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莊子《天運》: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順應自然
2024/03/28

木心博學,一個人就是一部文學史。

他的《文學回憶錄》,值得一看再看。

講到中國哲學,他覺得中國只有一個半哲學家:

老子一個,莊子半個。

最近幾年常讀《莊子》,慢慢發現,讀莊子,就是看到世界主流價值之外的一片自由,就是偶爾從井里飛向天空,從觀念的海洋里,奔向一片自由的原野,當我們用各種要求綁架著自己的時候,莊子告訴我們,要順其自然。

莊子的順其自然,不是躺平,不是擺爛,而是跟隨世界運行的秩序,追隨道的規律,用「道」來指導自己生活,而不是用人為制造的狹隘和偏見在指導自己生活。

為人使易以偽,為天(道)使難以偽。

就是說,一個人被被外在的東西役使的時候,容易陷入偽裝欺騙的陷阱,但如果他順應道而行,順應自然,率性認真,才能真正坦然舒適。

01

在《天運》中,莊子率先就問所有人:

天其運乎?

地其處乎?

日月其爭于所乎?

天到底是怎麼運行的?地為何又是這樣平靜?日月星辰為何如此安寧?人在這世間生活,又是怎麼指導自己的生活的?

在背后主宰這一切的,究竟是什麼呢?

莊子說:

天有六極五常,帝王順之則治,逆之則兇。

天地萬物,都合于道,在道的規律和秩序里運行,所以天地萬物,如此和平安寧,沒有別的,只是順應自然而已。

老子說: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皆出于此,皆備于此。

然后又說: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因此,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順其自然。

然而,生于天地之間,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卻總是被他自己所創造的觀念所指導,最終違背了「自然」,不僅自己活得累,讓其他人也跟著累了。

人,立在天地之間,自身就是標準,沒有唯一,但人類偏偏還創造了許許多多的標準,譬如,什麼才是成功?怎樣才是標配的人生?

畢竟,在大多數人眼里,有名有利就是成功,有車有房有妻子有孩子又有一定的存款,就是標配的人生。

可是這樣的標準,沒有讓人活得更好,反而讓無數人陷入內卷和內耗,讓生命本身變得擰巴起來。

作家紀德說:

人,陷入了困境。

而這困境,就是他們變得不再自然了。

木心說:

不自由,就是不自然。

不自然,就是不自由。

而今,很多人早已不再自由,因為他們心里,有著自己為自己筑起來的樊籠。

02

讓人活得自由的,是觀念。

然而,最先束縛人的,也是觀念。

就像盧梭說的:

是奴隸的觀念讓他們永世為奴。

因為在他們的觀念里,自己將自己當成了奴隸,去遵守奴隸應該遵守的一切。

有個人向莊子請教仁愛的問題。

莊子說:

虎狼,仁也。

這人不理解,覺得有些莫名其妙。

莊子解釋說:

父子相親,何為不仁!

這人不死心,繼續問,那最高境界的仁,是什麼?

莊子回:

至仁無親。

這是什麼道理?那人就更難理解了,于是那人就說自己在世間的所見所聞:

無親則不愛,不愛則不孝。

難不成,不孝就是至人?

這是世間詭辯之法,因為每個人都想找到一種標準,然后照著去做,最簡單的,就是成功學,其實成功學造不了成功的人。

莊子所說的仁愛,當然也不是不孝,他解釋說:

孝不足以解釋我說的仁愛。

用恭敬的態度來孝容易,用愛的本心來行孝困難。

用愛的本心來行孝容易,用虛靜淡泊的態度來對待雙親很困難。

用虛靜淡泊的態度對待雙親容易,使雙親也虛靜淡泊地對待自己比較困難。

使雙親也虛靜淡泊地對待自己容易,能一并虛靜淡泊地對待天下人困難。

能一并虛靜淡泊地對待天下人容易,使天下人能一并忘卻自我,很困難。

這世間,很多人愛父母,是由于世俗道德的要求,而不是出于愛,有些父母養育子女,也總是抱著養兒防老的觀念,他們用自己認為好的去對待父母,父母也用自己認為好的要求孩子。

你來我往,早已不再自然。

仁義禮智信,這些在我們看來很好的品質,在莊子看來,也同時拘束了自己的真性。

因為人行世間,只知道用這些東西要求自己,而忘了,這些東西,本就是一個真正活出了自己的人的一些自然而然的行為而已。

一個人活出了自己,不斷靠近道,靠近真實自然,有些東西,就不再是要求自己的東西,而是自然而然活出來的東西。

所以你看,古代那些圣人至人,才是真正活出了自己的人。

而現在的很多人,用那些外在的仁義禮智信要求自己,卻忘了要真正活出自己,才能真正活出仁義禮智信。

用外在的東西要求自己,其實很多時候,就是不自然。

然而,在我們還沒有真正活出自己的時候,我們又不得不用外在的東西要求自己。

03

人這一生,最難擺脫的,就是名利的束縛。

人們奔走相逐,追名逐利,反而讓自己遭受更多的苦難。

孔子游歷到衛國,顏淵向師金詢問:

夫子此次衛國之行,結果會怎樣?

師金是一個得道之人。

他告訴顏淵:

可惜了,你的先生一定會遭遇困厄。

顏淵不理解,不知道這是為什麼。

師金解釋說,那些用草扎成用來祭祀的狗,祭祀還未開始,一定會被優待,等到祭祀完了,就會被拋棄,被人拿去燒火煮飯。

在師金眼里,孔子追求的東西,就是這樣一個用來祭祀的草狗。

人們追求名利,所以當你得勢的時候,人們巴結你,當你失意的時候,人們奚落你,名利就如同草狗,需要用的時候,會被人追捧,沒有用的時候,就會被踐踏。

有些東西,卻被人爭相效仿。

但大多數時候,人們爭相效仿的東西,就如同東施效顰。

美女西施有胸口疼痛的毛病,經常因心口疼痛而皺著眉頭,她在人群中行走,行人都覺得這樣很美。

鄰居里,一個丑女人,見西施的做法得到贊賞,覺得皺著眉頭就是美,于是,她也捂著胸口皺著眉頭。

可是,有錢人見了她,閉門不出,窮人見了她,也趕緊避開。

無它,實在太丑。

這個丑女人知道皺著眉頭好看,卻不知道為什麼好看,于是就鬧出了這樣的丑聞。

很多人追求名利,卻忘了真正重要的東西恰恰在于自我,如此本末倒置,只能被名利吞噬,成為名利的走狗。

你看,覺得富貴重要的,就不會讓人錢財。

把追求顯赫當成目標的人,就不會讓人名聲。

貪戀權勢的人,就不會給人權勢。

這樣的人,掌握錢財、名聲和權勢的時候,就覺得高興,又擔心失去,因為終日不安,一旦失去了,就痛苦不堪。

莊子說:

以窺其所不休者,是天之戮民也。

這樣的人,就是被大自然所處罰的人。

名利固然重要,但一旦被名利控制,就成了名利的奴隸。

04

孔子一生追求仁義,他拜見老子,和老子討論仁義。

可是在老子看來,仁義給人的毒害就最為慘痛,甚至會令人昏憒糊涂,失去原本的純真自然。

他告訴孔子:

你要想讓天下不至于喪失淳厚質樸,你就該縱任風起風落似地自然而然地行動,一切順于自然規律行事。

他還說:

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只有回到最本然的自然里,才是真正的自由自在。

聽了老子的話,孔子回家三天沒講話,弟子問他:

見了老子,說了什麼?

孔子說:

直到今天,才見到了真正的龍。龍,合在一起便成為一個整體,分散開來又成為華美的文采,乘駕云氣而養息于陰陽之間。

子貢不信邪,他借助孔子的名義去拜見老子,他給老子講圣王之治,可是老子告訴子貢,最好的治理方式,就是順應自然,后世標榜仁義道德,使人們失去了原本的仁義,人們標榜名利,使后人爭名逐利,一片混亂。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