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上鄰居凡姐最近有點郁悶,她托人給女兒介紹了個對象,小伙子跟凡姐老公是同事。兩孩子見了幾次面,談得都挺好的,但小姑娘卻遲遲不同意。
本來相親這事不能勉強,凡姐便說「你沒感覺,那就算了!」。誰知女兒卻說,「不是沒感覺,他人挺好的,但跟我爸一樣的工作、相似的性格,就挺敗好感的!」
凡姐家女兒小時候,老公正在上升期,加班、通宵是家常便飯,所以孩子對爸爸的記憶基本都是「爸爸在公司」。
等女兒稍微大點,公司沒那麼忙了,老公也能幫忙輔導孩子功課了。但奈何,老公自己是個學霸,而女兒卻是個「普娃」,學習成績非常一般,所以家里氣氛就一直雞飛狗跳的,直到孩子去外地上了大學,情況才有所好轉。
凡姐一直都知道女兒不怎麼和老公親,但從沒想過女兒對老公的抵觸情緒,已經嚴重到開始波及他人了。
其實凡姐家情況不是個例,「喪偶式育兒」 模式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有一大部分跟爸爸的關系非常疏離。不少孩子成長的重要時刻只有媽媽,這導致爸爸在哪,他們根本不關心。
但你知道嗎?爸爸對孩子影響非常大,尤其是女孩!
女兒和爸爸的相處方式會直接影響女孩以后處理親密關系的方式,決定她將來被誰吸引,和誰結婚。
心理學認為:家庭內的關系,受媽媽影響大,家庭外的關系,則更多地是受爸爸影響。尤其有女兒的家庭,女兒和父親的關系,甚至可以決定她20年后的命運。
哥倫比亞大學曾做過一項「父子關系,對孩子未來影響」的研究,他們跟蹤調查了326位7~10歲的孩子,及孩子們和父母相處的模式。
最后發現:一個家庭里,若父母共同承擔起家庭責任,比如經常一起做家務,女兒在長大擇業時,就不會輕易被性別束縛,這種家庭里長大的女孩更有勇氣挑戰重要的崗位和工作;
而如果父親更習慣當「甩手掌柜」,女兒長大后則更傾向于選擇文職或家庭主婦等傳統行業。
這意味著,爸爸在家庭中的參與度,會直接影響女孩未來的「職業觀」。其實爸爸對女兒的影響,還不僅僅止步于此。
心理學上有個「男性認同理論」,它表明女孩與父親的關系,有助于塑造他們對外界的認知和態度。
當女兒和父親關系穩固且積極時,更可能對外界保持開放、信任和正能量的看法,并且在對待選擇時,更有可能用積極且富有挑戰的心態去面對。
每個家庭都有獨特的親子相處模式,家庭環境影響下,孩子們待人接物的方式自然也會不同。
父女關系也是如此,父親是女孩最早接觸的異性角色之一,他的存在能讓女孩對自己的性別角色認同產生不同影響。
積極引導女兒的父親,可以幫助女孩接受自己的性別身份,這樣的認知有助于女孩在異性關系中尋求平等和彼此尊重的價值觀。
和爸爸關系糟糕的女孩,則會對異性關系出現扭曲,比如對異性避之不及、又或者極度渴求異性喜愛。
總結了下,父親與女兒的關系一般有4種不同模式,每種模式下長大的孩子,對待異性的態度也會大相徑庭:
① 支持性親密模式
這種模式下,父親和女兒之間建立了親密、支持和積極的關系。爸爸是女兒很好的異性朋友,也是關鍵時刻能夠站在女兒身后,關注、傾聽和鼓勵女兒成長的力量。
他們亦師亦友,相互給足了尊重和安全感,這種相處有助于女孩培養出自信和自尊。
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女孩擁有健康的自我價值觀,所以未來更容易被獨立、自律、有規劃的男生所吸引,選擇伴侶時也會更傾向于尋找互相支持和尊重的人。
② 缺乏參與模式
這種模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喪偶式育兒」,由于種種原因,這些家庭中爸爸和女兒的互動少之又少,父女間的親子溝通就更不用提了。
這導致,很可能在女孩3~8歲這個發育的重要階段,父親長期缺位。
心理學家佛洛依德認為,女孩這個階段會非常希望和爸爸待在一起,若這個階段女孩沒有從父親那得到足夠的關注,他們就很有可能青睞那些和自己父親有相同品質的男人。即便這種品質是不好的「虐待」或「暴力」,她們也會陷進去!
而行為心理學研究則發現,這個階段父親的缺位不僅會造成「戀父情節」,還有可能會讓部分孩子出現「厭父心理」。
爸爸的缺席,媽媽的抱怨,會讓孩子失去對自身價值和重要性的認知,他們會莫名抵觸親密關系,或對擇偶觀持悲觀態度。
所以,「喪偶式育兒」的影響下,女孩會更容易出現嚴重的「戀父情節」,亦或是直接赤裸裸排斥親密關系建立。
③ 控制與壓力模式
在這種模式中,父親過度控制或施加壓力在女孩身上,可能表現為嚴格的規定、高期望或過度干預。
這樣的相處模式會對女孩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負面影響,可能導致她們在選擇伴侶時,更愿意尋求恢復自主權和追求更寬松的關系。
所以我們會發現,有些家教很嚴格的家庭中長大的女孩,成年后會大機率「報復性叛逆」。她們會延遲性叛逆,在尋找配偶時,會大機率跟父母對著干。
比如,父母介紹的人,她們一概拒絕;甚至為了防止父母嘮叨,直接選擇閃婚。等等。
④ 沖突解決能力培養模式
這種家庭模式下,爸爸和女兒會共同面對沖突和困難。這類爸爸喜歡通過溝通和孩子一起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這類家庭中,當孩子遇到問題時,父母關注的不是問題本身會帶來的影響,而是希望通過問題培養孩子解決難題的能力。
比如,女兒性格內向,不愿社交。這種模式的家庭,不會逼孩子去社交,他們會嘗試看到孩子的性格特點去放大,再引導孩子利用特長去吸引同頻的孩子。
這種模式下長大的女孩,有很強的沖突處理能力,這使得她們更有可能在未來的擇偶關系中尋找到健康和諧的對象。
所以你看,不同的父女關系會塑造孩子不同的性格特征,更會決定她們未來會愛上誰,被誰吸引。
如果你的家庭中更多的是缺乏性或控制壓力型相處模式,那麼我們會建議你盡量向支持型和能力培養型靠近。
最后想說,作為爸爸,我們要盡可能對女兒展示尊重、平等和包容的態度。這將對女兒選擇伴侶時產生積極的影響,讓女兒更大可能尋找一個平等且尊重的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