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周處除三害》爆火,請直視這7條殘酷的人性真相
2024/03/25

人性的變幻和深邃,永遠無法言說。

春節檔過后,電影《周處除三害》火上熱搜。

豆瓣評分8.1,是一部難得的叫好又叫座的電影。

昨天我抽時間去看了,確實是有質感、有深度。

很多人都在討論電影的尺度,但是我感覺比起槍戰戲和動作戲,對人性的挖掘才是影片的核心。

善良與邪惡;真誠和虛偽;迷茫和覺悟……

人性中很多灰色,對立的東西,被電影完整呈現了出來。

洞見君總結了七點關于人性的領悟,希望能給大家一點啟發。

01

惡是會傳染的,受害者轉身就有可能成為加害者。

在電影中,陳桂林槍殺滿屋信徒的一幕,讓人震驚不已。

很多人認為,這些人都是被洗腦了。

其實不然,靈修中心的很多人其實和陳桂林一樣都是受害者。

但是在遭遇迫害,財物被洗劫之后,他們轉身成了幫兇,開始迫害剛來的新人。

下藥、毆打、精神控制、騙取錢財。

惡,是會傳染的。

自己遭了罪,于是也想讓別人感受下自己的遭遇。

一方面可以撈點錢,充實下自己干癟的錢包。

另一方面看著別人受苦,也可以轉嫁自己的痛苦,安慰自身扭曲的心靈。

網上有個段子: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要撕碎別人的傘。

我受過的罪也得有人受。

雖然是開玩笑,但是背后的心理卻是相通的。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墮落永遠是容易的。

人性中的善非常脆弱,極易轉變為惡。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要把讓自己痛苦的東西,施加給別人。

其中暗含了一種對人性極為深刻的洞見。

02

那些沒有缺點的人,一定是來騙你的。

經常聽到一些「殺豬盤」的新聞。

新聞里幾乎是一樣的套路和模板。

當事人的生活里突然出現了一個耐心、溫柔、多金的異性,幾乎是量身定制地一般:完美無瑕,事事順從,從無爭吵。

然后,當事人放松警惕,錢就被騙走了。

趙玉平老師說:那些沒有缺點的人,一定是來騙你的。

是人都有缺點,如果有的人在你面前表現得完美無缺,那這人肯定是圖你點什麼。

在電影中,尊者就是一個完美無缺的人。

他不戀錢財,不近女色,不發脾氣,聰穎智慧,待人溫和。

看起來像是一個得道的大師。

每天粗茶淡飯,粗布麻衫,開悟信徒,也不求回報。

但是等信徒徹底皈依之后,他才露出本來面目——騙錢。

忽悠信徒舍棄的「外物」,都到了他自己的腰包。

讓他可以修建豪華的房間,繼續奢靡的生活。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無論和誰相處,都要明白一點:每個人都是有缺點的。

這些缺點流露在日常相處的方方面面。

可能是壞脾氣,可能是太執拗,也可能是慵懶邋遢。

而這才是正常的人。

如果一個人太過完美,就說明你離被騙不遠了。

03

想不通的時候,就往利益上想想。

很多人一直很奇怪。

為什麼陳桂林和警官陳灰和解。

陳灰為了追捕他,瞎了一只眼睛,丟了配槍。

但是最后不僅對他很溫和,甚至主動破例帶小美幫她剃須。

其中的轉變其實是因為電影刪減了部分內容。

原來的劇情中,陳桂林跟陳灰承諾,自己殺完兩個通緝犯就會去自首,希望陳灰暫時先放過他。

也是在這里,二人達成合作,陳桂林才有了陳灰的手機號碼。

在陳桂林被警察包圍的時候,他挾持人質,高呼陳灰。

不僅歸還配槍,還把抓捕自己的功勞送給陳灰。

陳灰多年的追捕終于有了結果,自己也從此聲名大噪。

這也算是對他的補償。

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以利益為前提的和解,并不丑陋。

相反,這是一種誠意。

成年人的世界,感情是虛的,利益才是實的。

學會從利益的角度思考問題,是一個人成熟的開始。

04

自負的背后是自卑,光鮮的背后是脆弱。

整部電影最荒誕最搞笑的鏡頭,莫過于陳桂林殺香港仔之前,兩人的一段對話。

香港仔不知道自己怎麼得罪了陳桂林,竟然讓自己招致殺身之禍。

到底是為錢、為仇、為情?

陳桂林的反應也很搞笑,他拿槍指了指自己眉上被香港仔割出的那道疤。

然后香港仔,這個全台第二的通緝犯,就這樣稀里糊涂地死了。

網友說:香港仔到頭也想不到,陳桂林在打排位賽。

陳桂林之所以要殺香港仔,僅僅是因為他要揚名。

他想干一件轟轟烈烈的事,讓全台的人都記住他。

于是他效仿周處除三害,殺掉排名第一和排名第二的通緝犯,讓自己揚名立萬。

他殺掉排名第一的通緝犯之后,坦然自首。

面對外面圍著的警察和媒體,大聲呼喊「我是陳桂林」,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任何一種凌駕于他人之上的舉止背后,都有一種亟需隱藏的自卑感存在。

陳桂林也是如此。

因為童年備受歧視和冷落,所以長大后執著于出人頭地,揚名立萬。

人性,就像是硬幣的兩面。

耀武揚威的人,內心往往自卑。

水性楊花的人,內心往往缺愛。

光鮮到極點的人,心底往往脆弱不堪。

普通人只能看到表象,厲害的人才能看到內里。

老子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

萬事萬物,相反相成。

這句話放在人性上,同樣適用。

05

服從他人,比支配自己容易得多。

在電影《刺激1995》中,有這樣一幕。

在監獄里關押多年的布魯克斯被放出之后,疲憊、恐懼、無法適應。

然后他在自己房間的橫梁上刻下自己的名字,上吊自盡。

久違的自由帶來的不是幸福,而是焦慮和壓力。

心理學家歐文·亞隆說:服從他人,比支配自己容易得多。

在監獄里,衣食住行都有人管,完全不需要自己動腦,只需要執行。

這是一件很簡單的事。

而一旦投入社會,所有事情都需要自己決策的時候,就會變成一種巨大的壓力。

這種壓力,會壓垮很多人。

所以自由并不是人人都想要的。人的天性之中,渴望權威。

電影中,靈修中心的那首歌里唱道:

「我們平凡的靈魂,緊緊跟隨不需多想」。

不需多想,是一種巨大的誘惑。

很多信眾與其說被洗腦,不如說他們甘愿被控制。

在權威的帶領下,獲得心理上的安全。

陳桂林在尊者的「指引」下埋掉槍支和過去告別;

小美和自己母親一樣,等待自己被另一個男人拯救。

他們都在權威下,安放自己的人生。

到頭來,卻發現只是一個陷阱。

人,應該是自己的主人。

如果任由別人來掌控自己的人生,勢必墮入深淵。

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去聽。

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用自己的腳步去丈量。

多讀書,多思考,不盲從,不迷信。

如此,才能千萬次拯救自己于水火之中。

06

不經歷生死,人是不會覺醒的。

很多人說「周處除三害」,真正的周處不是陳桂林,而是黑道女醫生。

她一生都在為黑道服務。

幫助他們取子彈、拿藥、包扎傷口、傳遞消息。

台灣最大的三個通緝犯,都和她有密切來往。

但是突然有一天,她得知自己患了肺癌。

生命只剩下半年,甚至幾個月。

這個時候,她第一時間想的是:要給自己積陰德。

她推翻了一生的所作所為,臨終時終于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她開始懺悔,開始彌補。

她騙陳桂林得了癌癥,要他去自首。

陰差陽錯下,陳桂林殺了頭號通緝犯和二號通緝犯,自己也鋃鐺入獄。

她說:一舉三得。

仿佛終于洗清了自己的一身罪孽。

陳桂林也是如此。

在執行死刑的時候,他終于醒悟,臨終懺悔,「我對不起大家,對不起社會」。

他拒絕麻藥,用最痛苦的方式,接受法律的制裁。

至此,第三害終于被除去。

周國平說:死亡,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課。

死亡面前,一切欲望都是浮云,一切矯飾都沒有意義。

那些遮蔽內心良知的「貪嗔癡」都一一散去,人才能開始知道自己要怎麼而活。

希臘人說:向死而生。

用生命的有限時刻提醒自己。

也許人生才能活得更真實一點,更有意義一些。

07

不要低估人性的復雜。

我在家看電視的時候,兒子經常會來問一個問題:

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

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回答。

就像是陳桂林。

他是一個殺手,手里犯下多起命案。

但是他和自己奶奶感情很好,經常寄錢回家,是一個孝順的人。

在殺香港仔之后,救下小美,讓她重獲自由,是一個正義的人。

在靈修中心,他拼命去救那對母子,是一個善良的人。

他之所以被大家同情,因為他不是純粹的惡人,他有自己溫暖、善良的一面。

黑道女醫生,表面是一個好人。

天天治病救人。

但是她也救活了很多十惡不赦的暴徒。

這個人是不是好人,其實很難講。

古龍說:人性的變幻和深邃,永遠無法言說。

對人性的觀察,不是一句好人、壞人就能概括的。

年輕的時候,以為人性非黑即白,年紀大了才發現,人性其實是灰色的。

判斷人性是容易的,認識人性卻很難。

放下心中的偏見,學著接納人性、了解人性,才是一個人的成熟與格局。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成熟并不是看懂事情,而是理解人性。

一個人看透了人心,才能看懂社會的運行規律;理解了人性,方可頓悟成長。

尊重人性,順應人性。這是一個人的智慧,也是一生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