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孩子最愛聽父母說3句話!你說越多,孩子就越優秀
2024/03/17

研究顯示,85%的孩子在12歲之前大腦發育不成熟,易受催眠暗示。

也就是說12歲之前的孩子,很容易被大人的話語影響,你說他怎麼樣,他就會朝著你說的方向發展。

這在心理學上有個專業的名詞,叫做「白熊效應」。就是旁邊有人不斷提醒你不要去想象一頭白熊,可他越提醒,你腦海中的那頭白熊就會越清晰。

所以,積極的暗示話語,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有力的影響,尤其是身邊親近人的積極暗示,比如父母、老師、朋友等,能夠激發孩子積極的能量,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也會讓孩子更愛自己。

那麼,該怎樣積極地暗示孩子呢?

一、 用肯定的話語鼓勵孩子

在孩子心里種下一顆成功的種子,才會開出成功的花,結出成功的果。

泰國勵志短片《努力一點點》中,男孩剛開始踢足球時總是被教練嫌棄基礎不好,媽媽卻對孩子說「教練說你很努力。」

孩子因為追不上其他隊員沮喪的時候,媽媽對孩子說:「沒關系,努力超過前面那個人就好。」

比賽場上,孩子看到媽媽站在觀眾席上為他加油助威,讓他想起自己努力練球的畫面,他奮力奔跑,終于進了一個球,為團隊爭得一分,所有人都為他歡呼鼓掌。

媽媽說:「我可能不是最好的媽媽,因為我并不想我的孩子總是得第一名,我只是希望他每天超越自己一點點。」

我們大多數孩子,其實就像這個勵志短片中的男孩一樣,天賦沒有那麼強,需要不斷的學習,進步、努力,才能獲得最后的成功,而在這個學習和努力的過程中,家長的鼓勵非常重要。

你可以告訴孩子,我們不可能一步就到達終點,但我們可以每天堅持比昨天多跑一點,終點就會離我們越來越近。

鼓勵的目的,不是讓孩子快速到達終點,而是培養孩子的信心:堅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我相信你一定行。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多次說過:「孩子需要鼓勵,就如植物需要澆水一樣。離開鼓勵,孩子就不能生存。

因為孩子出生后除了少量的天生具有的能力,比如睡覺外,大部分能力都是需要靠后天習得的,學習的過程可能會遭受各種挫折,如果沒有人在旁邊不斷地鼓勵他們,他們可能就會中途放棄,什麼都學不會。

在鼓勵孩子的時候,家長們可以參考下面這些話術:

①我相信你可以做到!——鼓勵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激發他們的自信心。

② 我愛你,無論如何——表達無條件的愛,讓孩子知道他們的價值不取決于他們的成績或行為,不管他們做得如何,父母都會無條件支持,并且始終如一地愛他們,做他們的后盾。

③你是個了不起的孩子——肯定孩子的優點、才華和努力,讓他們感到被重視和珍惜。

④你的想法很重要——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讓他們感到自己的聲音被聽到和尊重。

⑤ 失敗并不意味著你不行,只是還沒找到正確的方法——教導孩子面對挫折和失敗時持樂觀態度,鼓勵他們持續努力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⑥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才能和優點——提醒孩子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他們的個人優點和才能與眾不同。

⑦你做得很棒!我為你感到驕傲——肯定孩子的努力和成就,讓他們感到被認可和贊賞。

二、用理解的態度接納孩子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夠優秀,而是我們看他的眼光里總是帶著挑剔和指責,抹殺了孩子的優點。

繪本《假如我是一個大人》中,是這樣描述孩子的想法的:

「任何一個小孩兒都知道,哪怕是特別小的小孩兒。

做一個搗蛋鬼,比做一個乖孩子,要有趣得多!

一直做個乖孩子是非常無聊的,并且,還會很累。

大人們總是說:「別搗蛋!照我說的做!」

大人可以穿任何他們喜歡的衣服;

如果聽到火災報警聲,他們可以不顧一切地把身子探出窗外。

他們要是覺得熱,隨時可以喝水;

他們不用在電視節目正激動人心的時候,必須上床睡覺。

大人可以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小孩兒卻只能按照大人說的去做。

……」

所以,當你總是讓孩子去做他不喜歡做的事情,孩子就會總是跟你唱反調,當你總是用挑剔的眼光看孩子,孩子在你的眼里就沒有任何優點。

比如有位媽媽總是抱怨自己家孩子彈鋼琴的時候不用心,彈了一年了,還只會那幾首曲子,還經常彈錯音調。

後來跟孩子一番談心之后,她才知道孩子根本不喜歡彈鋼琴,而是喜歡畫畫,而彈鋼琴,是在媽媽數次嘮叨逼迫之后,才不情愿地答應下來的。

第二天,媽媽放棄了鋼琴,讓孩子選擇了自己喜歡的畫畫,第二年,孩子的作品就在市區比賽中得了一等獎。

三:、批評時要學會引導孩子

孩子犯了錯,我們肯定會批評孩子,但我們的批評,往往是指責和教訓,而不是讓孩子從中獲得收益和成長。

因為我們往往以為罵一頓孩子才能記住,但事實是,罵一頓孩子并不會記住教訓,而是會記住父母那張咆哮的臉。

2022年,江西16歲少年李正宇被學校開除,回到家后被母親責罵,李正宇一氣之下離家出走。

這一失蹤,就是整整9天,所有人都在為他擔心,害怕他遇上壞人,也害怕他沖動做傻事。

所幸,他最后被學校的老師發現。原來,他這9天一直睡在學校操場的儲物柜里,餓了就去教室找同學的零食吃。

母親找到他時,他卻一把推開母親,扔下一句「我不想和你說話」,就再也不理媽媽了。

16歲的孩子,已經分得清是非對錯,一氣之下離開家這麼久,本身確實有很大的問題,可反過來想想,即使一個成人,在外面風餐露宿這麼久,也會特別想回家,可他寧愿一個人待在這樣又冷又亂的地方,也不愿回家的背后,又是因為什麼?

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是純粹的發泄自己的怒氣,還是在找出他們錯誤之后引導他們認識錯誤,然后反思自己的行為,這很重要。

因為我們批評孩子的時候,很難將孩子當成一個平等的人來對待,而是發泄自己的怒氣和怨氣,而且人在情緒激怒之下,很容易說出一些過激的話語。

所以我們以為自己是為了孩子好,但那些過激的語言會在孩子心理烙下深深的傷痕,傷害他們一輩子。

很多患抑郁癥的孩子,當醫生詢問他們為什麼這麼痛苦的時候,他們都會告訴醫生,我媽媽罵我是廢物,或者我爸爸說養我還不如養只狗。

每一句傷人的話,都在提醒孩子,你有多糟糕,你有多沒用,你的父母有多嫌棄你。

所以,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我們不要急著批評孩子,也不要急著給孩子講大道理,而是要先共情孩子:「媽媽(爸爸)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一定想把這件事做好,所以才不小心犯了錯。」

先共情孩子的情緒,會讓孩子的情緒慢慢緩和下來,這時候再告訴孩子道理,孩子就會很容易接受,并且從中獲得成長。

養育孩子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育的目的也從來不是讓孩子不犯錯誤或者是少犯錯誤,好好跟孩子說話,才能讓孩子好好成長。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