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劏房,就是將原本一間完整的住所,切分成多個小隔間的戶型,往往面積不會超過10㎡,狹窄逼仄是它的代名詞。
29歲的香港青年阿孝,就在不久前住進了深水埗一間劏房,它的面積只有45平方呎,換算下來差不多是4平方公尺左右,且屋內沒有廁所浴室,手也伸不開,腰也挺不直。
阿孝說,他這間劏房是從一個大戶型切分出來的17間之一,即便只有4㎡,每個月也要4000港幣,約合3700塊,真的是有些離譜了……來看看它是什麼情況~
一間只有4㎡的劏房,其實只要推開進入其中,屋內情況便已一目了然。
▲逼仄劏房躍然眼前
現在看到的劏房,是阿孝已經動手重新布置過的,雖依舊狹窄難挨,但動線稍微合理了些。
打開房門,幾乎就能感受到劏房這種極致蝸居的壓抑,屋內最寬的地方只有1.13米,阿孝本人在里面連完全展開雙臂都做不到,要多憋屈有多憋屈。那麼長度呢?房間有3.59米長,再聯想一下剛才說到的層高,是不是覺得就像是一條又窄又長(好像也沒那麼長)的走廊,讓人頗感無奈。還有層高——屋內其實切分出了兩層做隔層臥室,否則單看眼前這些,連個睡覺的地方都沒有,但問題就出在了層高只有3米,站在劏房內,總感覺腰挺不直,很是壓抑。
劏房內的面積既然很小,就得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間來進行收納。
▲門后做成掛衣區
進門玄關處,利用房門背面,和門后的墻面空間做了掛鉤,讓阿孝在進出家門時可以把他的衣服帽子統統掛在這里,鞋子則直接脫在門后面就行,沒有再多余的空間來收納。
阿孝說,自己這個29歲的青年人住的時間不算長,都感覺衣服沒地方收納,那些住了十余年的叔叔阿姨,真不知道屋里會不會堆滿生活雜物無處下腳。
玄關昏昏暗暗的燈光,說不清是將逼仄的劏房變得溫馨了些,還是讓本就憋悶的空間變得更加暮氣沉沉,真正身居劏房時,不免一陣唏噓。
劏房里,其實沒有所謂的客廳、餐廳、書房,所有生活起居,都靠一組小桌椅。
▲阿孝剛住進來時的模樣
剛搬進來的時候,阿孝還覺得有個小單人沙發挺舒服,但真正住了一段時間就會發現,比起舒服,占地兒的問題讓他更不能接受,沙發橫在屋內,連落腳都變得困難了起來。
整理過后,他還是決定棄用沙發,將它放在了通往隔層臥室的梯子下面,空間一下子變得開闊了不少,按照阿孝的話說,連客廳都沒有還要沙發有什麼用。
▲小小的工作和吃飯區域
坐在桌子前工作、吃飯,這位29歲的青年總算是理解了自己以前所居住的環境有多舒適,也明白了這種劏房生活的諸多不易和不便之處。
日子一天天過去,比起剛住進來時新鮮感大于一切,現在的他只想有一個哪怕二十多平米的小蝸居,只想擁有一張正常的床鋪,和一個不與別人共用的衛生間和浴室。
▲劏房內沒有娛樂活動
在劏房內生活,其實并沒有什麼娛樂活動,有手機的玩手機,有電腦的玩會兒電腦,追追劇、看看電影,差不多就是劏房里最舒服的休閑時光了,想買書?多了都沒地方收納。
阿孝說,之前自己也經常看到香港街頭有一些人,寧愿坐在公園和快餐廳里到很晚,也不太愿意回家,現在他深刻體會到,能在外面解決的事情就在外面解決,是真不愿回到劏房。
家里的臥室床像是個加強版的上下鋪,就在他那張小書桌的正上方。
▲梯子通向隔層臥室
阿孝還真用尺子量過,房間的高度勉勉強強夠3米,上鋪隔層就不要想做成LOFT一樣可以站立的空間了,能有一個能夠半靠、靈活側躺的臥室就不錯。
好在這間臥室還算滿足了他的要求,比起很多宿舍只有90厘米的單人床上下鋪甚至還略大一些,只是這每天反反復復爬梯子上下有些麻煩,但也是住劏房的無奈之舉。
▲頭頂距離很有限
頭頂離天花板的距離十分有限,如果起床起猛了,不小心磕碰到頭真不是開玩笑的,而說起會碰頭,阿孝指著床鋪上的橫梁,吐槽了許久。
有人說,床鋪上面有橫梁不太好,別的不說,單從碰腦袋這點上我就很支持這個看法,即便已經包裹了防撞棉,阿孝在剛住進來的一段時間里,還是經常被它磕到流眼淚。
眼看天氣一天天熱了起來,睡在隔層臥室不會悶嗎?答案是會,但沒那麼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