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春天遇見它使勁吃,堪稱「4月第一鮮」,一周3次,清肝去火又殺菌,中老年要常吃
2024/04/14

大家好,我是小美。《呂氏春秋》書中提到:「食能以時,身必無災。」,說的是想要保持身心健康,我們就要學會根據時令的變化,調整我們的飲食習慣。秋冬貼膘,到了春季,就要多吃一些應季的蔬菜、瓜果,對身體有益。

因此,到了這個季節,老百姓心里最惦記的便是農村路旁數不盡的應季野菜。野菜的種類就多了,比如我們熟知的苣荬菜、灰灰菜、蒲公英、雷公根、艾葉、白蒿等等。不過,有一種俗稱「苦菜」的野菜,堪稱「4月第一鮮」,清肝去火又殺菌,中老年要常吃,你們可有認識?

「苦菜」是曾經農村的「豬菜」,也是農村人曾經的「救命糧」。如今,在絕大多數懂得養生的人眼中,它就是一種「長壽菜」,因為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以及各類維生素,同時,它又是一種傳統中醫藥草植物,如今正是應季野菜之一。

在《永樂大典》一書中,提到過:「善服藥者,不如善保養。」,也就是說我們平常要多注意身體保養,預防疾病,防患于未然,這是一種「治未病」的思想。而食用野菜,在現代大健康理念中,也被認為是「保養身體」的途徑之一。

該種「苦菜」有黃花和白花之分,今天所講為白花品種。在我國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區,喜溫暖濕潤氣候。《新修本草》中曾提到它:「此藥不出近道,多生崗嶺間。」,也就是說近人煙處或路旁很少遇到,常生于林緣、山谷之中。

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成熟植株常見40-90厘米,少數可長到一米多高。在湖北、湖南、貴州、四川、浙江、廣西、廣東等地較為常見,當地居民多有食用它的傳統。在《綱目》一書中寫到:「南人采嫩者,暴蒸作菜食。」

莖直立生長,表皮多為綠色,且全株有密密的短硬毛。根粗壯,地下多為橫向生長,地上也常可見匍匐根莖。在《本草經集注》一書中提其根部:「氣如敗豆醬,故以為名。」,意為氣味如敗醬,因此,它又有「敗醬草」的叫法。

葉片卵圓形,葉長5-15厘米,葉寬2-6厘米,先端漸尖,且葉邊緣有鋸齒狀形態。花期8月,果期10月。花開白色,且多為頂生花序,白色的花朵長于枝頭,較易辨別。結卵圓形小蒴果,數量多,成熟后可隨風飄搖,落地生根。

除了上面提到的食用價值,它在民間傳統中醫中也多有用處。它最早被記載在《本經》一書中,書中將其列為「中品」,受到廣大老百姓的喜愛。書中說道:「主暴熱火瘡、赤氣,馬鞍熱氣。」等,說明其清熱解毒方面的用處。

據老人說,采食「苦菜」最好的季節就是現在,將其入藥,采藥人多在夏、秋季采收全草,洗干凈后曬干。在《別錄》一書中則提到它:「除癰腫,浮腫,產后疾痛。」,意為有排膿破瘀之用,對婦人產后疼痛也有一定緩解效果。

雖說「百草皆為藥」,但是「乳貴有時,食貴有節。」,凡事要講究一個「節」字,也就是要有節制地使用、科學合理地使用,切勿過量。在《本草匯言》一書中說它:「一切虛寒下脫之疾,咸忌之。」,意為脾虛胃寒、泄瀉者禁用。

大家不妨在這個季節,珍惜「苦菜」,將其當成一種應季蔬菜,偶爾食之,畢竟,錯過確實要再等上一年了。「苦菜」的大名叫攀倒甑,是一個非常別致的名字,不好記住。不過,它還有胭脂麻、苦豬菜、苦葉菜等叫法。

備注:本文為科普文章,不構成醫藥建議,注意區別!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