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嬰兒是誰抱得多就和誰親?錯過三個關鍵期,孩子和媽媽可能都不親
2024/04/29

寶寶是不是誰抱得多就和誰親,表面看來好像就是,誰照顧孩子多,誰照顧孩子多孩子就和誰親。社區裡和我女兒一起上課的小朋友,從小是奶奶帶大的,有一段時間被奶奶帶回了老家,知道上幼稚園,都是和奶奶的關係是最親密的,不要爸爸和媽媽,都得要奶奶。

現實中這種情況很多,但是孩子其實並不是誰抱得多就和誰親,而是誰照顧得多就和誰親,因為這裡面牽扯到了嬰兒依戀關係的建立。

瞭解孩子依戀關係的建立

嬰兒出生後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快速的和撫養人建立起依戀關係,來保證自己可以被更好的照顧以便生存下去。而這種依戀關係想要真正的建立起來,一般需要等到孩子7個月之後。

心理學家鮑爾比把依戀關係分為四個階段:

0-2個月,前依戀

2-7個月,形成中的依戀

7-24個月,明確的依戀

24個月之後,目標矯正的夥伴關係

伴隨著孩子的獨立性越來越好,孩子的依戀關係其實被分為了兩個部分,7個月之前,嬰兒的依戀以被動為主;7個月之後,孩子的依戀關係會更主動。

第一階段,孩子出生前2個月

這個時候,嬰兒屬於前依戀關係,哭聲就是孩子與大人建立關係的行為,但是孩子並不認人,誰抱都是一樣的。

第二階段,2-7個月

這一階段,嬰兒開始學習與他人進行交往。在這一階段,嬰兒學會了如何吸引撫養人的注意力,比如用聲音,不止是哭聲;或者動作甚至是行為。嬰兒還會對撫養人的動作做出回應,比如嬰兒發現自己笑的時候就能夠吸引到撫養人和他說話,那麼他就會以笑來吸引撫養人和自己溝通。在這一階段,嬰兒還掌握了認人,他會通過聲音、臉部識別來認出和自己日夜相伴的人。

但是這一階段,嬰兒對於照顧人並沒有明顯的喜好和選擇,也就是沒有到完全認人的階段。

第三階段,8-24個月

8個月開始嬰兒開會認人,因為他們的大腦中出現了「客體永存」的概念,他們有了記憶,開始擔心看不到媽媽或者主要撫養人,孩子最明顯的變化就是他開始依賴主要撫養人,一個集中在特定人身上的關係形成。

這個時候嬰兒開始出現明顯喜好,只喜歡媽媽或者日夜照顧自己的奶奶。

之所以這位媽媽覺得是不是誰抱得多孩子就和誰親,主要原因是8個月之前都是媽媽和奶奶一起照顧孩子,孩子對兩人的關係應該是平等的,但是8個月之後再建立關係的時候,奶奶代替了媽媽的位置。

養育嬰兒的過程中孩子究竟和誰親

8個月之前,誰照顧就和誰親

8個月之前,如果是媽媽和奶奶一起照顧寶寶,孩子是不會明顯的趨向於和誰親,當然如果是母乳媽媽,有著自然的優勢,一旦孩子餓了,總會跑向媽媽。所以就會出現很多媽媽說明明自己照顧的孩子,自己上班後孩子也沒有一絲不舍,尤其是奶粉寶寶。

8-24個月之後,誰陪伴更多孩子就和誰親

8個月之後,孩子的意識中建立了「客體永存」概念,他能夠記得清楚誰是自己的主要撫養著,比如媽媽和奶奶都是主要撫養者,但是孩子晚上主要和媽媽睡,媽媽給予孩子的互動會更多,孩子可能更喜歡媽媽;如果8個月之後媽媽上班,奶奶接手,吃、喝、拉、撒都是奶奶在照顧,媽媽幾乎很少去管孩子,這個時候孩子的主要依賴者是奶奶,她會和奶奶更親。

2歲之後,孩子會重新依戀媽媽

2歲之前,嬰兒會建立主要的依戀關係,2歲之後,被稱為目標矯正依戀關係。也就是孩子會根據主要依戀者的行為來調整自己的行為,求抱抱媽媽拒絕,孩子可以跟著媽媽。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依戀關係會發生變化,比如很多奶奶帶的孩子,突然間開始依戀上媽媽,當然這要求媽媽和孩子是在一起生活的。

如何和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

很多媽媽會有疑惑,明明自己和奶奶一起照顧孩子,為什麼孩子更喜歡奶奶;自己上班後如何和孩子建立起親密關係。

8個月之前多和孩子建立關係

8個月之前,嬰兒雖然不會認人,但是孩子的主要目的是和主要撫養人建立聯繫,為了建立聯繫孩子會主動吸引媽媽的目光,這個時候媽媽需要及時的和孩子互動,孩子一句媽媽一句,孩子的行為引發媽媽的回饋,這些回饋消息都能夠説明孩子學會生命早期關係的建立。比如媽媽和奶奶一起照顧孩子,當媽媽經常和孩子互動,媽媽的臉也更容易被寶寶記住。

分7-8個月離焦慮期多高效陪伴

8個月的嬰兒開始產生分離焦慮,分離焦慮孩子會特別粘人,這個時候最好不要輕易離開孩子,做到高效率陪伴。高效率的陪伴說直白點就是和孩子有更多的互動,而不是單單的坐在孩子身邊。這個時候嬰兒開始建立起主要依戀關係,媽媽的高效陪伴可以彌補陪伴時間的不夠,尤其是母乳媽媽。一旦孩子和媽媽建立起依戀關係,這種依戀關係會是穩定而持久的。

如果媽媽已經錯過了依戀關係建立的最佳時間也別氣餒,從現在起和孩子做到高效陪伴,孩子的依戀關係會在2歲之後逐漸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