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10年、0社交,30歲小哥獨居26坪小屋:開門就治愈,不孤獨
「30歲,我終于擁有了永遠屬于自己家!」窩在柔軟舒適的大沙發上,馬小修忍不住感慨。
馬小修工作生活在深圳,剛來到這座城市的時候,也和大部分年輕人一樣,在各個地方奔波租房。
住過城中村,住過老小區,爬過七層樓,也住過通勤需要將近兩小時的郊區……
而這些經歷,卻成了他鼓勵自己堅持下去動力—— 「我要有個自己的家。」
記得租房住的時候,他一直舍不得買好傢俱,擔心總是折騰麻煩。
想在墻上掛個畫,提升一下居住氛圍,也還得跟房東拉扯能不能在墻上打孔。
總而言之一句話, 處處不方便。
後來自己貸款買了房,他馬上養了兩只貓和一屋子植物,并無拘無束地按自己的性格裝修打扮家,想要什麼傢俱電器就盡力去擁有。
于是,這個建筑面積89㎡的小房子,成了馬小修安身立命、可以卸下每日疲憊的溫暖港灣。
家里堆滿了各種各樣好看的物品,到處都是生機勃勃的綠植,亂中有序、審美極致,每次看到它們,會心生滿滿的安全感。
偶爾鄰居或朋友來家里參觀做客,都忍不住感嘆: 「天吶!不敢相信這是一個男生的家!」
馬小修買的房子,是套內加起來100㎡(建筑面積89㎡,贈送面積15㎡)左右的正東向四居室(兩衛一廚、客餐廳一體、兩間臥室、一間衣帽間、一間儲物間和一個陽台)。
從玄關進來就是15㎡左右的餐廳。
由于它是進門后第一眼就會看到的區域,所以在裝修的時候,馬小修始終秉承著一個原則——
「既要做到進門就有空間感,還要有視覺中心焦點。」
因此,這里沒有選擇定制大型柜體,也沒有太多占空間的傢俱,一套實木餐桌椅外加一個餐邊柜,就組成了用餐區域。
周圍留出了足夠寬敞的活動空間,搭配沒做過多硬裝修飾的背景,敞亮又開闊。
餐邊柜是日式雜貨鋪風格的,儲物功能非常強大。
上下層可以收納很多東西,特別是下層的儲物空間,還能容納很多大體積物品。
上下兩層收納格外安裝長虹玻璃,帶來沉穩寧靜的日式氛圍,不僅有效阻隔了灰塵,還將收納變成展示,美觀與實用兼并。
同時,長虹玻璃還能通過反光的特性,間接拉伸了家里的空間感。
中間部分的台面上,擺放各種各樣的小電器,再安裝上軌道插座,實用性滿分。
柜子內部裝滿家里的日用,頂部擺一些好看的裝飾畫或者瓶瓶罐罐,餐廳瞬間就有了一種日雜貨鋪的氛圍感。
和餐邊柜同色系的巧克力餐桌,所有的弧度都是圓角設計,沒有任何尖銳的菱角危險區域,平時在家辦公吃飯隨意切換,使用頻率也非常高。
甚至是約上三五好友一起小聚一下,都一點兒也不擁擠。
馬小修一直秉持著「家是邊住邊裝修」的原則,除了必要的沙發、儲物柜外,整個客廳沒有設置任何難以移動的大型傢俱。
餐邊柜、餐桌、椅子、邊柜、電視柜幾個大的物件,全部選擇了櫻桃木色系,質感高級,沉穩又富有活力。
沙發、地毯則選擇了灰白色的,提亮視覺感受,再搭配一些黑色的擺件和郁郁蔥蔥的綠植,就形成了這個宛如熱帶雨林般的混搭客廳。
沙發是云朵造型的,雖然沒有那種偏硬的方塊沙發造型好看,但坐感極度舒適,倒下去就不想再站起來了。
它是一字型的,特別適合擺放在小戶型中,不僅在視覺上不顯擁擠,還能空出足夠大的活動空間。
馬小修用小推車和邊幾,代替了笨重又礙事的傳統茶幾,視覺中心一下子開闊了起來。
這個推車是多功能的,活動性很強,能夠隨意切換到家里各個角落擺放。
當然,小推車的裝飾作用也很重要。
馬小修買的是櫻桃木色的,與其它傢俱搭配在一起十分協調,高級又復古。
它的側面還能放雜志,里面的隔層也可以儲物,推拉的托盤能夠直接拖動或者取出來。
很多人喜歡在沙發背景墻掛滿裝飾畫,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審美的改變,那些當年很喜歡的畫慢慢也就看膩了,很想換一換。
可看著墻上滿目瘡痍的螺絲孔,還要再補墻,想想就令人頭大。
于是,馬小修在沙發背景墻上,安裝了一塊百搭好看的置物架,輕松解決補墻換裝飾的煩惱,中意的擺件和掛畫擺上去隨意搭配,偶爾想更換也很方便。
置物架是15cm寬(共兩塊)的,安裝在沙發60cm左右的高度,不會脫離視覺中心。
上面擺放的掛畫和擺設,都是與空間主調相近的顏色,中間穿插少量亮色擺件,提升客廳亮度。
物品材質可以豐富些,玻璃、編織、鋁質等元素都是不錯的選擇。
大大小小的可愛物品高度分布、大小錯開,形成對比的差異化,生動極了。
電視柜是細長的款式,拉動了整個客廳的縱深視角。
(後來因為它有點矮,無法遮住電源線,就被換掉了)
電視旁的裝飾畫框是馬小修自己DIY的。
軟木板上,貼著日積月累下的吊牌,美觀、省錢又高級,還很有生活氣息。
因為家里的搭配都源于生活,也就沒有什麼具體的條框限制,加上沒有孩子,所以整個空間都擺滿了馬小修喜歡的東西。
它們也會隨著他的生活審美不斷變化,比如今天覺得可以撤掉茶幾,明天覺得有一個茶幾還是很方便,然后再又想換個地毯。
總之,獨居的馬小修,一直在折騰自己的生活。
用可移動電視替換掛墻的,再拆了細長的電視柜,用兩個模塊柜組合儲物,復古質感一下子就濃郁了起來。
挪走電視,墻上裝個投影儀,無論是看電影還是健身,都很方便。
入秋的那段時間,他又把地毯換成了暖棕色,再搭配同色系的沙發毯,點燃落日玫瑰的香薰,家里的秋冬氛圍一下子就起來了,溫暖又熱烈。
相比客廳的極繁,馬小修的臥室顯得更加簡潔質樸。
陽光透過木百葉的縫隙灑滿整個房間,臥室就像一個藝術空間。
由于他選了很久,也沒有找到合適的床,索性就去掉了背板,直接將床體抵在墻上,視覺上看起來反而更干凈通透。
1.8m的床體是箱體懸浮床,依舊是他喜歡的櫻桃木色,打開下面可以儲存很多被子枕頭之類的床品。
床右側的黑色斗柜具有床頭柜的功能,抽屜里可以裝很多小雜物,台面上負責美觀即可。
床頭背景畫是馬小修心血來潮時自己畫的,沒什麼寓意,但很有氛圍。
左側床頭燈頂天立地的鐵絲線,將臥室層高拉得很高。
燈光打在墻上的樣子,讓他每次走進臥室,都有種走進美術館的體驗感。
床尾柜依舊是櫻桃木色,能裝又好看,雜貨收入抽屜,台面上就放唱片機、書籍和香薰。
落地窗旁還有一個木質衣架,可以懸掛次凈衣。
時間一晃,已是2022年末。
馬小修在深圳某個大廠里工作了近10年,在自己的房子里,也已經住了5年了。
這期間,他斷斷續續走了40個國家,疫情之后,開始做宅男,也愛上了居家生活。
他每天早上都會被陽光叫醒,看著光線穿過百葉縫隙,一點點溜進家里來,直到整個屋子的最里面都被鋪滿,然后再慢慢溜走: 「真舒服啊!」
而家中各式各樣的植物,也在陽光下越長越繁茂。
其實,養植物是馬小修的最大愛好,他喜歡看它們每天一個變化,看它們朝著光源長歪了過去......
他從小就喜歡倒騰植物,小時候在老家的時候,就愛去親戚家拔一些不知道叫什麼名字的花草,拿回家弄個盆種起來。
現在在大城市生活,他沒有放棄自己的熱愛,家也從一開始只有一面花墻,變成了如今的植物園。
大型龍血樹、老樁龜背竹、霸王蕨、姬龜背、秋海棠(鱒魚、粉旗魚、富士山、白冰、蘇菲)黑天鵝海芋、綠天鵝海芋、米歇爾龜背竹、檸檬汁蔓綠絨、云母蔓綠絨、銀葉小斑葛、杏葉藤……它們放肆地生長著,與家居融為一體。
入夜后,整個家更是如同一個五彩斑斕的熱帶雨林,憂郁又熱血。
打開燈,放上喜歡的音樂,給自己倒一杯百利甜坐在沙發上慢慢喝,馬小修感覺自己就像在雨林里穿梭奔跑,瞬間放下所有的疲憊,治愈一切不美好。
現在的馬小修,已經越來越喜歡宅在家里了。
自從買房搬離了鬧市,他的生活除了公司就是家,跟朋友同事們的社交越來越少,幾乎等于零。
但對于馬小修來說,這種狀態正是他喜歡的,不用通勤、不用假笑、不用工作,在家安靜的打掃衛生、澆花、養貓、睡覺,會讓他更自在。
同時,他的物欲和消費欲也大大降低了,現在的他,更著重于精準消費和有度購買,這種低物欲的生活,反而讓他少了一些浮躁和煩惱。
30歲、0社交、獨居、做自己。
孤獨常在,但總是會被家的溫暖,和輕松自在的生活消弭。
或許這就是,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家的最大意義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