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血常規檢查中,若3個指標升高,需要引起警惕,重視起來
2023/10/10

導語:不難發現,當我們因身體不適去醫院體檢或就醫時,醫生要求我們做的第一件事往往就是檢查血常規,很多人對此并不理解,甚至有些不以為然。

他們可能會想:通過抽血能檢測到什麼呢?對于有孩子的家庭來說,每次從孩子身上抽血都感覺像是一場「戰爭」,所以許多家庭不想讓孩子抽血,有些人認為血液檢測是不必要的,他們甚至懷疑醫院是想通過這種方式獲取更多的利潤。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血常規檢查在許多疾病的診斷、臨床觀察、評估和不良反應監測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它是一種常見的醫療檢查方法,通過檢查血液中的細胞成分和比例,幫助醫生判斷患者的病情,對于那些患有血液病、出血性休克和癌癥化療的患者,血常規檢查更是尤為重要。

通過血常規檢查,醫生可以更準確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出更有效的治療方案,從而幫助患者更快地恢復健康。

所以,當醫生要求我們進行血常規檢查時,我們應該積極配合,這不僅是對自己的健康負責,也是對醫生的治療工作的一種尊重。

為什麼一去醫院看病,動不動就抽那麼多管血?

實際上,抽血檢查是醫生為了獲取患者疾病相關信息而進行的重要手段,通過血液檢查,醫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白細胞計數、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血小板等參數,從而判斷患者的感染情況、營養狀況、骨髓造血功能等方面的情況。

同時,血液檢查還可以檢測出許多疾病,對于這些疾病,早期發現和治療對于預后和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在醫療領域,血液檢查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診斷方法,對于患者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當然,有時候血液檢查需要進行多次,這主要是因為不同的疾病需要檢測不同的指標,有時候,醫生需要對比患者治療前后的指標變化,以評估治療效果。

此外,一些疾病的治療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案,而不同的治療方案需要針對不同的指標進行檢測,所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適當的血液檢查是非常必要的,可以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診斷和治療服務。

血常規檢查可以查出哪些疾病?

貧血:血常規檢查可以評估紅細胞數量、血紅蛋白水平和紅細胞體積等指標,用于診斷貧血并確定其類型和嚴重程度。感染: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計數和淋巴細胞計數等指標可以反映機體對感染的免疫反應,幫助診斷和監測感染病情。血液惡性腫瘤:異常的白細胞計數、紅細胞計數和血小板計數等指標可能提示血液惡性腫瘤,如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炎癥性疾病:白細胞計數和C反應蛋白等指標可用于檢測和監測炎癥性疾病,如風濕性疾病、炎癥性腸病和感染等。血小板疾病:血小板計數和平均血小板體積等指標可以評估血液凝塊和出血的風險,用于診斷和監測血小板疾病,如血小板減少癥和血小板功能障礙等。

血常規檢查中,若3個指標升高,需要引起警惕,重視起來

血小板計數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種微小細胞,是止血和凝血過程中的關鍵參與者,在正常生理情況下,血小板計數的范圍應該在100×10^9/L到300×10^9/L之間。

這個范圍是為了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血小板數量超過這個范圍,可能會引發一些健康問題。

一旦檢測結果顯示血小板計數升高,我們應該引起足夠的警惕,這可能意味著患者正在經歷某種炎癥性疾病感染、風濕性疾病、甚至惡性血液腫瘤等疾病,這些疾病可能會引發血小板計數升高,因此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

淋巴細胞總數和比例

在常規血液檢查中,淋巴細胞數量通常是重要的參考指標,當淋巴細胞數量超過5×10⁹/L時,這便可能引發人們的擔憂,因為這一數值的異常偏高可能與許多潛在的健康問題有關,其中之一就是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是一種白血病亞型,主要涉及淋巴細胞的異常積累和功能異常,當這些異常細胞在血液中出現增多,就會導致淋巴細胞總數的上升。

因此,當你在血常規檢查中觀察到淋巴細胞總數和比例明顯升高時,這可能是一個危險的信號,需要進一步的醫學評估。

白細胞計數

白細胞計數是人體免疫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為免疫細胞的主力軍,它們肩負著抵御病原體入侵的重要責任。

白細胞計數是指血液中白細胞數量的多少,而正常人體的白細胞計數范圍較為穩定,通常在4×10^9/L至10×10^9/L之間。

然而,如果白細胞計數持續升高,甚至出現發熱、疼痛、疲勞等癥狀,那麼這可能暗示著機體正在經歷一些炎癥、感染、腫瘤甚至是白血病等問題。

血常規能不能篩查出體內癌細胞?

血常規并不能直接篩查出體內癌細胞。

血常規是一種常規的血液檢查,它包括紅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血紅蛋白濃度、血小板計數等等。

這些指標可以幫助醫生評估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例如是否有感染、貧血或凝血問題等,但是血常規并不能直接檢測到癌細胞的存在。

對于癌癥的篩查,目前還沒有一種單一的血液檢查可以完全確診癌癥,但是有些血液檢查可以幫助我們間接地評估體內是否存在癌癥。

例如如果血液中的某些腫瘤標志物升高,可能提示體內存在癌癥,此外一些細胞因子和炎癥指標也可以幫助醫生評估患者體內是否存在癌癥。

血常規檢查有哪些注意事項?

飯前或飯后

有些檢查項目對飯前或飯后狀態有特定要求,例如空腹血糖測試需要在至少8小時禁食后進行,而其他項目可能要求在飯后進行,遵循醫生或實驗室的建議,確保正確的檢查條件。

飲食限制

有些食物和藥物可以影響血常規結果,例如脂肪、糖分或酒精豐富的飲食可能影響血脂、血糖或肝功能相關的指標。

藥物如抗生素、抗炎藥、激素類藥物等也可能影響血常規檢查結果,在進行檢查前,告知醫生正在服用的藥物或補充劑,并遵循醫生的指示停藥或調整劑量。

特定時間

某些檢查項目可能需要在特定的時間范圍內進行,例如某些藥物濃度呈周期性變化,需要在特定時間點進行檢測,確保按照醫生或實驗室的指示規定的時間進行檢查。

抽出來的血,「流向」了哪里?

盡管我們已經習慣了在各類醫療劇中看到醫生們進行抽血檢查的鏡頭,但很多人對于這些被抽出的血液后續如何處理仍然抱有強烈的好奇心。

甚至有些不負責任的言論指出,醫院將抽出的血液私下出售給了不法商販,這顯然是一種無端的猜測,那麼,這些血液在離開人體后,究竟會經歷怎樣的歷程呢?

首先,當血液從人體被抽出后,它會首先進入一個叫做血液試管的過程,這些試管預先已經消毒過,可以確保血液在接下來的處理過程中不受污染。

在這個階段,醫護人員會根據不同的檢查項目對血液進行分類,例如血常規、生化、免疫等,每個項目中又會有不同的子項目,例如血糖、血脂、肝功、腎功等。

接下來,這些血液會被放入離心機中進行分離,在這個過程中,血液中的不同成分會在重力的作用下被分離出來,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這些成分會被仔細地收集起來以供后續的分析。

之后,這些被分離出來的成分會被送到不同的實驗室進行進一步的檢查,例如在血液學實驗室中,專家們會對血細胞的數量、形態等進行檢測,以幫助診斷貧血、白血病等疾病。

閱讀延伸:血常規檢查能查出艾滋病嗎?

血常規檢查并不能查出艾滋病。

艾滋病的診斷需要進行特定的檢測,例如HIV抗體檢測或HIV核酸檢測,HIV抗體檢測可以檢測到HIV抗體,當HIV侵入人體后,機體免疫系統會產生相應的抗體進行對抗,抗體出現后將會持續存在,因此HIV抗體檢測可以作為診斷HIV感染的依據。

因此,如果想要知道自己是否感染了艾滋病,需要進行專門的HIV檢測,而不是僅僅依靠血常規檢查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