反心理。父母和孩子之間也是如此。《百家講壇》的主講人趙玉平教授曾分享過一個小故事:媽媽回家后,隨口問了兒子一句:「作業寫完了嗎?」沒想到,看似平常的一句話,卻將兒子徹底引爆,兒子勃然大怒道:「問問問,問什麼問?再問我不寫了!以后少管我!」說完后,回到了自己的臥室,「砰」的一聲關上了門。對此,媽媽百思不得其解。但其實,這一切都是源自于父母長久以來的一個壞習慣,愛嘮叨。兒子每天放學后,父母都會問他寫沒寫完作業。如果兒子回答「寫完了」,父母就會說:

「寫完了還坐在沙發上愣神,不抓緊時間去做做題、背背單詞,每次都是推一推,動一動,我跟你爹在外面辛苦掙錢,你對得起誰啊……」

如果兒子回答「沒寫完」,父母還是有一肚子話等著他:

「沒寫完不抓緊時間去寫啊,就坐在沙發上愣神,每次都是推一推,動一動,我跟你爹在外面辛苦掙錢,你對得起誰啊……」

不禁讓我想到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任淑一老師說的一句話:

「靠提醒養不成好習慣,父母越是吩咐讓孩子做什麼事情,他越反感。」反復提醒,其實也是一種「語言暴力」。看似不傷身,卻傳達出了對孩子的指責和深深的不信任,帶給孩子巨大的心理壓力,甚至消磨了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心。有句話說得好,真正的愛孩子,半張嘴就夠了。與其用嘮叨和提醒將孩子越推越遠,不如學會閉上嘴。唯有這樣,孩子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船舵,父母也能收獲更加親密、和諧的親子關系。

 03 

一個孩子越過越好

從父母學會閉嘴開始

看到這里,或許有人會問:

「作為父母,看到孩子做錯事,難道都不能說他了嗎?」

當然不是,很多時候,我們嘮叨也好,提醒也罷,無非是希望孩子能遵循正確的方法做事,養成良好的品質。

但其實,想要孩子越來越好,方法有很多。而說教,只是其中的下下策。從今天起,我們可以試著從以下兩件事入手:1. 忍住嘮叨,多在習慣培養上下功夫孩子主動、自覺的關鍵,是從小培養好習慣,特別是一些細微的習慣。比如:放學回家后,先寫作業,再玩游戲;定期打掃自己的書桌、房間;睡覺前20分鐘,主動去刷牙……這些細節,看似微不足道,卻是一個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關鍵。2. 忍住責備,多給孩子正面的反饋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人生走向。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